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患者回忆自述整理。
年5月13日,家中一阵穿堂风吹过,我顿感浑身寒意。
当晚,我就开始发烧,周身骨架酸疼,遂服用风寒感冒类中成药、头疼粉等。
挨到次日不见好转又起寒颤,右腿阵痛加剧,高热39度,呼吸急促,加服布洛芬、塞来昔布缓解疼痛。(部分药品为友邻史先生爱心相送)
第三天,又一次出现平生不遇的寒颤,我浑身像筛糠似的发抖,盖两层被子依然像掉进了冰窟。
浑身疼痛剧烈,尤其是右脚踝处时不时犹如刀剜般疼痛,镇痛药改为依托考昔,仍然维持不了几小时。
此时,方觉这场病非一般风寒感冒,才拨打了急救,十分钟救护车赶到,医院急诊科。
不明发热,感染、脓肿接二连三
很幸运,在急诊遇到的医生叫沈晓娟,她一刻也没耽误开具了心电图、CT及抽血化验单,并电话联系了一位女医生前来会诊。
这位女医生查看了各项报告单及生命体征,以“发热待查”即刻将我收住院。
就此,我住进了风湿免疫科,李羽主任团队开展了近一个月的精心救治。
到病区,我的主管大夫,正是当时在急诊科为我会诊,并收我住院的那位美女医生,从她开具的医嘱上,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华。
*医生积极处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次日又安排了相关检查。
当天,高热、寒颤再次发生,老伴、儿子、儿媳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华医生先赶快抱来一条厚被子为我覆盖。
根据检查结果,李羽主任团队诊断为,血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是感染中的危重症,而在我身体其他部位没有发现感染病灶。
通过“度娘”我了解到此病危害极大,仔细回忆了最近的生活,却怎么也想不通,我是如何与此病“结缘”的。
经过一周多的积极抗感染治疗,我的体温正常了,整体情况明显好转。
然而,5月23日,再次复查一些指标时,超声科王彩艳医师又查出了“肝脓肿”。这个病名我甚感陌生且令人生畏!
在*华医生的耐心解释下,我了解肝脓肿是菌血症引发的连环反应,还好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细菌的蔓延。
而风湿免疫科和超声科的医生及时筛查,发现隐患,成了我生命线上的“吹哨人”。
春风化雨,细致入微
5月25日,经*华医生联系,超声二科邹晓娟主任为我做了超声造影,她非常仔细地确定脓肿部位,同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肝穿刺引流,并将脓液送去检验。
术前、术中,邹主任为了缓解我的紧张情绪,在我耳畔轻声细语地边做边讲解;侯月月助理不断地安慰我,还握着我的手使我放松。
就是在这种气氛下,令人生畏的肝穿引流术像变戏法一样,被邹主任敏捷娴熟地完成,我提在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来。
在接下来抗感染治疗的漫长阶段,为了使我病情尽快得到控制,风湿免疫科二线医师张素养、主管医生*华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根据各项化验指标综合研判。
同时,她们请感染科进行会诊,并在李羽主任的指导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期间,*华医生每天上班第一时间,下班临走前,都来到我病床前,观察询问病情,不厌其烦地、认真仔细地回答我的各种疑问。
由于年龄关系加之治病心切,我很容易忽略时间,经常半夜还与*医生联系,屡屡打扰。
然她始终不厌其烦,即使在家里,也同样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或电话委托当班医护处置。
肝脓肿穿刺后第5天,脓肿培养液结果查出为“肺炎克雷伯”,印证了风湿免疫科医生们的判断——肝脓肿是菌血症的并发症。
在经过一周的抗感染治疗后,邹主任复查,肝脓肿大小由5月23日的49*42mm缩小为32*28mm。
6月6日再次复查,肝右叶脓肿再次缩小为12*16mm(小了约3倍)。
经过大家的精心治疗,我的肝脓肿彻底消失了。
病友们的“小可爱”
患者生病心情本就不佳,住院时,又仅有一张病床那么大的方寸之地可容身,若遇到糟心的医疗环境和素质低下的医护人员,心情、病情自然雪上加霜。
若遇到良好的就医环境和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医护人员,不但患者心情会好,对于疗效也有助力。
一次,*医生来到病房查房,我观察她虽年纪轻轻,却十分敬业且耐心有加。每个病人她都认真对待,床前悉心解释,不厌其烦,有问必答,专业词汇结合日常用语表达地十分流畅。
我不由自主地感慨道:这位小医生真是“小可爱”!此语得到了几轮同房病友们的共识。
“小可爱”这一爱称,也代表了广大患者和家属,对*华医生工作及行医风格的肯定和发自内心的称赞。
危机再来:发现体内不定时炸弹
6月6日,是让我难忘的一天,喜忧参半,跌宕起伏。
在复查中,欣喜的是,得知肝脓肿已基本好转,而不幸的是,超声科邹晓娟主任仔细排查后,竟然又发现了意外,一个十分恐怖,不知何时就潜伏在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左髂内动脉瘤,且周围动脉已经血肿,随时都有破裂、危及生命的可能。
情况紧急,风湿免疫科张素养、*华医疗组高度重视,即刻联系介入血管科医生会诊,经评估,*医生当即开具了CTA检查单。
影像科工作人员刘瑞瑞了解情况后,安慰我及家属,并设法协调早点检查。
预约时间已到,我们赶到负一楼时,刘瑞瑞姑娘早已等候多时。她连忙放下手头事情,为我扎了留置针,并带领我到检查室。
这番协调下来,算上检查后的观察时间,比我预想的省了几个小时。
这几小时虽不算太长,但在生命的赛道上,却是一寸光阴一寸命啊!
