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28:-
作者:崔世*,齐一侠,吴中俭,郭建明,郭连瑞,齐立行,谷涌泉
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外科干预有多种方法,包括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1]。目前,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再狭窄或者闭塞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1-2]。本课题最近采用激光消蚀腔内技术附加药物球囊治疗了1例此类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主因发现左上肢无脉伴乏力7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左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上肢血压:左侧80/45mmHg(1mmHg=0.kPa),右侧/80mmHg;伴有高血压10年、2型糖尿病8年、高脂血症4年、吸烟史;CTA及超声:左椎动脉闭塞,左锁骨下动脉狭窄(起始段:80%~99%),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双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伴多发斑块。经术前准备,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准分子激光消蚀(exeimerlaseratherectomy,ELA)术加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首先行右股动脉逆行穿刺,置人8F动脉鞘管,DSA造影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左椎动脉闭塞(图1①);采用单弯导管和0.英寸泥鳅导丝缓慢通过狭窄段,到达肱动脉远端,沿导丝将8F,长度90cm的长鞘置入锁骨下动脉狭窄近端,再交换入0.英寸导丝,沿导丝置入直径2.5mm准分子激光导管送至左锁骨下动脉病变狭窄段,对病变进行ELA消蚀;消蚀后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消失(图1②),选用7mm直径,长度40mm球囊对病变扩张塑形(图1③),之后再用7mm直径,长度40mm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病变扩张(图1④),造影显示左锁骨下动脉通畅(图1⑤)。术后患者左上肢无脉症状消失,双上肢血压对称,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时复查血管彩超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讨论锁骨下动脉狭窄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导致,经常伴有椎动脉血流方向的逆流而出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主要出现2组临床表现,一是椎动脉逆流导致的脑缺血,另一个是上肢的缺血,表现为上肢无脉,肌肉酸痛,慢性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等[1-2]。缺血性脑卒中约25%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锁骨下动脉狭窄是脑底动脉环的后循环系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其病因的20%,且后循环缺血引起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前循环缺血引起的死亡率[3],因此后循环缺血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4]。目前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腔内介入治疗是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减容技术是近年来在外周动脉介入领域兴起的新技术,其中,ELA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临床应用新技术[5]。该技术主要硬件设备包括CVX-型准分子激光发生系统和Turbo-Elite激光导管,可脉冲式发射波长nm氙氯准分子激光。作用原理是光化学作用,即斑块组织对nm激光能量的吸收引起分子键断裂,碎化成直径<25μm的碎片,因此可以安全消蚀溶解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包括应用于内膜下开通病变。激光发生后呈一圆形,不需要角度调整。近年在国内外,已有采用ELA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报道[6-9]。ELA后的血管内壁一般都不平滑并且较正常管腔直径小。需要球囊扩张技术延展其内膜,增加远期通畅率。药涂球囊结合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将抑制细胞增生药物如紫杉醇、雷帕霉素等等附着于球囊表面,以球囊导管输送至病变局部,扩张以后药物释放,贴附于血管壁内,使血管腔更加平滑,并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理论上可以防止介入治疗后的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10-12]。本例患者经ELA术销蚀了锁骨下动脉斑块,达到了斑块减容的作用,动脉腔扩大,再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涂药,取得良好近期效果。而且手术后超声显示内膜光滑,无残余狭窄。因此我们认为:ELA结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方法。当然,远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随访。参考文献(略)(收稿日期:-05-05)
(本文编辑:俞瑞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