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重度狭窄(≥70%)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的1年,卒中再发生风险高达23%。曾经开展的支架和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血管狭窄者脑卒中复发(SAMMPRIS)试验结果显示,强化药物治疗优于Wingspan自膨式支架植入术。但是目前仍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球囊扩张式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美国威斯康星州医学院神经介入部OsamaO.Zaidat博士等在年3月的《JAMA》在线上发表论文,报道Vitesse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VitesseIntracranialStentStudyforIschemicStrokeTherapy,VISSIT)的结果。
主要内容
颅内动脉狭窄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重度狭窄(≥70%)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的1年,卒中再发生风险高达23%。曾经开展的支架和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血管狭窄者脑卒中复发(SAMMPRIS)试验结果显示,强化药物治疗优于Wingspan自膨式支架植入术。但是目前仍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球囊扩张式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美国威斯康星州医学院神经介入部OsamaO.Zaidat博士等在年3月的《JAMA》在线上发表论文,报道Vitesse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VitesseIntracranialStentStudyforIschemicStrokeTherapy,VISSIT)的结果。
此项于年1月至年6月开展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平行临床对照研究,将例患者随机分配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加药物治疗组(支架组)59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3例。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85岁;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70%~99%),累及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排除标准包括:mRS3;神经功能状况不稳定;伴发颅内其它病变,如:脑动脉瘤、烟雾病等。药物组患者在前3个月服用阿司匹林(81-mg/日)和氯匹格雷(75mg/日),并根据个体情况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脂(20-80mg/日,LDL-C降至≤mg/dL)、降压药(收缩压降至≤mmHg)等控制危险因素。支架组患者在48小时内接受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手术必须由具有神经介入医师资质并能在1年内完成10例以上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者操作。分别在术后24小时、出院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评估。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入组1年内发生与责任血管相关的卒中;入组2天至1年内发生与责任血管相关的频发TIA。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包括:入组30天内发生任何部位的卒中;术后30天内发生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入组30天内出现颅内出血。由于SAMMPRIS试验早期阴性结果的公布,VISSIT研究被迫提前终止,原计划纳入例患者,到例时结束。该研究负责人总结分析并报道了短期结果。
研究结果是,30天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支架组14例(24.1%)[95%CI,13.9%-37.2%]高于药物组5例(9.4%)[95%CI,3.1%-20.7%](P=0.05);30天内发生颅内出血,支架组5例(8.6%)[95%CI,2.9%-19.0%],药物组0例[95%CI,0%-5.5%](P=0.06);1年主要终点事件的卒中及频发TIA发生,支架组21例(36.2%)[95%CI,24.0%-49.9%]显著高于药物组8例(15.1%)[95%CI,6.7%-49.9%](P=0.02)(图1);mRS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支架组14例(24.1%)[95%CI,13.9%-37.2%]高于药物组6例(11.3%)[95%CI,4.3%-23.0%](P=0.09)。
图1.支架组与药物组无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
研究表明,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与药物治疗相比使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引起的1年与责任血管相关的卒中或TIA发生率和30天卒中或TIA发生率均提高。因此不支持球囊扩张式支架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文章来源:jama.jama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