当日,风湿免疫科张素养、*华医疗组根据超声、CTA结果研判,并紧急联系介入血管科会诊,开通绿色通道。
介入血管科于黎明主任安排床位,6月8日下午就转入了介入血管科二楼病房,确定手术。
与时间赛跑,众人合力救援
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后,于黎明主任确认主刀手术。
术前,于主任安慰我别紧张,手术一会儿就结束,他的团队及导管室工作人员也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各种监测仪器、消*等环节。他们也耐心宽慰我,为我加油助力!
术中,尽管我不断控制紧张情绪,但局麻手术人是清醒的,在两个股动脉穿刺,导丝一寸一寸地深入体内时,我还是不由得浑身肌肉紧绷,全身被冷汗浸透。
在如此状态下,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等来了手术顺利结束。我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这时,我旁边的于黎明主任说:“叔,手术顺利完成,你回病房好好休息恢复。”我看到他已是大汗淋漓。
随后,他安排几位年轻力壮的医护人员,用手术担架推我到小二楼电梯处,然后几人合力将我抬到轮椅上,又从轮椅抬到病床。(由于双股动脉皆有穿刺点,腿不能打弯。)
一番操作下来,他们人人都浑身湿透,我及家人连忙道谢,他们的回答是:“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事后经打听,我才知道了这几位医护的名字,他们是:姜海*、侯*、李荣华医师及张皓、陈颖护师。
由于在发病初期,我的右脚踝处不定时刀剜般疼痛,6月11日,我特意请求对此部位做检查。
超声科体表小关节室吴举医生耗费大量时间,经过细致入微地排查,终于查到了问题所在——一处神经与我年做过的静脉曲张术疤痕粘连。由此,找到了脚踝处剧痛的原因。
吴举医生仔细讲解了引发疼痛的原理,并提出建议: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准予以松解,改善症状。
介入血管科于主任经过通盘研判,会诊时表示:“老爷子被两个大病折磨了许久,接连手术,身体非常虚弱,此时不宜再作过多扰动,待身体恢复后,再行脚踝处神经粘连松解术。”
我和家人对这一暖心周到的意见表示理解和感动!
危机的“吹哨人”,生命的“及时雨”
这整整一个月的住院治疗,我仿佛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在生死线上徘徊,一天相当于一个月,一个月像是三年,艰难漫长。
每每回忆起这场连环大病,我都不由细思极恐,深感惊心动魄!
若没有五月的“穿堂风”引起的风寒感冒症状,医院急诊科的沈晓娟医生?
沈晓娟医生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接诊、转诊,才有了风湿免疫科*华医生接过接力棒,她的热忱认真,使病情及时得以控制。
若不是超声科团队与风湿免疫科团队的综合评判,我又怎知一个简单的感冒竟然是如此严重的感染?
若不是复查时,超声科邹晓娟主任的一丝不苟,不放过下腹部的细节,又如何能拉响严重危及生命的警报,查出了隐藏在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髂动脉瘤?
若不是介入血管科于黎明主任团队一刻不停地接力手术,将危机及时解除后果令人不寒而栗!恐怕,这条老命随时都可能被“二常”索去!
整个治疗过程表明:医院以上精英团队的默契配合和生命接力,老朽薄命朝不保夕,呜呼哀哉!
医院多学科的通力协作,积极救治,才使我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幸哉乐哉!
医院在一位老人身上上演了真实版的《生命时速》,医院的医务人员有技术、有温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来源:东琦视角
编辑:于洁旎
审核:雷晓、李羽、张素养、姜海*
责编:刘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