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搭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新桥梁,让烟台市民更好地了解本地名医,中国山东网烟台频道特推出“名医在身边”系列专访,通过采访烟台各院名医,讲述其背后的故事。本期,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孙殿敬。
中国山东网12月10日讯(见习记者*骏通讯员栾秀玲)十来斤的铅衣,几毫米的导管、导丝,显影机下的血管,米粒大的切口成了他们的特色,执导丝在血管内游走,将导管送到病灶处。介入医学科是一个常常与“血管瘤”、“脑卒中”、“动脉瘤”、“心肌梗死”等疾病打交道的地方,也是一个每天都与时间赛跑的地方。
近日,医院介入医学科采访到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孙殿敬,走进他的办公室,一小叠医学报纸,一个暖水瓶,一张桌子,几张凳子显得简朴而整齐。
“休息室简陋了点,你随便坐。”孙殿敬刚刚忙完一个癌症患者的介入手术,匆匆赶回来。这是医院的第十六个年头,由青丝生出白发,他见证了介入医学科科室从4个人发展到15个人,从溶栓手术发展到取栓手术,见证了“支架成型术”、“动脉取栓术”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从年进行介入治疗到现在26年,孙殿敬不断进取,由他开展的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填补了胶东地区空白。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孙殿敬介绍,血管介入是指在血管中置入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直达病灶;非血管介入则是指穿刺针直接穿刺到达病灶位置。
“介入医学通过利用影像对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实行微创手术,穿刺血管,损伤少,恢复快。现在我们开展的手术涉及各个系统的疾病,包括肿瘤方面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破裂以及脑卒中等等。”孙殿敬说。
联动“按图索骥”,造影成像助手术
据悉,每天介入医学科都要进行10余台手术,其中四级手术能有两三台,而这些手术当中,与脑卒中、肿瘤相关的疾病是科室针对的重点之一。
孙殿敬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年,烟台市在全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布发布“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30医院标注在“溶栓地图”上,与全市的急救体系携手“织网”,形成覆盖全市万人口的脑血管病快速救治网络。去年11月,“溶栓地图”升级到2.0版,医院医院,医院建设单位医院建设单位。
目前,烟台约有脑卒中患者15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3万余人。“能把病人医院,通过溶栓药物通开血管(溶栓治疗)或通过介入微创手术取出血栓开通堵塞的血管(取栓治疗)是决定中风患者生死的关键。”孙殿敬说道,“医院率先加入‘溶栓地图’与全市联动,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时间,也更加便利了周边患者就医。”在溶栓地图开展两年里,孙殿敬参与完成了上百例手术,其中包括多例脑动脉取栓手术。
关于介入手术的具体开展,孙殿敬向记者介绍了DSA脑血管造影机。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血管结构,从而辅助手术开展在DSA的造影技术下,针对肿瘤治疗,孙殿敬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血管像供水的水管,肿瘤就像地里的庄稼一样,庄稼必须有水,那么我把这条供血的血管截断,这个‘庄稼’就不能活了。这个治疗方法叫肿瘤栓塞。”
“治肿瘤我们就把血管给它闭上,而血管狭窄容易导致脑卒中,那么我们把血管它扩起来,用支架给它通开。”孙殿敬向记者阐释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简明易懂的语言透露着他多年的手术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
节假日“绣花”救人,服务病人是初心
穿着十来斤重的铅衣,孙殿敬在手术室里凝神聚意执导丝在血管内游走,将导管送到病灶处,对病灶进行直接治疗。每天,这样的手术他都要做上两三台,他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绣花”,总是一丝不苟。
一次五一假期期间,孙殿敬正在家中休假,一位70岁的外地游客突发急性脑梗塞。他和家人说了声,顾不医院,造影、溶栓,经过3个小时高强度的手术把老人抢救了过来。
急性脑梗塞属于脑卒中疾病,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达90%以上的疾病,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常常死亡或遗留终生残疾。
“一年中我们会接手80-90例急性脑梗塞的病人,这类病人的情况往往比较严重,救护车一来就要马上开展救治行动,并安排最合适的手术方案。”孙殿敬说,“脑卒中的抢救,3-4.5小时以内是抢救大脑的‘*金时间’,一般不能超过6个小时。尽管随着手术技术的提升,这个时间也在不断延长。但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作为医生,谈起行医理念,孙殿敬沉默了许久,他说:“做医生的,没有这么多理念。为病人服务,给病人解除痛苦是我们最大的理念。”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孙殿敬总是以认真谦和的态度对待他人,以严谨专注的态度迎接每一场手术。
口诀识别脑梗塞,健康生活三步走
脑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脑梗死患者,对此,孙殿敬向市民推荐快速识别脑梗症状的口诀——言语含糊嘴角歪,医院。他表示,人们常常会说记忆力变差、头疼头晕、疲惫,这些都是大脑发出的“红色信号”。
据了解,脑卒中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医院收治的30岁~40岁的脑卒中病人约占四成以上,最年轻的患者仅28岁。“不良的生活习惯,熬夜、通宵、酗酒,饮食上经常大鱼大肉容易成为卒中高危人群。根据临床检查,这些人基本都出现了血管老化、胆固醇、血脂均偏高的现象。”孙殿敬说。
那如何能预防脑卒中呢?孙殿敬指出:“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加强锻炼,调整作息和健康饮食是不变的健康法则。同时,要警惕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糖尿病、年龄、脑卒中家族史在内的危险因素,医院进行体检筛查。”
“小时候,父亲在地方做卫生员,他教会我治病救人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孙殿敬一直没忘记父亲的教导。为人师长的他先后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承办了多场神经介入研讨会。年他当选为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不断致力于脑血管病的科学研究与介入治疗,医院举办的大型义诊活动中为社区群众,尤其是为老年人提供医学建议,将健康的理念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