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也就是说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患病率趋势总体还在逐渐增高。在最新的调查中还发现,农村地区患病率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藏族、满族和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汉族高;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现递增趋势。高血压在5类人群中易发:有家族史的人群;情绪易激动的人群,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会引起血压升高;指摄入盐量偏高的人群;嗜酒人群;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群。
1高血压概述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并且血管壁长期承受着高于正常的压力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根据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诊室收缩压(俗称高压)≥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
高血压是一种可控制而不可治愈的疾病,需终生治疗,一旦开始药物治疗则不可随意自行停药、换药,否则会使血压再一次升高,甚至难以控制。长期高血压可引发心脏病、卒中、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甚至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并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高血压治疗要使血压值达标,并实现血压长期平稳,治疗效果好的情况下,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2高血压分类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可将高血压分为高血压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1级高血压血压值为收缩压~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血压值为~/~mmHg;3级高血压血压值高于/mmHg。根据发病原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确,更多谈及其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其中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高血压患病风险就会增大。
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5%左右,主要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者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血压往往是暂时的或者持续的升高,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不佳,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有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狭窄等。
3高血压症状及临床表现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起病缓慢,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其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若已达高血压危象(≥/mmHg),患者可发生卒中、视物模糊、意识丧失、失忆、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主动脉夹层、心绞痛、肺水肿以及子痫。
不同亚型的高血压有其特殊症状:
妊娠期高血压由妊娠诱发,主要症状为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婴幼儿高血压可表现为烦躁、过于兴奋、夜间尖声哭叫、生长发育迟缓等。
更年期高血压,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等症状。
肾性高血压可出现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4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大致病因素都很容易被人所轻视忽略。众多老年或年轻患者不以为然,不服从医嘱,对疾病没有正确适宜的管控,往往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导致严重的问题。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以下并发症: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其中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高血压诊断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诊室收缩压(俗称高压)≥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此时可诊断为高血压。诊室血压是指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获得的血压值。如果是家庭自测血压(HBPM),则诊断标准数值调整为≥/85mmHg。
如果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且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就算血压低于/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4小时内平均血压≥/80mmHg;白天≥/85mmHg;夜间≥/70mmHg。
6高血压急性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原则上控制症状,减少心肝脑肾并发症,降低并发症死亡率。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者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血压往往是暂时的或者持续的升高,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不佳,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
常用药物为: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五类。指南推荐,这五类药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医生会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钙拮抗剂(CCB)可单用,也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降压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降压效应,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ARB尤其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并可预防心房颤动。3.钙通道阻滞剂(CCB)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可单用,也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4.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塞米。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
5.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中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慢性阻塞型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7糖尿病慢性期治疗除按时规律服用药物外。生活上应该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控盐小勺”去衡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摄入其他含钠高的调味品(味精、酱油等)、腌制品、零食等,均需要控制摄入;增加膳食中的钾摄入,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合理膳食,平衡膳食,饮食中增加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等。
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不饮或限制饮酒;每周保持中等强度运动4-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如果被评估为具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则运动前需进行专业评估;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如果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应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接受积极的降压治疗以及适度降脂治疗。如果尚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应当从严格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开始,之后血脂水平还不达标,则考虑药物降脂治疗。如果已有心脑血管疾病,又发现了高血压,应立即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联合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