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建议
PS:参加(医师、药师、护理、考研)考试,难度越来越大,通过率越来越低考生自己复习不知如何下手,且效果不好。真诚建议您,报一个合理的网校视频辅导,让你在工作中也能轻松复习应对考试,通过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几倍。早一年通过,万事大吉!大家可以加龙哥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氧和二氧化碳,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其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不需外力帮助。如: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
(2)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异性如葡萄糖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饱和现象、竞争抑制);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K+、NA、Ca、CL-等,由激素等化学物质控制的,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由膜两侧电位差决定的称电压依从性通道。其特点:被转动的物质为小分子和离子;中介物为通道Pr、载体Pr;顺电位差,不直接耗能。
(3)主动转运:通过细胞膜内生物泵的主动耗能作用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细胞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其特点:转运的物质为水溶性的;中介物为泵Pr;逆电位差,耗能。钠泵活动生理意义:维持膜内外钠钾的不均匀分布;建立势能贮备;细胞内的高钾是细胞代谢反应的必需条件;细胞外高钠对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兴奋性和阈值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兴奋性是引起反应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阈值的大小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阈值越大,其兴奋性就越低。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其产生原理:细胞内外种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主要是K离子的外流。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其特点: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
锋电位的上升支主要是由于Na离子大量、快速内流,形成Na离子平衡电位;下降支主要是由于K离子快速外流的结果。
(3)极化: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是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的标志。
去极化:细胞膜内正电荷增加,静息电位减少称为去极化。
超极化:细胞膜内负电荷增加,静息电位增大,这种细胞膜极化状态的加强称为超极化。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阈电位
(4)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不衰减性传导、全或无现象;双向性传导;具有瞬时性和极化反转。
3.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二、血液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意义: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又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意义: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血量:正常成人7-8%,即每千克体重70-80ml。血液包括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的概念: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37-48%
(3)血浆是指在全血中加入抗凝剂经过离心后得到的上层淡*色透明的液体。
血清是指全血自然凝固而析出的淡*色液体。
血浆渗透压来源:主要来自溶解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另一部分来自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血浆蛋白质。
生理作用:晶体渗透压-KPa1)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的作用。:进降低,进入红细胞内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而出现溶血,增高,皱缩。胶体渗透压2)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交换以及维持血容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3.33KPa
2.血细胞
红细胞:成年男子(4.0-5.5)*/L 成年女子(3.5-5.0)*/L血红蛋白含量男为-g/L,女-。生理作用: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具有缓冲作用
白细胞:成人(4.0-10.0)*/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0.5-5%,嗜碱性粒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1-8%。生理作用:吞噬细胞与细菌,参与特异性免疫。中性粒有非特性吞噬能力,主要吞噬外来微生物、机体自身的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是人体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单核细胞在转变为巨噬细胞后,能吞噬清除较难杀灭的在细胞内繁殖的病原微生物和衰老受损的细胞;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能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嗜碱性能产生释放肝素、组织胺、过敏反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抑制过敏反应,杀伤蠕虫,淋巴细胞构成机体重要防御系统,T参与细胞免疫,B参与体液免疫
血小板:成人(-)*/L
生理作用:1)参与生理止血 2)促进凝血 3)维持毛细血管壁正常通透性
3.血型:据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性凝集原的种类来分型。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者为A型血,含B凝集原者为B型血,同时含有A、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无A、B凝集原者为O型血。
三、呼吸
1.肺的通气功能
(1)呼吸的概念: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过程,称为呼吸。由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三具环节组成。
(2)胸膜腔内压及其生理意义
特点:胸膜腔是一密闭的潜在腔隙,没有气体,只有少量浆液。
