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1岁的李婆婆(化名)因主动脉瓣狭窄引起胸闷、气促,危急生命,需要进行置换心脏瓣膜,但由于超高龄、心肺功能差,开胸手术风险过高,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通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需开胸,一个小时就为患者成功置换了心脏瓣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4月16日康复出院。
医学指导
广州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晞明主任
01
★
九旬阿婆主动脉狭窄
急需更换瓣膜
★
近期,91岁的李婆婆(化名),近几个月来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症状,在外院心脏彩超提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因为患者病情危重,遂转至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由于患者年龄大,心肺功能差,主治医师为进行患者先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病情并未好转,病情仍然危重,卧床状态下气促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
陈晞明教授在详细了解病情后,迅速为其复查心脏彩超、主动脉CTA等相关检查,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重度返流,瓣膜及瓣环严重钙化,超声测量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达60mmhg。
“主动脉瓣跨瓣压差正常值为0,该患者的数值高达60,表示其仅依靠极低的瓣口面积勉强维持心排血量,病情非常危重。”陈晞明主任解释说。
“主动脉瓣是心脏将血液泵出到全身的一扇‘大门’,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时这扇大门充分打开,心脏舒张时紧紧闭合。由于各种原因,主动脉瓣可逐渐出现狭窄或(和)关闭不全,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对于人体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陈晞明主任表示,“患者如果不置换心脏瓣膜,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等危险的情况发生。”
患者超声检查报告
02
★
多学科会诊,微创手术方案
解决高龄、高风险患者难题
★
为了解决李婆婆的心脏问题,换瓣手术迫在眉睫,开胸行瓣膜置换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手术风险高、创伤大等缺点,李婆婆因为高龄、心肺功能差等原因,无法接受开胸手术。对此,陈晞明主任团队决定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种微创手术,为患者置换心脏瓣膜。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近年来新兴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通过股动脉或颈动脉将压缩的人工心脏瓣膜系统输送到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通过机械挤压将原瓣膜挤向周围,并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膜。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低、安全性高等优点。相对于传统外科换瓣手术,TAVR所用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血管并发症、瓣周漏、永久起搏器植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高龄、高风险的患者因而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陈晞明主任解释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示意图
经过术前CT评估,李婆婆右髂总动脉合并有动脉瘤,双侧股动脉迂曲,且患者属于超高龄,同时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使手术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和难度。
为保证手术万无一失,陈晞明主任邀请麻醉科、超声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积极会诊,各科室专家围绕TAVR手术的适应症、并发症、术前准备、术后恢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术前风险评估并制订了手术方案。
03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1小时手术成功换“瓣”
★
手术前,心脏重症病房的医护团队为患者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同时向病人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消除了患者紧张情绪,使她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手术。
3月31日下午,患者在介入手术室行静吸复合全麻。心内科介入团队默契配合,在DSA引导下穿刺入径右股动脉,预先放置动脉缝合装置,随后置入动脉鞘管,导丝跨瓣,球囊扩张,人工瓣膜准确定位后释放,手术一气呵成,造影及经食道超声检查瓣膜固定位置良好,无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压由术前的48mmHg降低为2mmHg,跨瓣压差下降代表主动脉瓣狭窄明显改善。
术后半小时患者复苏成功,血压和心率回复到正常状态,整个手术从开始麻醉到手术结束仅用时1小时5分,目前患者胸闷、气促症状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术后恢复良好。
广医三院心内科介入团队
陈晞明主任提示
主动脉狭窄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并无症状,而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临床表现,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重要原因。有高龄老人的家属要留意,老人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医院就诊治疗。
文、图
心血管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