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流行,以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为代表的泛血管疾病迅猛增长已成为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第一杀手”。
1月20日上午,安徽首家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医院)揭牌成立。
泛血管疾病主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因此,泛血管疾病管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性评估和综合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等专科的个体化治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科大附一院院长、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院士提出以建设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为抓手,通过多学科合作,将血管性疾病相关科室的患者和高危人群纳入统一的筛查路径,建立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治。
葛均波院士指出,中国科大附一院是目前建设泛血管疾病管医院。医院将在中国科大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以建设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为抓手,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优化诊治流程,提升多学科联合诊治水平,探索建立相关研究和创新转化平台,医院整体医、教、研协同发展和学科进步,为深入践行“科大新医学”贡献力量。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表示,在以葛均波院士为代表的众多国内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创新推广泛血管一站式管理体系,对推动构建我省乃至全国泛血管疾病整体防治网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泛血管疾病是个啥?
科普多一点
专家介绍,泛血管疾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基础的一组血管疾病。人体的血管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枝”是动、静脉,淋巴网,“树叶”是各个脏器。动脉系统的血液为各个脏器供应营养,粥样硬化病变会引起血管的狭窄和功能障碍,影响脏器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相应的疾病。
根据血管的整体性及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人体血管只要一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他部位也会发生病变。因此,泛血管疾病管理是将全身血管视作整体,针对血管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系统性评价和综合管理。
当心血管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血管也会衰老:动脉僵硬度增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血管功能紊乱,最终引起心、脑、肾、肢体等器官损伤。血管衰老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正常血管衰老在50岁或60岁以后才开始出现血管性疾病,可表现为乏力、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但因个体差异,血管衰老的速度并不相同。出现血管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就发生了血管“早衰”或“迟衰”。
有些人因为遗传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加速了血管衰老速度,在50岁或更早出现了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的血管疾病,那就是血管出现了“早衰”。
因此,及早检测及干预血管衰老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这些因素导致血管“早衰”
血管衰老是一个随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但是很多因素会加速血管的衰老:
1.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等;
2.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结缔组织病、长期隐匿性感染;
3.不良生活方式:吸烟、久坐、缺乏运动、熬夜、不健康饮食习惯等;
4.心理应激:工作压力、焦虑症、抑郁症;
5.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毒素。
以下4点延缓血管衰老
及早进行血管衰老的评估和管理,干预血管衰老的可逆因素,是目前抗血管衰老的有效手段。主要方法包括:
1.检测血管“年龄”,评估血管衰老程度,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并定期至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随访;
2.控制“三高”、吸烟、心理应激等危险因素;
3.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睡眠充足;
4.药物干预:必要时釆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斑块的进展。
据悉,在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血管衰老的检测内容包括:血管结构功能检查以及分子细胞学检测。血管结构功能检查包括:内皮功能检测、血管硬化检测、血管超声、眼底血管检查、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等。分子细胞学检测包括:血脂血糖、炎症因子、基因突变、基因损伤等。这些检查具有无创、可反复检测等优点,可用于血管衰老的评估、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长期监测。
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地点:政务区天鹅湖路1号中国科大附一院(医院)南区门诊3楼2区
预约方式
1.
①拨打“”,听语音提示后拨“0”;
②拨打移动客服“”,听语音提示后拨“7”。
2.网站预约登录:
3.移动端预约:中科大附一院医院
刘四化方雯黄歆吴家炜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