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3日,华南精准医学脑卒中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来自广东省内的神经病学专家、康复医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护理专家及脑卒中防治相关领域专家,交流、热议脑卒中诊疗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共同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发展。
活动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卒中分会承办,同期召开脑卒中分会年会。会议上,全国“5G+三早”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华南中心启动,广东8家医院成为首批参与单位。国家卫健委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韩萍、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管理处副处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华教授主持。
全国“5G+三早”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华南中心启动
医院、广州医院、中医院、医院、医院、汕头大医院、广州医院、医院等8家医院成为全国“5G+三早”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华南区域中心)首批参与单位。
随着全国“5G+三早”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华南区域中心的启动,相信通过常态化网络化的跟踪随访机制,推进医疗机构临床神经内科、心内科、老年科以及社区家庭医生和健康管理中心密切合作,将进一步扩大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覆盖范围,医院与基层社区的“医防融合”机制,促进脑卒中预防工作,减少脑卒中发病,医院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发展。
从左至右依次为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洪华教授主持开幕式;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致辞;国家卫健委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致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韩萍致辞。
深度视野对话前沿,华南脑卒中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开启
在随后的高峰论坛中,国家卫健委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洪华教授、广州医院高庆春教授、医院邱伟教授、医院丘卫红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林华亮教授、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万丽红教授、江苏美安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缪丰东教授和医院尚文锦博士通过专题报告形式,为参会者带来热点探讨,有力推动了脑卒中诊疗前沿理念的普及教育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华南区域脑卒中识别和救治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王文志教授在关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管理》的报告中,介绍到包括脑卒中在内的所有脑血管病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疾病负担及流行病学变化,明确指出筛查高危人群和防治危险因素对预防脑血管病发病及防治疾病进展的重要性。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他建议首先可以从饮食和营养方面作为生活方式的干预策略,诸如饮食要低盐、低脂以及均衡膳食等;其次需要戒烟、控制饮酒或戒酒来尽量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带来对脑血管病变的危害;三是在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上,需要加强自我监测血压并积极控制到适合的血压水平的意识,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积极控制血糖达标,控制血脂及维持他汀类药物治疗,及时筛查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等综合干预策略来综合防治脑血管病的发生。综合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测量的多个风险评分的作用不言而喻,风险评分的分层防治管理可进一步预防脑卒中发病。在基于风险评分分层管理的“5G+三早”的脑血管病防治体系介绍中,他提出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具体策略,并表示希望脑血管病综合防治体系在未来能有效减少卒中发病及脑血管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洪华教授延续脑卒中精准的话题,为大家分享了《脑卒中风险筛查及精准防控策略》这一专题。洪华教授首先介绍了脑卒中危险因素等一些列发病基础在促发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和机制。重点介绍了不同危险因素在诱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提出全周期分层防控的概念,包括针对患病基础的早期防控、针对高危人群的防控和针对脑卒中发作的防控。基于洪华教授团队的研究,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卒中预测预警模式和脑卒中危险度评估指标体系,为脑卒中的精准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内涵。
高庆春教授就脑卒中发病中最关键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之一的高血压展开了《脑卒中患者血压精准调控》的专题报告。首先他介绍了血压异常在诱发脑卒中发病、介导脑卒中进展及影响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效果的作用及其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回顾了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生理作用和脑卒中发病以后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脑血流调控的目标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最后,他指出精准调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是缺血性卒中精准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方法之一。
邱伟教授在主讲的《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二线治疗》介绍了目前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流行状况。随着研究的深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率逐渐升高,但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危急,短期发展为重型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线治疗难以控制病情。邱伟教授通过回顾国内外对于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为大家展现了利妥昔单抗、奥瑞珠单抗、伊奈利珠单抗、托珠单抗、硼替佐米等新型生物制剂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重症脑炎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方法。
林华亮教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为大家讲授了《大气污染物暴露与脑卒中、卒中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关系:基于一个队列的动态轨迹模型》。以各种大气污染物为主要的研究目标,他重点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和作用。通过解读一个大样本队列的大气因素及其他混杂因素和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生动展示了各种大气污染物对脑卒中临床事件的作用,结果提示大气污染物对脑卒中、卒中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具有明确的不利影响。
丘卫红教授在《脑卒中康复的新理念》的专题分享中,从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作用引入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康复新技术、新理念。丘卫红教授着重分析了早期康复可避免废用综合征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但也强调需要给予患者科学、专业的康复锻炼,避免出现不科学的锻炼而产生的“过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并强调了不恰当的康复锻炼对患者带来的神经功能损害影响非常巨大。通过真实的病例分享,再次凸显了科学、专业的康复锻炼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重要作用。最后,丘卫红教授通过目前已在临床上使用的一系列智能康复技术、机器人辅助康复等器具介绍,向大家说明了其临床效果。
万丽红教授通过《复发脑卒中患者的院前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专题报告,分析了影响复发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重点介绍到院前转院、急救的延迟对脑卒中预后的重大影响。关于如何通过提高院前急救的知晓率和普及率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及时诊治率,她从院前识别和处理的角度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提出了精准的防控策略。
缪丰东教授以《Rex机器人在神经康复的使命》为题系统地介绍了Rex机器人在神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实践,以及Rex机器人的研发初衷和研发历程。他着重强调了Rex机器人对比其他技术的优势和特性,并通过临床病例使用后的预后转归展示了Rex机器人的临床疗效,提示Rex机器人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尚文锦博士在《皮层静脉流出不良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中介绍了皮层静脉流出不良的机制和临床诊断方法,也分析了皮层静脉流出不良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在临床中通过改良皮层静脉流出不良检测方法,可更好的显示出皮层静脉流出不良对脑卒中疾病预后的影响,是一种可推广至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的精准诊断与预测预后的方法。
在会议的压轴专场,洪华教授分享了卫星会《脑血管、血流检测方法》的专题报告,系统地比较了各种脑血管检测和脑血流检测的方法,明确其优势和临床应用场景。他在最后指出,早期、及时、准确的脑血管和脑血流检测对脑卒中的诊断与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医院洪华教授、医院王定佑教授、医院陈锦泳教授、医院孙凌瑜教授、医院侯清华教授。
第二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广州医院谢伟坚教授、医院*小良教授、医院伍新林教授、中医院王鸿轩教授、医院廖焕权教授。
洪华教授在大会总结中表示,此次论坛汇聚了脑卒中预防、诊治、慢病管理相关的临床、基础、转化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同道参会,切实助力脑卒中防治水平提升,加快推进精准防治体系全面建设。展望未来,希望有更多脑卒中精准诊疗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成果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广东健康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