胸膜腔内压通常低于大气压,习惯上称胸膜腔负压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吸气负压增大,呼气负压减少)
生理意义:a)胸膜腔负压的牵拉作用使肺总处于扩张状态,并使肺能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大。b)胸膜腔负压加大了胸膜腔内一些管道内外压力差,从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3)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约为ml,女ml。时间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在一定时间内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人第1、2、3秒末应分别呼出其肺活量的83%、96%、99%,其中第一秒末意义最大。
(4)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分为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正常成人安静时肺通气量约为6-8L,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时增达70L。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无效腔气量是停留在呼吸道内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正常成人约为ML,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为4.2L,相当于肺通气量的70%。
2.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1)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称肺换气。交换结果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换为组织换气。
(2)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氧: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四、消化和吸收
1.胃内消化
(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性质:无色的酸性液体,PH0.9-1.5;正常分泌1.5-2.5L;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和粘液。作用:a)盐酸又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酸性环境。2)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3)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4)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5)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b)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月示、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最适PH2.0。c)内因子壁C分泌:保护B12,促进B12的吸收。d)粘液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泌酸腺的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具有润滑作用,减少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损伤,还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保护胃粘膜细胞,抵御H+的侵蚀和胃蛋白酶消化。
(2)胃的运动方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胃所特有),蠕动;胃排空速度:糖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2.小肠内消化
(1)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胰液的主要成分:水,无机物(碳酸氢盐),有机物(各种消化酶)PH7.8-8.4,正常人每日分泌量1-2L;作用:1)碳酸氢盐 中和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提供适宜的PH环境。2)各种消化酶 胰淀粉酶水解淀粉,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消化蛋白质等等。胆汁的主要成分:水,有机成分(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无机成分(钠、钾、钙、碳酸氢盐等)作用:1)乳化脂肪。2)帮助脂肪的吸收。3)胆汁在促进脂肪分解产物吸收的同时也促进了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4)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胰液是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
(2)小肠的运动方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特有),蠕动
3.吸收: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地位:小肠有巨大吸收面积;食糜在此内的分子小,在此停留时间长;绒毛具有特殊结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在回肠被吸收。
4.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1)交感神经兴奋时:能抑制胃肠道活动,使消化腺的分泌减少,但却使回盲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紧张性加强。副交感神经对消化活动的主要作用:使消化管运动加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
(2)促胃液素对消化活动的主要作用:可促进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同时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五、能量代谢和体温
1.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清晨空腹;平卧;清醒
一、女性生死系统解剖
1.外生殖器
(1)外阴范围:耻骨联合至会阴及两股内侧之间软组织。
(2)外阴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小阴蒂、阴道前庭、
2.内生殖器
(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2)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3.骨盆
(1)骨盆平面和径线:入口平面:前后径11,横径13、斜径12;中骨盆又称骨盆最小平面:前后径11.5、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10,胎先露下降标志;出口平面:前后径11.5、横径9、前矢状径6、后矢状径8.5;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值相加大于15,也可经阴道分娩
(2)骨盆轴:(3)骨盆类型
4.骨盆底组织
(1)盆底的三层结构(2)会阴
5.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
(1)血管(2)淋巴(3)神经
