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领取稿酬
商报讯(记者陈敏娜通讯员程庆强孟莎莎李煦)说到结石,你肯定听说过胆囊长“石头”,肾里长“石头”,扁桃体长“石头”,但你听说过心血管里面也会长“石头”吗?
81岁的吴老太(化名)医院就诊而发现自己的血管“拥堵”严重,竟是里面长了“石头”。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为她进行了“隔空碎石”,解除心头大患。
动不动就胸闷胸痛
都是“石头”惹的祸
原本吴老太的身体还算硬朗,但在1个月前,她反复出现心前区闷痛,活动时会加重,有时还会出汗。“之前休息10分钟后就能缓解,后来发作了好几次,我有点担心,就找医生看一下。”
医院心内科医生接诊后,考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随即将其收治入院。该科副主任童国新主任医师和程庆强医师在阅读吴老太的冠脉CTA检查报告后,意识到她病情不一般,便安排了冠脉造影检查。
果然,检查结果提示其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血管迂曲成角,可见重度粥样硬化病变伴严重钙化,最重处狭窄约80%。
“通俗来讲,就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位置长了很多‘石头’。这些‘石头’会严重影响介入治疗器械的通过,甚至会让支架无法充分撑开,这大大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和失败率。”童国新说,吴老太病情复杂,加上高龄因素,使得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都会很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冲击波“隔空碎石”
解除“心头”大患
医院*委书记、心脑血管介入中心主任*进宇教授在得知这一复杂病例后,第一时间组织病例讨论,无论是在手术难度还是在手术策略上他都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最终,治疗团队采用国内治疗冠动脉钙化病变的新利器——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技术。这也是当前最先进的血管钙化处理技术之一。简单地说就是先将血管内的钙化灶“震碎”,让介入器械得以顺利通过,并充分打开。
8月23日,*进宇教授与童国新联手为吴老太做了这场手术。术后,吴老太恢复良好,没有出现过胸痛现象,吴老太一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童国新介绍,心脏血管“结石”在医学上被称为冠状动脉钙化,它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有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钙化病变的检出率也越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高达80%。
目前,临床上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常规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耐高压球囊技术、切割球囊技术、冠脉内旋磨技术等,但对于某些病情复杂的病人,这些技术往往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医院采用的这种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技术(ShockwaveIVL,也称“冲击波球囊技术”)在面对吴老太这样棘手的钙化病变面前,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技术体现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不仅零并发症,还大大缩短了传统处理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时间。运用这种特殊球囊来进行钙化血管预处理,可以更安全有效,这给无数的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