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千里陇南一日还,通衢大道向远方
TUhjnbcbe - 2024/10/29 13:50:00

千里陇南一日还,通衢大道向远方

——“我们这十年·陇南”系列报道

养路护桥,周行八方。从红色圣地到龙江之畔,从汉水之滨到秦人之源,干线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贯通陇南,农村公路进村入户,旅游公路穿梭山壑……陇南大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托举起流动的陇南。

十年间,陇南公路人弘扬公路精神,厚植公路品格,公路养护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公路防灾减灾实现了新突破,行业发展形势得到了新提升……陇南公路人,在这十年里齐心协力缔造了陇南公路的奇迹。

“通衢”大道向远方,养路护桥保畅通

陇南,位于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区域,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对曾经陇南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

“人难于行,物难于运。”——这是制约陇南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年12月26日陇南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武罐高速建成通车了!结束了陇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陇南交通发展从此进入“高速时代”。

十年来,陇南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发力,陇南正式通行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总和已超公里。现在,武九高速、康略高速、景礼高速正在修建当中……

年9月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成县机场年3月建成通航。陇南实现了“飞天梦”“铁路梦”。

未来,《陇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将开工建设西和至宕昌高速、两水至九寨沟高速,积极推进天水至成县、余家湾至凡昌高速公路。同时,加快构建“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完善提升“内通外联、多向拓展”的高速公路网,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如今的陇南,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覆盖城乡的“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凸显,万物皆运的广度、达村进户的深度、朝发夕至的速度大幅提升。

由于交通水平的大幅提升,陇南也从“死角”地带,变成了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一条条通衢大道,连接了陇南的山山水水,改善了陇南的经济发展,将陇南与祖国的各个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动,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乡村振兴。

守路护路,托起“流动”的陇南。

“三分建,七分养”,复杂的地质结构,使得陇南修路难,护路更难。为了守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路。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立足管养高速公路实际,全面围绕重点工作和主责主业,围绕新理念、新技术,不断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预防性养护、路容路貌整修、路面病害处治、交安设施维修和应急保通保畅等工作,公路路况水平逐年提升,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舒适、安全的公路通行环境。

同时,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全面考虑地域特点、养护半径、气候特性、机械配备、技术力量等因素,不断优化调整养护工区(养护站)布局,重点构建了“三点支撑”(一类望关养护工区、余家湾养护工区、江洛养护工区)、“四支扩散”(二类南河养护工区、祁山养护工区、马街养护工区、东峪口养护工区)、“全域协作”(19个养护站)的陇南公路养护新格局,为陇南公路今后的养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守护好桥梁,一起“桥”见幸福。

陇南多山、多水,自然桥也多,一座座桥构成了陇南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也架起了陇南人通往外界的希望。

陇南境内的“武罐”高速桥隧比例达68.8%;“成武”高速桥隧比例达72%;“十天”高速桥隧比例达43.7%;陇南的高速公路主要是由桥隧组成。

近年来,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度重视桥隧养护,按照“项目化实施、清单化计量、次年质量评估、全程闭合管理”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干线公路桥隧管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桥隧养护工程师专职化、管养责任清单化,积极运用“四新技术”,下大力气开展枯水期桥梁下部病害处治、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危旧桥梁改造等各项工作。

通过桥隧管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不但解决了部分桥隧带病运行的现状,降低了危旧桥梁存量,确保中心管养桥隧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至年底,陇南境内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占比%,一、二类隧道占比94.22%;普通干线一、二类桥梁占比达到98.4%,一、二类隧道占比68.42%,桥隧安全运营水平稳步提升。

一条条盘桓在陇南大地的公路是由贫困迈向致富的见证,一座座沟通南北的大桥,是连接文明与繁华的纽带,畅通的道路也保证了陇南与周边区域同频发展。

畅通农村公路,打通振兴“毛细血管”

以前武都山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增产不得了,增产了了不得”。生猪不敢喂肥,粮食不敢增产,因为猪肥背不动,余粮多了运不出。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只有打通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才能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截至目前,全市个乡镇个建制村%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

近年来,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对陇南9县(区)个乡镇个0条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及通客车情况进行了多次全覆盖摸底核查。累计督导帮扶建成县、乡道路网改造公里;新改建产业路、联网路、资源路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万公里;危桥改造座;旅游路79公里;普通省道改建公里。

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先后督导帮扶西和县、礼县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康县、西和县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县;礼县、成县、两当县、康县创建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西和县创建为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省级示范县;西和县、武都区为陇原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样板县;康县成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示范县。

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公路、助力陇南市政府发展电商产业和旅游产业等脱贫攻坚新路子,着力提升了脱贫成色。

昔日陇南山区道路“行路难”的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一座座“陆上孤岛”被打通,一座座“云上村庄”融入交通网,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微循环,“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在陇南山区已初步形成。

有险必救,逢战必胜,

保畅保通的誓言从未“食言”

年“8.17”水毁、年“7.25”水毁、年“8.7”暴洪、年“7.10”水毁、年“8.12”暴洪短短十年,陇南遭遇五次暴雨洪涝灾害,每次都造成陇南境内国省干线公路严重损毁。

尤其是年“8.12”暴洪灾害,降雨量超历史极值。彼时,山河破碎,锦绣陇地满目疮痍,重灾区文县一度沦为“孤岛”……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地形狭窄,河谷纵横,大部分公路沿坡脚、河流布设,汛期降雨丰富,水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

