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Castor覆膜支架修复累及左锁骨下动脉
TUhjnbcbe - 2020/12/19 2:20:00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自11家临床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73例患者因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夹层置入Castor分支覆膜支架的患者,平均5年随访结果提示整体生存率为93.2%,分支支架通畅性为92.6%。研究显示Castor分支覆膜支架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的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对于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主动脉夹层,传统TEVAR手术中有时会通过覆盖LSA以取得足够的锚定区,但中风及左上肢缺血风险大大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景在平教授牵头的涵盖全国11家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对一款自主研发的国产新型单分支支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相关结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EJVES。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涵盖全国11医院的前瞻性研究,每一家中心在TEVAR手术方面经验丰富,年平均治疗超过例主动脉夹层。本研究纳入18-80岁、诊断为B型主动脉夹层(TBAD)、夹层累及LSA并支架需要锚定在LSA开口近端、夹层近端距左颈动脉(LCA)开口处超过15mm、LSA起始部与左侧椎动脉开口处距离超过25mm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能规律随访。排除标准为入路困难(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直径7mm或LSA重度狭窄)、合并结缔组织病、壁间血肿、穿通性溃疡、造影剂或镍钛金属过敏。图1(A-C)显示了Castor单分支覆膜支架(MicroPortMedical,Shanghai,China)的基本结构,主体近远端均无裸支架倒钩,输送系统外径为22F。图1图2展示了置入Castor支架的具体方式,入路需暴露单侧股动脉及左侧肱动脉,左侧肱动脉置入8F短鞘,经导丝置入4F导管并从股动脉引出(图2A)。经导管尖端(股动脉侧)置入Castor分支部分支架的牵引导丝并从导管尾端(肱动脉侧)引出,撤出导管。从股动脉经超硬导丝将Castor主体支架送至降主动脉,同时于肱动脉处回收分支支架部分牵引导丝(图2B),接着输送系统外鞘留置于降主动脉,内侧软鞘及主体支架送至主动脉弓(图2C),在输送过程中需确保分支部分位于主动脉大弯侧且避免分支部分牵引导丝扭转。当主体支架输送到位时,即可移除软鞘,收紧分支部分牵引导丝将分支支架引入LSA(图2D),接着收紧主体部分释放线打开主体支架(图2E),只有当移除主体支架释放线后LSA分支支架才能解锁并完全释放(图2F)。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mg单抗。图2术后6月及12月通过主动脉CTA及头部MRI随访,之后每年一次。图3显示了术后假腔血栓化情况。真假腔直径变化超过5mm则定义为显著形态改变。

图3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7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81±13.30岁,75%为男性,其中有2例患者既往曾行TEVAR手术但因近端内漏或近端再发夹层而置入Castor支架。2例患者曾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研究人群平均手术时间为.23±66.83分钟,造影剂使用量平均为.04±60.00ml。术中技术成功率为97.3%,其中1例Castor支架向远端移位导致Ia内漏,可能由于主体支架释放过慢且未牵紧分支部分牵引导丝。另一例技术失败是分支支架部分未完全引入LSA,导致分支支架扭转堵塞。术后结局相关信息详见表1。研究人群术后无中风发生,术后1例不明原因死亡。表1平均随访时间为61(48-72)月,失访率为0%。随访期间一共4例患者死亡,图4A生存曲线展示了各段时间生存率。随访期间一共6例分支支架堵塞,通畅率为93%(图4B)。

图4

研究结论

对于需要在LSA开口近端锚定的累及LSA的B型主动脉夹层而言,选用Castor单分支支架是一种方便使用且远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支架的不断改进,今后更大样本量及更远期随访研究将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一点思考

Castor支架是全球首款同时修复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其独特的分支一体化设计,使得在安全、便捷地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同时,能够降低各种内漏的发生率,在术中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优于开窗及烟囱支架。该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远期结果更进一步地证实了其远期有效性。今后期待更多对比Castor支架与其他弓部修复术式的研究,为Castor支架的应用提供更广泛及坚实的临床证据。

本文由吴洲鹏医师审校及组稿王家嵘医师编译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1
查看完整版本: Castor覆膜支架修复累及左锁骨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