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1
国医大师唐祖宣培训班
——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
什么是周围血管病呢?
让我们系统的了解下:
“周围血管”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每日分享
培训内容:
周围血管病的治疗
时间
7月21-22日
-
地点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具体位置等待第二轮通知
费用
两天费用元
提供食宿安排,费用自理
病因
周围血管病,在祖国医学当中早有记载,《医宗金鉴》、《外科正宗》均有详尽记载。诸如:脱疽、坏疽、脉管病等。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阴寒客于脉络,寒凝血瘀,血瘀血滞,瘀久化热,热*壅滞,血败化腐。
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疾病。肢体疼痛是周围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了解疼痛形成的原因,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常见的疼痛原因有:
①缺血性疼痛:由于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营养障碍所致。多见于趾(指)部疼痛,夜间疼痛加重,当肢体缺血严重时,则疼痛更为明显。
②血管痉挛性疼痛:由于血管痉挛而出现肢体疼痛,多呈阵发性,患肢冰凉,出冷汗,呈苍白色。发作后症状逐渐缓解。
③缺血性神经痛:由于肢体严重缺血和营养障碍改变,而发生缺血性神经炎所致。肢体常有麻木,出现针刺样或触电样疼痛,向肢体远端放射。肢体上可有大小不等的麻木区,感觉、痛觉迟钝或消失。
④感染性疼痛:肢体发生溃疡或坏疽继发感染,由于局部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刺激而引起。常在局部发生剧烈疼痛(热痛),多在夜间加重。
⑤异物刺激性疼痛:肢体发生溃疡或坏疽时,创口内遗留死骨,敷料干结,或局部应用刺激性药物等,均可引起局部疼痛,有时为剧烈疼痛。
症状
正确诊断周围血管病,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周围血管病的症状及临床表现有:
一、疼痛:
肢体疼痛是周围血管病常见症状,也是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疼痛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间歇性疼痛——临床上常见的间歇性疼痛有:周围血管病
①运动性疼痛:指伴随运动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包括供血不足部位所出现的倦怠、钝痛、紧张或压迫感、痉挛性疼痛、锐痛,或者在患部出现明显的麻木感。
②体位性疼痛:是指肢体位置变化时,可以激发或缓解的疼痛。
③温差性疼痛:指因温度改变而激发肢体疼痛,复温后又能缓解。
④特发性疼痛:多位于小腿和足部,好发与夜晚,程度剧烈,持续时间数分钟至20分钟,按摩局部肌肉或起床行走后可缓解。
持续性疼痛(静息痛)——是指肢体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疼痛,疼痛持续存在,尤以夜间为甚。动脉性静息痛包括:
①发生缺血性神经炎,由于动脉急性或慢性闭塞导致供血障碍,引起缺血性神经炎而使肢体持续性疼痛。
②发生营养障碍性静息痛,肢体因缺血引起营养障碍性溃疡或坏疽时常伴有局部持续性剧烈的疼痛,坏疽前期也可产生这样的疼痛。
二、皮肤温度异常:皮肤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肢体的血流量,多者潮热,少者寒冷。
三、皮肤颜色异常:
①皮色改变。异常皮色改变常见有发红、紫绀和苍白三种。
②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都位于小腿远侧1/3的“足靴区”,常见于静脉淤滞的肢体。
四、感觉异常:
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变影响到神经干时,则可以出现神经受损症状。“倦怠感”是在行走后不久,小腿出现的疲劳、沉重、倦怠感觉。神经受到病变刺激,呈激惹现象时表现为针刺感、蚁行感,神经进一步受损则出现麻木感觉。
五、肢体增粗或萎缩:
肿胀——肢体肿胀多发生于下肢,是因组织液外渗入组织间隙所造成,分为:
①静脉淤滞性肿胀:一般为凹陷性水肿,按之较软,愈向远侧愈明显,多伴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足靴区”溃疡等。
②淋巴性肿胀:淋巴性肿胀为凹陷性水肿,按之硬韧,肿胀分布广泛,远侧明显,多自足趾开始逐渐向近侧蔓延,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变厚。
萎缩——肢体或趾(指)变细、瘦小、萎缩。
增长——在血管疾病中,引起肢体增长的原因多为先天性动静脉瘘。
局限性隆起——皮肤或皮下结节引起局部性隆起大多数不属于血管疾病,仅有少数源于血管病变。
六、肿块:
血管疾病引起的肿块一般较软。①搏动性肿块:肿块具有血管样的搏动称为搏动性肿块,一般与疾病有关。②无搏动性肿块:质地柔软、具有局部皮肤改变和可压缩性是血管病无搏动性肿块的特点。
七、溃疡和坏疽:严重或后期的血管疾病,影响组织血液供应,常常并发溃疡或坏疽。
溃疡——①缺血性溃疡:是动脉病变引起的,由于动脉闭塞病变影响皮肤血液循环,以至组织缺氧而形成溃疡。②郁滞性溃疡:多由静脉病变引起,常见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局部郁滞性缺氧,从而并发溃疡。③神经性溃疡:多由于脊髓损伤、脊髓痨或脊髓空洞所引起。
坏疽——肢体出现坏死病灶,提示血液循环供应局部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要,以致发生不可逆转的组织坏死变化。
肢体血管病
