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两处动脉狭窄超过90%,
症状发作时肢体瘫痪,
可能进展为脑梗死!
怎么破?!
近日,医院神经科首次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技术及颅内支架技术,成功地为一名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两处重度狭窄患者解除了病痛,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4日即康复出院。此项复合技术的成功开展将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命悬一线
患者为57岁女性,因“头晕伴右侧肢体无力反复发作6日”入院,症状发作时肢体瘫痪明显,且症状越来越重,如症状继续加重,可能进展为脑梗死,后果不堪设想。入院后进行了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血管存在重度狭窄。
为明确血管狭窄程度,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检查过程中见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90%,左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95%,可谓是命悬一线,随时可能血管闭塞导致急性脑梗死。
一次手术,疏通两根脑血管
考虑此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左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且代偿侧支代偿不良。郭再玉主任及神经科团队决定通过介入手术方式,一次性解决患者脑血管两处狭窄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郭再玉主任充分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采用大脑中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而大脑前动脉狭窄采用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成形术。既降低了手术风险,预防了手术后再狭窄问题,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手术费用。
术前周密的计划,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完成。术中根据术前制定的方案,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左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处进行了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成形术,术中见:
术后患者头晕及肢体无力症状完全缓解,未再复发,术后第三日复查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速度趋于正常范围,患者术后第4日康复出院。
医院率先应用新“球”技
目前,脑血管药物涂层球囊应用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天津市内医院率先将该技术应用在临床。
郭再玉主任介绍:“药物球囊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方式,为临床介入医师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使患者多了一种选择。药物球囊治疗和支架治疗是血管狭窄两种主要的治疗方式。目前主流仍以支架植入为主,无介入材料植入或可吸收植入是未来发展趋势。药物球囊介入治疗无需植入内植物,有其独特优势:首先无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其次再狭窄风险较低,药物球囊治疗后,局部血栓形成可能性相对较小。再者,药物球囊术后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1-3个月即可,而支架植入需服用1年,对高出血风险患者或无法长期耐受服药的患者来讲具有较大优势。通过目前研究,药物球囊和支架植入预后相当。当然,远期疗效有待随访。”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