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邹明强通讯员郝金鑫
入伏以来,湖北十堰持续多日高温,为确保社会用电正常运转,国网十堰供电公司运检人员冒着炎炎夏日对电线电缆进行巡检,逐一排查输送廊道安全隐患,全力以赴确保电力供应。
7月21日早上9时,十堰市气温已冲到36℃。与往常一样,电缆运检班副班长宋程已经忙得停不下来。他和同事张祖民、*伟携带测温仪和工具包,乘坐检修车来到林荫大道,对这里的地下电缆进行“体检”。
电缆井入口位于道路绿化带旁一个不起眼的孔洞。宋程掀起入口井盖,通风15分钟后,用绳索系着气体监测仪吊入电缆井,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含氧量20.2%,无有*气体,可以进入。”随着宋程一声令下,张祖民、*伟头戴安全帽,肩扛施工器具依次从直径约80厘米的入口顺着爬梯一直向下,抵达距离地面15米深的井区。
三人还未站稳,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与地面上车水马龙的繁忙街景相比,他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电缆与支架纵横交错,12条高压电缆平行布设,每条电缆的直径比成人胳膊还要粗,沿着密密麻麻的电缆支架一直绵延向看不见的远方。宋程介绍,这些电缆实时输送负荷共计达7.2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十堰城区电力输送“动脉”。
井下闷热潮湿,光线昏暗,供人行走的区域只有一人多宽。宋程带领队伍一边巡视一边向电缆井深处走去,脚下不时踩到淤泥和积水,有些部位仅能猫着腰前进。行至米左右,他们遇到此行第一处电缆中间接头,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测温仪和工具箱,开始施工。
“东罗线、东李线三相温差无越限,正常运行。”张祖民、*伟一同用测温仪对电缆的本体、封铅、接地箱等部位进行测试,并向宋程读出仪器中的检测参数。他们对电缆表面简单处理后,将情况记录下来——“天气太热,电缆表层受冷热交替影响,容易形成凝露。”
地面以下没有通讯信号,狭窄的空间对运检人员的施工、巡检增加了难度。走在排头的宋程和同事不停相互提醒道:“大家留意脚下,都跟紧一点,注意安全。”经过一处消防隔间,宋程留意到防火器材和设施比较陈旧。他上前对其监测后,用手指叩击着防火挡板对*伟讲,“这里应该刷上防火涂料,灭火器也不足30天的使用期,迅速一并更换。”不知不觉间,三人的工作服不停地被汗水浸湿,又被体温烘干。
来到k地段,*伟忽然听到有“叮咚、叮咚“的水声,巡检队伍停下了脚步。大家屏住呼吸,凝神静听……*伟首先发现了电缆井顶部有一处渗水现象,他立即掏出手机,拍下反映安全隐患的照片和视频,再次做好了记录。“近期电力负荷较大,我们巡视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