生活中常见的肢体血管病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静脉炎等。因篇幅所限我只能给予简单介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发病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多发于小腿及足部,发病初期患肢明显发凉、怕冷、麻木或针刺样疼痛,行走时足底有垫物感。肢体易疲劳,行走一段距离后被迫停止行走,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该症状在临床上叫间歇性跛行。中期患肢疼痛加重,动脉搏动消失、表面皮肤粗糙且成红紫或变白、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后期出现感染溃疡,指(趾)坏死,形成“脱骨疽”。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发病多见于下肢,可累及主干静脉或肌肉丛静脉。患者肢体明显肿胀、疼痛、变色,局部皮肤温度高或伴有静脉曲张。急性发作期可见全身症状,如低烧、厌食、疲乏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活动后患肢肿胀疼痛加重,部分血管呈条索状曲张及斑片硬块,重者局部溃疡,形成“臁疮腿”,血栓脱落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表现和脉管炎基本相同,该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5.01岁,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发病急促,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坏死(如未发现的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等。随着这些中老年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提醒患有以上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应多加注意防范。
治疗方法
面对该病有不同发病阶段及症状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病症:
1、静脉曲张
对于该病症,目前医学界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介入定位导融术和激光疗法
2、静脉炎、脉管炎、老烂腿、雷诺氏症
因为此类病症已经发展为炎症。可采用“细胞再生五联疗法”,专家介绍,此类细胞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的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再生五联疗法作为血管再生的新技术为解除患者的痛苦燃起了新的希望。细胞再生是根据细胞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原理,将细胞移植到缺血的下肢内,移植后相当于播下能够生成新毛细血管的“种子”,可以逐渐分化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修复损伤达到根本治疗腿部炎症的目的。
3、动脉硬化闭塞症
根据动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脉管炎的病因病理特点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与弊端,当前医学界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应用,成功研制出“股动脉介入疗法”。“股动脉介入疗法”科学借鉴传统中医精髓和现代先进医学微创技术,由内到外从发病根源出发表里兼治,短期内达到极佳的治疗效果。该疗法通过现代生物因子股动脉介入疗法及场效消融技术,使得治疗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变得微创、安全、有效,对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栓塞、动脉硬化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千种中药精选具有治疗特效的药物,通过现代高精尖端制药技术提取浓缩精制,内服外用,针对性强,解*溶栓,清热活血,温经散寒,疏通经脉,调理气血,血栓消融,扶正固本,祛腐生肌,改善肢体循环,解除动脉血管阻塞及血栓的形成,阻断失调基因介质平衡,使病变的动脉血管迅速修复正常。
中草药治疗
应用中草药熏洗治疗肢体血管病,可以温阳化瘀,清热解*,去腐生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能使肢体发热,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改变活恢复,并有清洁伤面,局部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有专家据临床应用,总结出不同类型及不同阶段之熏洗方剂:
虚寒型
虚寒性症状多见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同时伴有疲乏感,局部胀紧压迫感,间歇性跛行,治宜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
生川乌、生草乌、独活、桂枝、防风、透骨草、艾叶、川椒、细辛、红花等适量。水煎熏洗患肢。有溃疡者不得使用。
湿热型
湿热型表现为患肢怕冷、疼痛常为游走性。行走时酸胀、沉重、乏力。下肢常出现条索状肿块活结节,红肿热痛,患肢多有浮肿。治宜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处方:
金银花、蒲公英、地丁、野菊花、伸筋草、*柏、茜草、当归、苏木、木别子、红花、土茯苓等适量洗浴患肢。热*型表现为患肢怕冷,触之冰凉,疼痛呈持续性,皮色紫红、暗红或青紫色,肢端皮肤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处方威灵仙、生草乌、秦艽、木别子、桃仁、苏木、赤芍、归尾、姜*、元胡、丝瓜络、丹参等适量,水兰熏洗患肢。
