髂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管外膜囊肿声像图特点分析 [复制链接]

1#

楔子:患者,男,58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20余年,近1月出现左下肢间歇性跛行。超声及下肢动脉CTA显示腘动脉外膜的囊性包块,腘动脉管腔受压变窄。该患者被诊断为血管外膜囊肿。

(非商业用途)

血管外膜囊肿(cysticadventitialdisease,CAD)多数发生于动脉,85%发生于腘动脉,发生于静脉者极为罕见。

超声表现:

一、发生于动脉的单发囊肿表现为:

图1腘动脉单发CAD

A.纵切面示腘动脉后方长条状附加囊性无回声区,沿管壁走行,内无血流信号显示,病变处管腔局部狭窄,彩色血流变细,血流径为3.6mm(病变处两端腘动脉内径为5.9mm);

B.横切面示腘动脉后方附加均匀、囊性无回声区,与管壁关系密切,受压有形变,其内无血流信号显示,病变处管腔局部狭窄,狭窄率约为30%。

二、发生于动脉的多发囊肿表现为:

图2股动脉多发CAD

A.纵切面示股动脉前方及后方多个椭圆形附加均匀、囊性无回声区,位于血管壁周围,内无血流信号显示,病变处局部管腔受压狭窄,血流不规则变细,血管径为4.2~4.6mm(病变处两端股动脉内径为7.0mm);

B.横切面示股动脉周围多个附加均匀、囊性无回声区,与管壁关系密切,受压后有形变,内可见分隔,无血流信号显示,病变处局部管腔受压狭窄,血流不规则变细,狭窄率约为20%~30%。

三、发生于静脉的多发囊肿表现为:

图3髂外静脉多发CAD

A.纵切面示髂外静脉后方见类圆形附加囊性无回声区,位于血管壁周围,内可见分隔,病变处局部管腔受压阻塞,颜色明亮,彩色血流显著不规则变细,血流径为2.9mm(病变处两端髂外静脉内径为8.8mm),病变两端管腔见少许泥沙样自主回声;

B.横切面示髂外静脉周围见多个类圆形附加均匀、囊性无回声区,与管壁关系密切,受压有形变,内可见分隔,病变处局部管腔受压阻塞,彩色血流显著变细,狭窄程度约60%~80%。

血管造影:

图4腘动脉单发CAD血管造影示腘动脉管腔局部狭窄,有弧形压迹,边缘较光滑

术中表现:

图5腘动脉单发CAD术中示囊肿附着于腘动脉血管壁,边界光滑(箭头),远端血管搏动较弱

病理诊断:

图6股动脉多发CAD病理图囊肿壁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局部有炎细胞浸润(HE,x)

血管外膜囊肿是罕见的外周血管疾病,约占间歇性跛行患者的1/,主要累及中青年人,其病理改变是由血管外膜的囊性变和黏液细胞分泌所引发,并逐渐导致管腔受压变细的过程。多数情况下只累及单侧肢体,最常发生部位为腘动脉,其次为髂动脉、股动脉及肱动脉,发生于髂静脉者鲜见报道。对于反复出现下肢动脉缺血的年轻患者,当无明显动脉硬化病因时,还应想到CAD的可能。

声像图特点:

单发CAD病变血管前方或后方可见长条状或梭形附加均匀、囊性无回声区,沿管壁走行,与管壁关系密切,受压可有形变,其内无血流信号显示;

多发CAD病变血管前方或后方可见多发、椭圆形或类圆形附加均匀、囊性无回声区,位于血管壁周围或管壁间,与管壁关系密切,受压可有形变,其内可见分隔,无血流信号显示。

病变发生于动脉时,局部管腔受压变窄,血流不规则变细,收缩期峰速略加快,病变远端动脉收缩期峰速正常或相对减低;

发生于静脉时,病变处局部管腔受压阻塞,血流不规则变细,颜色明亮,病变远端静脉回流缓慢,腔内可见少许泥沙样自主回声。

鉴别诊断:

(1)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区可见单个或多个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自淋巴门进入淋巴结的数条血流分支;

(2)夹层动脉瘤:发生于动脉血管,管腔被分为真、假两腔,血流通过破口相通,破口处频谱为双向动脉频谱;

(3)动脉栓塞:超声表现为动脉管腔内充填实质性弱回声,彩色血流零星甚至无血流信号显示;

(4)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表现为腘窝处软组织发育异常或腘动脉走行异常引起腘动脉受压,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腘动脉内径局部变细,走行纡曲,测其频谱收缩期峰速加快;

(5)腘窝囊肿:表现为腘窝处的囊状无回声,囊肿内无彩色血流信号。

治疗:

(1)切除囊肿,保留血管;

(2)切除病变血管,行血管重建术;

(3)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液体。

文献来源:宋晓乐,唐力,王晓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外膜囊肿[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0(3):-.

感谢阅读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