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http://www.jk100f.com/这是一例非常年轻的心衰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迅速给予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并滴定至最大剂量,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其药物加量的策略值得借鉴。
点评专家
毛威教授
医院院长心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导、FellowshipintheACC,浙江省卫生领*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指南与共识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ARNI:如何滴定药物剂量?
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激活是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此机制,新型心衰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被研发,以已上市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为例,此药物针对脑啡肽酶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双重抑制,双管齐下,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室重构。
里程碑式的PARADIGM-HF研究、PIONEER-HF研究等已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疗效显著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且早期应用患者获益更多。
目前证据提示,与低剂量组相比,接受高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的患者心衰住院事件更少,心室重构逆转获益更显著,提示应给予患者最大可耐受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决定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剂量?可参考PIONEER-HF研究药物剂量的滴定法则,即根据血压决定剂量(图),以合理滴定,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图PIONEER-HF研究药物剂量的滴定法则:据血压决定剂量
滴定至最大剂量,
努力挽救年轻的心脏
病例
(本病例由西安医院张勇医生提供)
★病例资料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28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2年,加重2天”入院。
▎现病史:
2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无胸痛及放射痛,无咳嗽、咳痰,休息后十余分钟可以缓解,无夜间憋醒,无双下肢水肿,未诊治。
2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夜间气短,半卧位休息后缓解,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我院门诊,测血压“/20mmHg”行胸片提示心影增大,以“高血压、心肌病”收住。
▎既往史:
出生3月发现室间隔缺损,并于3年前于外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无特殊不适。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家族史:父亲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父亲和姑姑均有早发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5.9℃,脉搏08次/分,呼吸8次/分,血压70/0mmHg。身高72厘米,体重92公斤。颈静脉无充盈,颈部血管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5厘米,心界叩诊向右侧及左下扩大,心率0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糖化血红蛋白未见明显异常。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9pg/ml。
▎心电图
图2患者入院心电图
▎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心影增大、心胸比例0.55。
图3患者入院胸片
▎入院诊断:
心肌病、心功能Ⅲ级、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高血压3级(极高危)。
▎诊疗经过及用药方案:
入院后查皮质醇节律、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病。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如下:
▎更正诊断:
入院后完善心超,示射血分数36%,左室舒张末内径72mm,左室收缩末内径60mm,左房前后径4mm,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室水平分流消失。
心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示左室增大,广泛心肌摄取功能减低。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近端轻度狭窄。考虑修正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美托洛尔及螺内酯治疗,调整治疗方案如下:
▎病情转归:
患者加药后胸闷、气短明显缓解,夜间可平卧位休息,予出院,出院后月监测血压04~32/62~82mmHg,心率64~83次/分,调整美托洛尔缓释片为早95mg、晚47.5mg,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mg、晚00mg。
出院后4月监测血压06~28/64~80mmHg,心率58~72次/分,调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为mgbid。此后继续随访,患者无胸闷、气短等不适,可快步行走,夜间可平卧位休息,NT-proBNP明显下降,心超超声示心功能明显好转(图4)。
图4患者随访结果
▎病史小结:
心衰发生率、死亡率及再住院率高,治疗效果差,临床医师压力大。
ARNI抑制脑啡肽酶降解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双重机制改善心衰,临床上应早用ARNI,在严密监测下用够剂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专家点评
▎毛威院长对本病例作出肯定:
年轻心衰患者,从病程特点看应是慢性心衰,本次因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入院。
病例很有教育意义,患者年纪28岁,肥胖,重度高血压,早发心血管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丛集,并已至心血管事件链的终端——心衰。
HFrEF诊断明确,治疗总体及时合理,在急性期减轻容量负荷,降压等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了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及伊伐布雷定,并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进行剂量滴定,使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达到了最大耐受剂量或靶剂量。
随访细致,完整。除临床情况外,对NT-proBNP,心超等重要指标进行了密切观察,资料完整。
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症状,逆转了左室重构,各项指标控制良好,为临床预后获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同时,毛院长也给予了如下建议:
关于诊断:
任何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患者,都应对诱发因素进行排查,该病例CHAMPION交代不够清淅。患者病因诊断仍有商榷之处,应进一步行心脏磁共振,必要时进行心肌活检与基因等检测来进一步明确病因。
关于药物治疗:
在HFrEF诊断明确后,采用CCB降压,值得商榷。建议应在快速排除RAAS抑制剂禁忌证后优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RASI);同时,治疗方案中较多时间应用了门冬氨酸及辅酶Q0,这些是既不改善血流动力学,更不改善预后的药物,建议化繁为简;此外,他汀和阿司匹林的使用亦值得斟酌;患者管理和随访中始终未提及体重这一心衰管理的重要参数。
关于预后随访:
病情稳定后,除“五朵金花”治疗外,也应对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体重对该患者十分重要。
▎张勇医生感谢毛院长的点评,同时对上述建议进行回复:
采用CCB降压是由于患者就诊时血压高,为了排查高血压继发因素,故暂以CCB控制血压,同时在完善检查后,迅速(3天内)将CCB调整成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有持续监测患者体重,病情稳定后,体重较原先下降0kg左右,同时持续还在往下降,以控制引发患者心衰的危险因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