热*型
热*型表现为患肢指趾剧痛,昼轻夜重,肢体局部红肿,喜凉怕热,体温高,大便干等。治宜清热解*、消肿止痛。
处方:
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菊花、连翘、大*、*柏、玄参、茜草、丹皮、当归、白芷等适量,水煎洗浴患肢。上述各种类型的第三期,均有出现肢、趾端溃疡,坏死的可能,溃疡浓性分泌物较少或慢性溃疡,伤口经久不愈合者,宜用金银花、当归、*芪、白芨、白蔹、苦参、*柏、乳香、没药、石决明、赤芍、连翘、大*、甘草等适量。以消*排脓,去腐生肌,收敛伤口。
根据不同类型选用的“全蝎膏”具有强止痛的效果、“回阳膏”外敷后冰凉的肢体30分钟即可恢复正常温度;“海沸散”、“龙血竭胶囊”均有快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红灵酒”、“七叶皂苷凝胶”均有消肿散结,清热利湿,能在短时间内使静脉炎造成的肢体水肿、硬块消除。
预防方法
1.简单的下蹲运动不但能锻炼肌肉,对关节也很有好处。既可以有效预防静脉曲张,及小腿抽筋等症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别看下蹲动作很简单,做起来却有一定的讲究,否则会物极必反。[2]
2.坚持每天快速步行4次,每次15分钟,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因为在快速步行时,腓肠肌的运动加大,活动不断,静脉血管就象抽水泵,一样将积存在处于曲张状态的,静脉中的血液往心脏方面提供。同时,由于局部微循环的加快,使曲张静脉的新陈代谢也加快,静脉也能较快恢复正常。
3.睡前可做一些有助于血液循环的活动。如将下肢举起,脚掌与身体保持平行,然后让腿脚轻轻地抖动。睡觉时最好采取左侧卧位,因为躺左侧可以避免,压迫到腹部下腔静脉,减少双腿静脉的压力,建议可以利用一个枕头靠着,将曲张的下肢,抬高30―40度角。
4.负重或是长期站立工作者,可用弹性绷带绑腿,绑腿时先将腿脚垫高,用弹性绷带将小腿绑扎,能防止下肢静脉淤血扩张。绑扎时,应从踝部向上绑扎,并尽量扎得稍紧一些。有条件的可以穿着静脉曲张专用,保健弹力袜。常进行腿部按摩,两手分别放在小腿两侧,由踝部向膝关节,揉搓小腿肌肉,帮助静脉血回流。
5.注意锻炼: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而且使肢体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侧支开放,保持肢体活动能力。但是,患肢锻炼不能操之过急,活动量要适当,就是以不引起肢体疼痛为度。周围血管病
6.适当保暖:大家知道,在温暖的环境中血管会扩张,皮肤色泽变得红润;反之皮肤便显得苍白。因此,在寒冷季节和在有空调的房间中适当保暖。寒冷将使血管收缩,血流量更加减少,症状愈加严重。
7.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因此,平时也可以通过多饮水来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预防静脉炎。
8.防止创伤:创伤不仅加重血管损伤和痉挛,而且使已处于缺血状态的肢体抗感染力下降,造成伤口不易愈合。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视的霉菌感染,如足癣等,也会对患肢造成威胁,因此,一旦发生外伤或足部霉菌感染应及时治疗。
食疗偏方
一.桃仁桂心粥
桃仁15克(去皮尖),桂心20克(研末),生姜10克,粳米克,加水煮粥,空腹食用。
二.川乌当归粥
制作方法:川乌10克,当归20克,生姜10克,粳米克,蜂蜜适量。将川乌、当归、生姜煎1小时,取汁与粳米煮粥,临熟时再调入蜂蜜,每日分2次服。
三.猪蹄毛冬青汤
猪蹄1只,毛冬青根克,鸡血藤50克,丹参50克,加水共煮至蹄烂,去药渣,吃肉饮汤。
四、赤芍红烧羊肉
材料:羊肉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赤芍10克,*酒、葱、蒜等适量。
制作:首先将羊肉洗干净切块,当归、生地、赤芍洗干净后,放入纱布袋中扎口,干姜切片,再将羊肉、干姜、纱布袋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用文火煎一小时后,去掉纱布袋,再用武火煮沸,加*酒、葱、蒜等调料后食用。
五.*芪人参粥
*芪30克,红参10克,当归15克,白术10克,粳米克。先煎*芪、红参、当归、白术、取汁与粳米同煮粥,食用。
六.归参粥
当归头20克,红参10克,首乌20克,熟地20克,粳米克。先将当归头、红参、首乌、熟地放人砂锅内加水煎60分钟,取汁与粳米同煮粥食。
七、枸杞丹参雀肉汤
材料:麻雀4只,枸杞子15克,菟丝子10克,丹参15克,葱、姜、蒜、*酒等佐料适量。脉管炎食疗
制作:将麻雀宰杀干净,把枸杞、菟丝子、丹参放入麻雀腹中,将麻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一小时,去药,加葱、姜、蒜、*酒、食盐,再用小火煮片刻即可。
八、附片生姜狗肉汤
功用:附片10克,生姜20克,当归15克,狗肉克。
制作:附片洗净,生姜切片,狗肉剔去肥油及筋头切成小块。上料共入锅,加水适量,炖两小时左右,适当调味,吃肉喝汤,每次一小碗。
九、红花野菊花汤
材料:红花5克,川芎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莴笋克。
制作:将川芎加水煮沸十分钟,取汁;红花、野菊花、蒲公英放汁中煮十分钟,加入切片的莴笋,沸后起锅,滴入麻油、醋、味精即可。
十.附子粥
制作方法:附子10克,桂枝10克,肉桂5克,葱白3茎,粳米克,红糖适量。先煎制附片90分钟,入桂枝、肉桂、葱白,再煎40分钟。取汁与粳米煮粥,粥熟调入红糖稍煮即成。每日分2次吃。
这十种食品中含有一些药物成分,所以在使用此法缓解脉管炎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以便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疾病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