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特色技术剥脱ldquo腿梗rdqu [复制链接]

1#
小腿疼、发凉,脚趾麻木,是受凉还是抽筋?其实,这往往是动脉硬化在下肢的表现,临床上它有一个专属的名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被很多人称为“腿梗”,这是相对于“脑梗”而言。作为一种较常见的“老年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发病率上升的态势,内膜剥脱、扩张手术是药物治疗之外的最优治疗方式。不过,由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同时很多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处理起来棘手、风险等级又高,医院、医生的综合实力。日前,医院(以下简称济南三院)成功开展多例下肢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标志着其血管外专业技术实现了新的提升。打通血管让脚趾“起死回生”济南三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明池现在仍然记得夏先生(化名)入院时痛苦的表情。64岁的夏先生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曾在15年前因脑溢血做过手术,5月上旬因腿部疼痛难忍来到济南三院,起先,夏先生及家人以为是脑溢血的后遗症,于是来到神经内科就诊,结果经过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夏先生患上的是下肢血管闭塞症,紧接着转入赵明池所在的肝胆外科。经过仔细检查,赵明池发现夏先生右髂外动脉硬化闭塞、双侧股动脉重度狭窄,闭塞长度超过50厘米,因末端严重缺血已经出现了脚趾坏疽的现象,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在进行了周密的检查和术前安排后,5月22日,夏先生被推入手术室,赵明池为他进行右股动脉内膜剥脱、右髂动脉支架植入术,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夏先生右侧股动脉内膜剥脱5厘米,同时植入2个支架,以扩张血管,保障血液循环。手术后,夏先生腿部疼痛逐渐减轻,原来已经发黑的脚趾颜色在逐渐变淡,久溃不愈的溃疡也开始愈合,整体来看,夏先生恢复良好。夏先生不是赵明池见到的情况最复杂的患者,也不是最高龄的。年纪最大的一位患者是近90岁的李老太太(化姓),慕名而来的李老太太入院时脚后跟已经出现坏死发黑的情况,腿也发凉、没劲。本以为只有一侧腿出现病状,没想到检查后发现双侧股动脉都出现硬化闭塞情况,只不过其中一侧没症状。90岁老人,全麻手术,做还是不做?赵明池和他的团队决定为了老人,搏一把,从早上10点到下午4点,差不多6个小时的时间,李老太太的两侧动脉剥脱、支架植入术终于结束,赵明池全身被汗水湿透了。术后,李老太太明显感觉“腿轻快了”。不容忽视的“腿梗”赵明池告诉记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一般好发于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中大型动脉患肢,表现为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趾端出现溃疡或坏疽。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截肢。虽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趋势呈上升趋势,但是实际就诊的患者远远低于统计数据,那就是在该病早期,人们往往忽视或轻视或误以为其他疾病,耽误治疗。赵明池介绍,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往往没有症状,或者稍微会有腿脚冰冷的感觉;发展后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路时因缺血会感觉腿脚发麻,或有抽筋的感觉;中期会出现静息痛,意思就是不动的时候也会疼,此时,即使患者不运动,下肢血液也无法满足组织需要;发展到最后,肢体末端会出现坏疽,此时的治疗方法往往就是截肢、截趾了。早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延缓疾病进程。在中期,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将闭塞部位进行剥脱,作为一种重大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难点在于精确剥脱,也就是闭塞位置的定位。同时,剥脱长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以防止血栓,对于闭塞长度较长的患者同时需要植入支架,进行血管扩张。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双抗药物。加强预防延缓发病虽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趋势呈上升趋势,但是其病因依旧没有定论。不过,从发病人群来看,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肥胖人群、吸烟人士都是高危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已经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诱因。赵明池认为,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关键在预防,他建议高危人群要及早控制稳定各项身体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戒烟限酒,加强运动。而对于本身就患有动脉硬化症的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控制饮食,延缓发病进程。赵明池介绍,今年3月份开始,他所在的济南三院开始开展下肢动脉内膜剥脱、支架植入手术,经过前期在山东第一医院、医院的学习,医院现有的CT血管造影、B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设备,赵明池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可以独立、顺利开展手术。济南三院肝肝胆外科开展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已有10余年,技术成熟,病人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在此基础上,医院成功开展了腔静脉滤器植入取栓术及动脉支架植入术,血管外科专业得到迅速发展。文章转载来源:人口健康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