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颈肩痛的病症,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是的了风湿性肌痛,那么到底什么是风湿性肌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关于这个病状。风湿性肌痛(PMR)是一种以躯干及四肢近端肌肉疼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一般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与年龄呈正相关,病程一般大于1个月。
01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1、临床表现
风湿性多肌痛是以对称性的近端关节和肌肉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多表现为颈、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酸痛,有晨僵,可以突然起病,也可隐匿起病,持续数周到数月。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日常活动受限,失用性肌萎缩,肌力通常正常。一般状况好,可合并疲倦、低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2、体格检查
阳性体征较少,常见颈肩部、髋关节周围轻、中度压痛、肿胀。肩关节、髋关节活动度可有轻、中度受限。神经系统查体、肌力多正常。
3、辅助检查
(1)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PMR最显著的实验室改变是急性期反应物一一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升高。血沉通常50mm/h。CRP在PMR发病初期升高,血沉正常的患者CRP也会升高,在经过有效的治疗之后此项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我们身体的ESR相比下降较缓慢,如果再次出现ESR和CRP升高常预示病情反复。约50%的PMR患者可以出现正细胞、正色素的贫血以及血小板减低。肌酶(肌酸激酶、醛缩酶)正常。肌电图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肌肉活检标本组织学无特征性改变,关节积液无特征性表现。
(2)超声检查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风湿性多肌痛诊断的特异性,提供了更多的客观评价指标。其中肩部三角肌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腱炎、盂肱关节滑膜炎(后侧或腋窝处)、髋关节滑膜炎、转子滑囊炎等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02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风湿性多肌痛的相关诊断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ACR)提出了风湿性多肌痛诊断的新标准,内容如下:必要条件:每龄≥50岁;双侧肩胛部疼痛;C反应蛋白和/或ESR升高。满足上述条件可进入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4-1。不包括超声检查时,评分≥4分可以诊断风湿性多肌痛,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78%;纳入超声检查结果后,评分≥5分可以诊断风湿性多肌痛,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和81%。
2、风湿性多肌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巨细胞动脉炎同时发生,或先于巨细胞动脉炎发生。巨细胞动脉炎的患者除了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还有头痛、颞动脉压痛或搏动减弱甚至出现视觉障碍.需做颞动脉超声、血管造影或颞动脉活检进行鉴别。
(2)强直性脊脊柱炎
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以我们的中轴关节为准,部分关节受累,多为外周关节的非对称性的肿胀与产生痛感。做影象检查可以看到骶髂关节的到侵袭、破坏。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且多为HLA-B27抗原阳性。本病有更为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3)类风湿关节炎
有晨僵,多关节对称性关节炎,多发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以及腕关节等,以及关节畸形等症状。
(4)多发性肌炎
发病特点与风湿性多肌痛有相似之处,也多见于老年女性,有近端肢带肌疼痛无力,血沉增快,但本病以肌炎为主要特征,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有肌炎的特征性表现。
(5)纤维肌痛综合征
全身广泛性肌肉疼痛和广泛存在的压痛点,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这些压痛点大多数都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对称分布,很多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03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原则与康复预后
1、治疗原则
(1)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20mg/d
有良好效果,使用药物之后能够让我们产生僵硬以及疼痛的骨骼肌肉系统得到显著的缓解,同时能够使我们的血沉和CRP水平逐渐恢复正常。激素减量需慢,维持时间需长,减量过快可导致病情复发,要求增加剂量达到症状缓解。多数患者2年内可逐步停用激素,部分患者需小剂量长期维持至数年。非甾体抗炎药(NSAlDs)可缓解部分症状,但长期使用的风险大于获益、目前不作首选。对激素使用有禁忌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巯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2)糖皮质激素或臭氧局部注射的方法
疼痛科治疗除口服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臭氧局部注射的方法,将药物注射病变部位,如:三角肌下滑囊、转子滑囊、肱二头肌腱鞘、盂肱关节、髋关节等部位是常用的注射治疗部位。
2、康复和预后
风湿性多肌痛多数预后较好,一般为2年期的自限性疾病,少数患者可发展为巨细胞动脉炎。应适当进行肢体运动及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小编讲解的关于风湿性多肌痛相关的症状与治疗原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结来说风湿性多肌痛常见患者为中老年,临床表现为颈、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酸痛,在进行治疗之后应进行肢体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