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男,59岁。主诉:言语不能和右侧肢体乏力半月余。
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吸烟20余年(20-40支/日),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体查:言语欠流利,右上下肢肌力4级。
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7.8%。
影像资料
□-3-1△DWI:左侧内部分水岭梗死。
△颅脑3D-TOF-MRA: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重度狭窄(红箭),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中度狭窄(橙箭)。
△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管腔缩窄,管壁偏心增厚(红箭),T2信号呈典型粥样硬化斑块表现(T2信号不均一,邻近管腔的线条样高信号纤维帽,下方是低信号坏死核),T1呈等信号,并显著强化(提示斑块不稳定)。
△三维黑血高分辨增强T1-SPACE(多平面重建):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管腔严重狭窄,管壁增厚,并显著强化(红箭)。
△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管壁偏心增厚(橙箭),T2信号混杂,符合粥样硬化斑块表现,T1呈等信号,并见邻近管腔的纤维帽强化。住院和出院后治疗:1、阿司匹林0.1QD2、氯吡格雷75mgQD3、阿托伐他汀40mgQD4、降压和降糖药物5、适当锻炼影像随访资料
□-6-18△发病3月余,复查颅脑3D-TOF-MRA: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较前无变化(橙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较前稍改善(红箭)。
△发病3月余,复查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较之第1次管壁MRI,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管腔缩窄有所改善,仍可见管壁偏心增厚,管壁强化还是比较明显(红箭)。
△发病3月余,复查三维黑血高分辨增强T1-SPACE(多平面重建):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管腔狭窄较前稍改善,仍见管壁增厚,并显著强化(红箭)。
△发病3月余,复查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仍可见管壁偏心增厚和轻度强化(橙箭),较之第1次管壁MRI,无明显变化。发病3个月,mRS:0。二级预防:1、阿司匹林0.1QD2、阿托伐他汀40mgQD3、降压和降糖药物4、适当锻炼□-5-7△发病约15个月,复查颅脑3D-TOF-MRA: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较前无变化(橙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较前进一步改善(红箭)。
△发病约15个月,复查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较之第2次管壁MRI,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管腔缩窄明显改善,仅见轻度管壁增厚,未见管壁强化(红箭)。
△发病约15个月,复查三维黑血高分辨增强T1-SPACE(多平面重建):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腔狭窄较前明显改善,未见明显管壁增厚和强化(红箭)。
△发病约15个月,复查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仍可见管壁偏心增厚和强化(红箭),较之第2次管壁MRI,无明显变化。
简评
1、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病例。第一,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斑块的管壁MRI表现有差别,左侧症状性狭窄斑块强化明显,且管腔狭窄严重;而右侧非症状狭窄斑块仅是局部轻度强化,管腔呈中度狭窄。第二,经强化治疗后,左侧症状性狭窄斑块逐渐逆转缩小,且强化消失,管腔狭窄明显改善;而右侧非症状狭窄斑块几乎无变化,仍然可见斑块轻度强化。2、本病例提示,第一,即使非症状颅内斑块,管壁MRI也是可见强化的,与症状性斑块相比,强化程度相对轻而已,这和文献报道的非症状斑块无强化这一结果有出入。第二,即使予以强化治疗,非症状颅内斑块逆转的几率可能较症状性斑块要小,可能机制是:非症状斑块主要成分是纤维结缔组织,新生血管稀少,炎性反应较轻(管壁MRI无强化或轻度强化),斑块相对稳定,逆转的潜力小;而症状性斑块新生血管丰富,炎性反应明显(管壁MRI显著强化),斑块不稳定,强化治疗下,随着炎性反应逐渐消退,新生血管减少,则可能出现斑块逆转,管腔狭窄改善。
3、一个重要问题是,该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呈镜像分布,为什么同一个体在相同的系统环境下,不同部位的颅内斑块的稳定性会有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回答上述问题,将有助于从根源上深入了解颅内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将来的防治方法革新提供思路。
原创作者:陈红兵
编辑:*欣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