近年来,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始终把如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放在关键位置,针对辖区内自然灾害和公路突发事件频发的新形势,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和公路运输畅通作为应急抢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系列“硬举措”,全力构建陇南公路应急抢险保障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首先中心按照“集中培训、分散学习”的原则,着力培养应急队伍服从指挥、闻汛而动的工作作风。通过集中学习、专家授课、桌面推演培训等形式对应急队员业务能力进行了培训,并积极参加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机械操作人才库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队伍的整体合力,构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抢险队伍。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坚持将应急抢险队伍培训和演练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求各基层单位每年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消防应急救援演练、抢险机械应急拉练、公路水毁泥石流灾害综合抢险应急演练、战备钢架桥应急演练、楼道逃生消防演练等不断加强联动协同、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未雨绸缪抓检修,平安度险有保证。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以治理水患为核心,抢抓冬春枯水期,充分利用上一年11月份至次年开春河流水位陆续下降的有利时机,对临河、临江、邻水路段的路基防护构造物,挡土墙基础悬空、外露、勾缝脱落,桥梁墩台基础外露、锥坡破损、附属设施损坏等病害逐一进行调查、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及时抢修。

十年来,陇南公路人每年汛期都高效完成水毁抢险任务,每年春运都顺利完成除雪防滑保畅任务,每一次的实战也锻炼提升了应急抢险能力,践行了保畅、保通的誓言。

为公路赋予灵魂,让文化融入风景

路,是铺在地上的碑。在这个“宝贝的复杂地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烙印和久远的道路一同,深深地烙刻在陇南先辈的骨子里,成为了陇南公路人开路先锋的精神之源。

历史的血脉赓续传承,行动的脚步铿锵有力。十年来,陇南公路人在奋进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以党建为抓手,以“两路精神”、“八棵树精神”为指引,以多种形式为养护“铸魂”,推动公路养护事业发展。

近年来,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引导各基层党支部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党建载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激发党组织活力,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目标,形成了应急保障中心“橘色八度”、成县段“党建强引领,护路我先行”等党建品牌,做到以品牌效应带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坚持突出学习教育、突出服务中心、突出队伍建设、突出工作实效四个方面要求,着力打造望关工区“标准化建设示范党小组”,切实发挥党小组“前沿阵地”和“神经末梢”作用,夯实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以“八棵树精神”为指引,硬件建设与软件载体同时抓,坚持用文化为养护赋能、为公路塑魂,以“示范路、示范桥、示范隧”为载体,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辖养路段特色元素,不断拓展公路文化精神谱系,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公路文化亮点。

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行业精神,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价值理念和公路精神,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老道班精神”为重点,挖掘一代代陇南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故事,深度拓展陇南公路人精神体系。

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通过整合办公用房资源,结合办公区域划分和职工工作生活实际,打造了职工健身室、书画展览及创作室、创新工作室、局史陈列室、职工阅览室、运动室等六个功能室(简称“六室”),单位形象进一步提升,单位活力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热情进一步激发。

让文化融入公路风景,为美丽陇南加分。

行走在陇南大地,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国省干线,各条公路上总能看到橘红色的身影。清理塌方、清扫路面、安装护栏……为全市“美丽公路”建设贡献公路人的力量。

近年来,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按照“创亮点、见成效、出经验、争示范”的总体要求,以养护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结合地方政府“美丽公路”建设,通过系列措施围绕“设施美、绿化美、路域美、交旅融合”(三美一融合)的标准打造陇南美丽公路“靓丽名片”。

加快交旅融合步伐。为进一步适应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新需求,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围绕“设施美、绿化美、路域美、交旅融合”创建美丽公路。通过因地制宜,借景、造景,以“美丽公路+”模式精心设计网红公路景观,打造具有各县地域特色的靓丽景观。

强化路域环境整治。积极协调交警、收费、路政等联勤单位从路容路貌整治、公路服务区整治、涉路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整治、超限运输车辆治理等5个方面,形成共同支持、相互促进的长效协同机制,做到统筹推进、同频共振,有序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及公路设施的清洁美化。

打造“红色旅游路、生态示范路”。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弘扬长征精神为重点,在省道线实施了14块长征历程浮雕,绘制了陇南特色桥梁图谱。以示范路创建为契机,结合宕昌县政府“美丽公路”建设和交通沿线环境卫生提升行动以及岷江生态长廊建设,坚持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提升国省干线公路路况服务水平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措来抓,着力打造的S线(南腊路)“红色旅游路、生态示范路、示范创建路”,全面推进公路养护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力打造陇南“美丽公路”靓丽名片做出积极努力。

打造重点示范路。重点对武罐高速甘川接头、十天高速陇南天水接头、甘陕接头等3处高速公路接头路和麻子川、腊子口、两河口、青龙桥、罐子沟、白河沟、杨店、八盘山等8处普通干线公路接头路进行高质量标准化打造,重点以路面、交安设施、边沟、路域环境为提升对象。通过省市级接头路打造,展示陇南公路好形象。

深入挖掘延伸公路文化内涵,以国道线桩号为基点,打造了包含公路文化及文县地域特色的“”公路驿站,缔造了公路出行“网红打卡地”,扩大了公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以废旧轮胎、废油桶为材料制作的工艺品,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向行人、游客传递了绿色环保理念,绿植与工艺品的艺术融合吸引更多行人、游客到网红公路打卡拍照。

展未来,路网密织畅陇蜀,表里山河任驰骋,陇南公路人将继续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抓好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自觉融入服务建设交通强国、服务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大局,为陇南养好路、护好路,让便捷的交通为陇南经济发展助力。

(文/通讯员张登辉何进江胡颖)

编辑:赵凌凤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里陇南一日还,通衢大道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