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蒋庆君1例下腔静脉滤器继发下腔双髂静脉
TUhjnbcbe - 2020/11/9 7:32:00

下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肺栓塞中启到了重要作用,但若长时间留置在体内可能会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包括了移位、下腔静脉损伤、继发血栓等。年4月23日,在“Ⅹa力不凡,疫路抗凝”网络直播活动中,来自海*医院血管外科的蒋庆君博士分享了1例下腔静脉滤器继发下腔-双髂静脉闭塞的病例,就此类病例的治疗经验作了精彩的分享。

病例报告(女性,52岁)

主诉:双下肢肿胀2月余,进行性加重。

查体:双下肢肿胀、左下肢为著。

既往史:2月前行“左侧鞍区病变切除术”,术后长期卧床;颅脑术后2周,左下肢突发肿胀,彩超确诊“左下肢DVT”;在外院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未正规抗凝。

外院彩超:左侧髂静脉至腘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完全填充型)、双侧小腿中段肌间静脉局部血栓形成。

D-二聚体:ug/L。

复查头颅CT:鞍区术后表现,无出血及其他异常。

初步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垂体胶样囊肿切除术后。

初步治疗计划: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置管溶栓/PTA/支架成形术+滤器取出术。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术中造影显示左下肢股、腘静脉纤细,髂静脉闭塞,滤器下方IVC血栓形成;右下肢股、腘静脉通畅,髂静脉闭塞。

手术过程(二):双侧髂静脉置入溶栓导管,尿激酶溶栓48h;造影显示左股静脉长段狭窄、双侧髂静脉、滤器以下下腔静脉狭窄。

手术过程(三):置管溶栓48小时,效果不佳,双侧髂静脉仍有大量血栓。

手术过程(四):球囊逐段扩张双侧髂静脉、下腔静脉,狭窄较前明显好转、滤器下段仍有血栓影。

手术过程(五):采用Kissing技术在双侧髂静脉植入支架,并行球囊后扩张。

手术过程(六):最终造影显示左侧股静脉血流较前通畅,双侧髂静脉狭窄解除,下腔静脉通畅,盆腔侧枝消失。

药物治疗(急性期):磺达肝癸钠(5mg,皮下注射,1/日)。

术后随访

药物治疗(出院后):以新型口服抗凝药、促静脉回流药。

物理治疗:抬高下肢,医用弹力袜。

生活习惯:多饮水,避免久坐久站。

术后复查(6个月):CT显示双髂静脉通畅。

术后复查(13个月):造影显示双髂通畅,双下肢肿胀消失,腿围较前明显降低。

术后总结1、重视围术期VTE的预防;2、抗凝药物预防有分析概念时更应重视物理预防;3、严格掌握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4、选择较长回收时间窗的滤器;5、抗凝治疗的基石地位不容置疑;6、充分抗凝的前提下髂静脉支架的通畅率能够保证。

拓展阅读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1]指出,针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建议机械预防(首选IPC);VTE高风险的开颅手术,建议在出血风险降低后,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并在术前充分评估血栓风险、个体化预防,同时在术后早期活动;此外,颅脑术后出血的后果严重,抗凝药物使用需慎重;物理预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首选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针对下腔静脉滤器的使用,《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1]建议针对急性下肢DVT,充分抗凝治疗下,不推荐常规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急性下肢近端DVT,如存在抗凝禁忌,推荐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若出血风险降低,建议常规进行抗凝治疗;如需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建议应用可回收型滤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指出[2],腔静脉滤器的取出适应证包括临时性滤器或可回收型滤器;滤器置入时间未超过规定的期限;造影证实血栓消失;预防性置入滤器后,经过其他治疗已不需要滤器保护的患者。取出禁忌证包括永久性滤器置入后;可回收型滤器置入时间已超过规定的期限;造影证实静脉内仍有游离漂浮的血栓或较多新鲜血栓;已有PE或PE高危患者(如易栓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3]指出,髂静脉支架植入适应证:不伴急性血栓的髂股静脉重度狭窄/闭塞;经CDT、PMT后髂静脉重度狭窄/闭塞;髂股静脉急性血栓且血栓负荷量大、髂静脉出口严重阻塞;明显症状的髂静脉PTS。

参考文献

[1]《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杂志,:98(36):;

[2]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45(3):;

[3]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45(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蒋庆君1例下腔静脉滤器继发下腔双髂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