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30日讯民间流传“春捂秋冻”的养生说法,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却是大忌。近日,长江日报医院了解到,医院收治的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病人明显增多,专家提醒,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这类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加衣物,不要盲目“秋冻”。
六旬老人遭遇“醒后卒中”
医生及时取栓救一命
67岁的陈爷爷清晨一觉醒来发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连路都走不了,嘴角还是歪的,家人意识到他可能是中风了,赶紧将医院就诊。卒中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根据其病情和头颅CT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肌力为0级,情况十分危急。
神经内科主任经屏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和风险,由于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已过,必须立即取栓,打通血管,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与家属沟通后,迅速将老人送入导管室。术中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为患者进行动脉取栓和支架置入术,成功打通闭塞的血管,血流立即恢复。
医院后湖院区心血管内科监护室内医生查看患者身体状况。
术后,陈爷爷被送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和精心治疗下,目前病情稳定,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明显好转。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经屏介绍,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脑梗患者有所增加。不少患者是醒后卒中,入睡时是正常的,但醒来后却发现异常。由于发病时间不确切,送医不及时等原因,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血管,获益越大。发病后4-5小时是救治的‘*金时间’,如果不及时恢复血流,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瘫痪,严重可危及生命。”专家提醒,近期早晚温差大,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既往脑梗死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不要盲目尝试“秋冻”,一旦出现头痛、头晕、口角歪斜、一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
老人心电图“伪正常化”
细心医生及时甄别识破心梗 开通血管救命
70岁的胡爷爷家住后湖。10月28日下午,他在小区散步时觉得有点胸闷,随后出现头昏、乏力,没一会儿就倒在了地上。一旁的家人赶忙扶起胡爷爷,发现他面色苍白,额头上不停流出豆大的汗珠。当时老人意识还算清楚,家人将他搀扶回家休息。然而,十多分钟后依旧全身无力,这才赶紧将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
当天下午3时,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其肌钙蛋白超标,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但没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紧急会诊的心血管内科杜雄兵副主任医师发现,心电图虽然没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但心肌坏死的指标已经超标,而且血流动力学已经异常,必须立即行诊断性冠脉造影。为避免情况逐步恶化,胸痛中心马上开通绿色通道。
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在查看患者情况。
在胸痛中心导管室,杜雄兵迅速为胡爷爷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保证基础心跳。随即冠脉造影,结果发现回旋支重度狭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随时有生命危险。
心血管内科周逸主任医师团队马上分析老人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心电图没有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是因回旋支慢性缺血导致ST段压低,右冠脉急性闭塞引起ST段抬高,两者刚好被中和,导致心电图“伪正常化”。周逸主任团队成功开通闭塞的“罪犯”血管,果然,植入支架后,血流恢复正常,全身无力的感觉消失了。
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曼华提醒,即使心电图正常,仍需警惕心电图的“伪正常化”,千万不要漏诊。急性心肌梗死时,有很少一部分病人心电图反映不出来,很具有欺骗性,医生要根据病情综合分析判断。中老年人平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严格戒烟、限制饮酒,避免熬夜劳累。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长江日报记者祁燕通讯员刘姗姗马遥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