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分类
按照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与终止位置将冠状动脉的解剖异常分为三大类型: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高位起源、多个开口、单一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异位起于肺动脉、冠状动脉或其分支起自对侧或非冠状窦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
心肌桥和重复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
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弓以及终止于心外
恶性异常20%
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或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或左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瘘。
良性异常80%
冠状动脉高位起源,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右冠状动脉窦、单支冠状动脉以及所有三支冠状动脉均起自左冠状窦或右冠状窦。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高位起源
通常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但可引起冠状动脉造影时插管困难,尤其是RCA位于左冠状窦之上时。
RCA或LCA起源于冠状窦与窦嵴联合区之上的升主动脉,发生率约6%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2、多个开口
LAD和LCX独立起源,发生率约0.41%
RCA和圆锥支独立开口于右冠状窦或LAD和LCX
左冠状动脉窦多个开口,分出LAD和LCX
RCA和圆锥支独立开口于右冠状窦
3、单一冠状动脉
非常少见,只有一支冠脉主干,开口于主动脉右窦或左窦,并分支为右冠脉和左冠脉主干或右冠脉、前降支和回旋支
发生率仅为0.%–0.%
可无症状,若主要的冠状动脉分支走行于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者发生猝死的机会增加
若未建立侧枝循环,其近段狭窄将导致致命结果
4、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
是一种最严重的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发生率估计为1/,
大多数患者在婴儿期和幼儿时期就出现症状,90%未治疗的婴儿死于1岁前,仅少数可活到成年
最常见的是LCA起自肺动脉,而RCA正常起自主动脉(称为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前)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
5、冠状动脉或其分支起自对侧或无冠状窦
①RCA来自左冠状窦或左冠状动脉(发生率0.05%-0.1%)
②左冠状动脉和回旋支(0.67%)来自右冠状窦或RCA
③RCA或LCA来自无冠状窦
RCA来自左冠状窦或左冠状动脉者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估计高达30%;而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窦者,其风险高达59%,运动后则高达81%
右冠状动脉起自左窦
RCA起源于前降支
RCA起源于无窦
RCA起源于扩大前移的无窦,可见RCA起始处的钩形转折(箭),MIP显示更清晰
左冠起源于右窦
前降支起源于右冠
前降支起于右冠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无窦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走形于心外膜的脂肪组织中,但有时冠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走形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脏表面,覆盖在这段冠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bridging,MB),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成为壁冠状动脉(muralcoronaryartery,MCA)。
心肌桥发生率
尸检:5.4%-85.7%
CAG:0.5%-16.0%
CAG对MB检出率明显偏低,Why?
薄的MB很少引起典型的“挤牛奶效应”
MCA近端管腔内常合并斑块形成(55.7%),斑块使MCA近端的血管腔变窄,限制了舒张期通过的血流量,造成了一些较为明显的MCA在CAG检查过程中的“挤奶效应”不明显。
挤奶效应(milkingeffect):
MCA在收缩期管腔受到挤压变窄甚至闭塞,而舒张期管径恢复正常。
左冠脉前降支中段心肌桥
冠状动脉前降支走行于心肌内
左冠前降支中段走行于心肌内
桥血管最长轴切面桥血管垂直长轴切面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一段冠状动脉走形于心肌下。
贴壁血管
左冠前降支中段血管与周围心肌关系密切,考虑贴壁血管。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心肌桥
间接征象:跳跃征
重复冠状动脉发生率约为0.13%
由走行并终止于前室间沟而未达心尖的较为短小的一支和另一支较长的LAD组成,后者可起自LAD,也可起自RCA,之后走行于前室间沟远段到达心尖
应注意和并行的对角支鉴别,后者不会进入前室间沟代替远段LAD
前降支重复畸形
右冠重复畸形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瘘: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7%-0.4%
最常累及右冠状动脉(约60%)
瘘口开口最常位于右心室(45%),其次为右心房(25%)、肺动脉(15%)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冠状动脉瘘
患者,女,35岁。因心慌、胸闷2月余入院
CTA:RCA-右心房瘘。超声心动图提示瘘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冠状动脉弓
罕见
在冠状动脉造影上可见RCA和LCA沟通,而无冠状动脉狭窄
终止于心外
冠状动脉与心外血管之间可能存在连接,比如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心包动脉、前纵隔动脉、膈上动脉和膈下动脉、肋间动脉和主动脉的食管支
冠状动脉弓
来源:爱爱医学
版权申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