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迎接新生命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人,也是在想尽办法后、不得不送患者离开的最后一个人。从人生的起点到终点,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对医生角色最好的诠释。
今年8月19日是第四届中国医师节,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长期以来,长沙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为生命护航,谱写了一曲曲大爱之歌。
长沙市医学会评选出名优秀医师、20名德艺双馨最美医生。他们是长沙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也是星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邢骁尹新发周红艳
↑姚国军正对患者进行手术。
不懈钻研,他们是攻坚克难的先锋
“我想‘从医而终’,做‘生命中枢’的守护者。”
16年前,樊天禹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医院(南华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6年来,他不忘初心、不懈钻研、稳中求精,先后完成数千例高难度手术。
一次,一名30岁患者左颈刺入尖刀导致大出血,医院急诊科时情况十分危急。急诊科在为患者进行清创止血时,患者突发脑疝,急诊科立即联系樊天禹。樊天禹立刻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去骨瓣减压。患者苏醒过来后,樊天禹再为患者行颈动脉血管成像,发现左侧颈动脉、颈内静脉、椎动脉全部破裂。樊天禹再次制定手术方案,于介入室先行椎动脉闭塞手术,然后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清理血栓、修剪受损的动脉壁,再用人工的血管补片进行精细缝合。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非常理想,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颈动脉的血管功能。
樊天禹,经常能“妙手回春”。
出生才几个月的小宝宝颅内长了肿瘤,他能精确切除!幼儿患脑血管病,他通过介入治疗让幼儿免受开颅之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樊天禹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学术研究,其成功救治的病例还通过新华社外文版向全球发布。
↑徐树森带领团队讨论病例
一转眼,徐树森已投身儿童口腔医学工作29年。
徐医院儿童口腔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虽已年过半百,他仍坚持查阅外语文献,了解最新学科发展趋势。徐树森有很多头衔——省优秀学科带头人、湖南儿牙联盟专家顾问……但他最看重的,是“大夫”这个头衔。“要不断钻研,不断学习,将最新的技术、实用材料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徐树森经常对身边的年轻医生说。
如今,患者熙熙的父母仍会感激“徐大夫”。6年前,年仅3岁的熙熙满口虫牙,父母带着孩子先后走访了5家医院,均因孩子吵闹不休致治疗失败。随后,他们慕医院。开展全麻下儿童口腔疾病治疗!徐树森分析后给出方案,孩子“睡了一觉”后,虫牙治好了。
6年前,徐树森引进全麻下舒适治疗技术,填补了我省有关技术空白,为有“牙科恐惧症”的儿童和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打开了“无痛治牙”之门。1年后,他又带领团队,解决了乳牙充填体脱落及继发龋常见的临床治疗难题,并撰写了《透明冠在乳下切牙及乳尖牙龋损修复中的初步探讨》,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口腔医学研究》……
去年,徐树森团队创立了我省首家儿童口腔医学中心。
心血管内科手术难度大,被称为医学领域的高峰,没有创新精神很难攀登上去。这里的急危重症患者多,大多起病急、变化快、后果严重,甚至短时间内心跳呼吸停止。从医10多年,大多数时间里,蒋志明都要和死神博弈。
蒋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一次,外地游客爬岳麓山时突发心梗,医院急诊科抢救。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情况危急!急诊科主任黄艳立即邀请蒋志明会诊,心肺复苏术、电除颤……15分钟后,陈先生窦性心律逐渐恢复。蒋志明带领团队迅速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同时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很快缓解,转危为安。
冠脉介入治疗,即冠状动脉造影、放支架治疗术。由于冠状动脉直径一般为2至4毫米,有关手术如“在针尖跳舞”。这样的手术,蒋志明和团队每年要做0余台。
不断创新,蒋志明带领团队成功开展“药物涂层球囊”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应用远端桡动脉路径在冠脉介入中的新技术……他主持开展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达我省先进水平。
血管外科临床工作紧张繁重,不少血管急症危及患者生命。医院普外中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可却总冲在前面——半夜接到电话,医院,直至患者转危为安才离开;不少血管疾病治疗需进行介入手术,穿上厚厚的铅衣,一台台手术下来汗透全身……
临床工作近20年,李可在血管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在急性复杂主动脉夹层、复杂腹主动脉瘤、高难度颈动脉手术等领域的手术技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还在长沙率先开展了不少超高难度手术。
凭借良好的协作能力,他积极贯彻MDT(多学科综合治疗)治疗理念,在治疗疑难复杂病例方面取得不少令人惊喜的效果。
白衣执甲,他们是逆行出征的战士
半个多月前,出现新的新冠肺炎病例,长沙再次面临大考。
本土病例再现,长沙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姚栋,又一次站上了疫情防控最前线。为更快复核疑似病例、进行疫情排查,他吃住在单位。
8月3日晚,长沙疾控中心接紧急任务,去指定地点采样。凌晨3时许,样品送回中心实验室,姚栋早已带领7名核酸检测人员待命。直到清晨6时多,近千份核酸提取工作完成。8月4日上午10时,近千份样品结果出炉,除一份需重新复核外,其余全为阴性。看到结果,姚栋长舒一口气。
半个多月来,姚栋一直和时间赛跑。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对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脱下防护服,衣服都会湿透。
对长沙疾控人来说,去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去年春节期间,为全身心投入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分析和疫情监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2个孩子的母亲,尚在哺乳期的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陈水连,毅然决定给8个月的二宝断奶,将2岁多的大宝送回老家。
连续40多天,她与中心同事通宵达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撰写每日疫情信息简报和防控建议,为全市防疫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经历了冬的严寒、春的萌发、夏的洗礼,那些惊心动魄,依然历历在目。
↑周志国为患者进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
白衣执甲,医院呼吸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志国,是长沙最早直面“意外”的人。去年1月,医院收治了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周志国迅速带领医院北院开展救治工作。从首例病例入院到住院病例阶段性清零,周志国在隔离病区连续奋战75天。
面对新病种,他是“医疗专家”,带领团队编写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的长沙经验》和《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共识(第一版)》,并迅速完善了第二版,向全省和全国推广,救治经验写入了国家卫健委2月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
面对6个感染病区,他是“总管家”,肩负着6个病区的协调工作,制定防护流程、优化医疗方案、调度人员物资,协调医务、护理、放射等各个部门,每天接打电话上百个。“早七晚十二”连轴转,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
面对焦虑的患者,他是“贴心人”。75岁的张奶奶入院后焦虑紧张,病情一度加重,她对治疗没信心,甚至要放弃。周志国多次来到老人身边,俯下身子握着老人的手鼓励她,边喂饭边和她聊家常。发现老人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