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亚急性、慢性下腰痛如何区分?
病史<3个月的为急性下腰痛;
病程在6-12周的也称为亚急性下腰痛;
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腰痛。
急性和慢性下腰痛区分开是很有必要的,两者的预后、治疗及转归均不同。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急性下腰痛患者都可以自行缓解,只有5%-1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腰痛。
2.急性下腰痛的最常见病因是什么?
非特异性下腰痛即没有任何特异性症状及病变者,大概占据85%左右。
另一部分下腰痛患者中,症状与特定的脊柱病变相关联,如压缩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感染或脊柱滑脱等。许多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患者也可表现为下腰痛。
下腰痛也可由其他部位的疾病引起,如内脏疾病(肾结石、胰腺炎、主动脉瘤)、髋关节炎、骶髂关节疾病等。
3.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真的没有任何异常病变表现吗?
下腰痛的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脊柱病变,但无任何确证证明这些病变与患者主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脊柱影像学的阳性结果与临床症状间无明显相关。
许多检查被用来确定与症状相关的解剖结构,以确定影像学改变是由自然退变还是异常病变引起,包括椎间盘造影、关节突关节注射、内侧神经束阻滞及骶髂关节注射等。体格检查仍然是下腰痛病人最主要的检查方式。
4.下腰痛患者体格检查的要点有哪些?
体格检查应当包括腰椎、骨盆及下肢,主要要点有:
腰椎活动度:不对称运动、疼痛的再次出现、活动受限的部位;
疼痛:特别是腰背后方及骨盆的骨性疼痛,同时检查骶髂关节及大转子部的触痛;
步态及平衡感:包括足跟行走、足趾行走、下蹲及起立,同时检查Trendelenburg步态;
下肢活动度:评估两侧肢体的活动的对称性,及肌张力(特别是腘绳肌及股四头肌)。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提示骨性关节炎的可能;
腹部检查:伴随诸如腹痛、恶心、呕吐及腹股沟痛等症状的下腰痛,提示有必要行下一步检查,以排除诸如肾结石、疝及腹主动脉瘤之类的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反射、肌力及感觉;
四肢血管病:包括检查足背及胫后动脉的搏动。
5.急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告诉患者此类疾病不会导致长期的不适症状,不需要过多的治疗,大部分可以自行缓解。急性期的下腰痛和其他外伤一样,遵循RICE原则。
R(Rest安静):停止运动,卧床休息。
I(Icing冷却):主要有腰部冰袋和仪器冷却2种。
C(Compression压迫):用腰围局部固定制动。
E(EDB硬膜外封闭):疼痛难以忍受时,可用硬膜外封闭缓解疼痛。
此类患者的一线用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片类药、曲马朵及肌肉松弛药物适合于那些一线用药无效的患者。
患者应该保持活动,症状一消失就可以恢复活动,不提倡长期卧床休息。
6.对于下腰痛,需要避免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下腰痛是一种不适感觉,但不是一种疾病;
下腰痛是一种症状,不是一个诊断;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并不十分符合;
急性和慢性下腰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区别治疗。
策划
Seaweed
题图
站酷海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