二、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幼年期(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青春期(以初次月经来潮为标志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性成熟期(周期性排卵并分泌性激素)、更年期、老年期
2.月经
3.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1)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体一般只维持14天
(2)内分泌功能及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功能:能促使子宫发育、协同促卵泡素促进卵泡发育;增强输卵管蠕动,有利于孕卵的输送,使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和乳晕着色,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促进水钠潴溜;促进骨中钙的沉积,加速骨骺闭合。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抑制输卵管的蠕动;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使乳腺泡增生发育;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使基础体温升高;促进水钠排出
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5.性周期的调节
三、妊娠生理
1.卵细胞的受精、植入及胚胎发育受精、植入与胚胎发育
2.胎儿附属物
(1)胎盘的形成、结构、血液循环和功能(2)胎膜、羊水、脐带的形成及其功能
3.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1)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变化(2)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3)泌尿系统的变化
四、妊娠诊断
1.早期妊娠的诊断:停经、早孕反应、尿频、乳房变化、妇科查
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满12周,耻骨联合上2-3横指;16脐耻之间;20脐下1横指;24脐上1横指;28脐上3横指;32脐与剑突之间;36剑突下2横指;40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3.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五、产前检查及孕期卫生
1.产前检查:预产期:月数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加14),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左或右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左或右上方,肩先露在靠近脐部下方;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3-26;髂嵴间径:25-28;骶耻外径:18-20;坐骨结节间径或出口横径9;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度;骨盆内测量:对角径12.5-13;坐骨棘间径10
2.围生医学概念(1)围生医学的概念: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
六、正常分娩
1.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
2.枕左前位分娩机制:xian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3.分娩的临床经过与处理
(1)分娩先兆:假临产、见红、胎儿下降感
(2)临产诊断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有宫颈管展平,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3)产程分期: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初产妇1-2小时,经产妇数分钟,第三产胎盘娩出期:约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
(4)分娩的临床经过与处理:第一产程:规律宫缩,宫口扩张,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约需8小时,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4小时。第二产程:胎头拨露,胎头着冠;第三产程
七、正常产褥
1.产褥期生理
(1)生殖系统的变化(2)乳房的变化(3)全身各系统的变化
2.产褥期临床表现及处理
(1)一般情况:若出现尿潴留进行处理:解除产妇对排尿疼痛顾虑;在下腹正中放置热水袋,刺激膀胱肌肉收缩,温开水冲洗尿道口,诱导排尿,针刺阴交、关元、气海及阴陵泉等穴或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以上处理无效应导尿
八、妊娠病理
1.流产:妊娠不足28孕周,胎儿体重不足0g即终止者。
(1)病因:胚胎因素、母体因素
(2)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和下腹痛。各类型流产的鉴别诊断及处理:A先兆流产:停经后有少量阴道流血,伴轻微下腹胀痛腰酸。保胎治疗B难免流产:由先兆发展而来,阴道流血量增多,常超过月经量,下腹痛呈阵发性加剧,可见胎膜或胚胎组织堵塞;应尽快清除宫腔内容物。C不全流产: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多发生于8-12周间。立即清宫。D完全流产:妊娠产物已全部排出,多发生于8周之前或孕12周以后;E稽留流产:胚胎或胎儿在子宫内已死亡,尚未自然排出者;尽早排空子宫。F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针对病因治疗
2.异位妊娠
(1)病因和病理:慢性输卵管炎是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原因。输卵管妊娠流产多发生在壶腹部或伴部。
(2)临床表现: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腹痛、晕厥与休克、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妇科查抬举痛明显,子宫有漂浮感
(3)诊断与鉴别诊断:阴道后穹窿穿刺、妊娠试验、超声、腹腔镜
(4)治疗:抢救休克的同时进行急症手术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重症出现抽搐、昏迷
(1)基本病理变化及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全身小动脉痉挛
(2)分类和临床表现:轻度:血压≥/90,</,或基础血压升高30/15,可伴有轻微蛋白尿(0.5g/24h)或和水肿;中度:血压≥/,</,蛋白尿(+)(≥0.5g/24h)和或水肿,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头晕;重度先兆子痫血压≥/,尿蛋白(++-++++)(≥5g/24h)和或水肿,有头痛眼花胸闷等自觉症状;子痫:在妊高征基础上有抽搐或昏迷。轻度水肿分4度:I度水肿局限于足踝及小腿;II度水肿延及大腿,皮肤如桔皮样;III度延及外阴、腹部,皮肤紧张发亮,IV度全身水肿有时伴腹水。
(3)诊断及鉴别诊断: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未孕时有高血压史,无尿蛋白和管型;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有尿蛋白,管型红细胞
(4)治疗及护理:轻度睡眠采取左侧卧位,镇静剂苯巴比妥;中、重度:硫酸镁是预防和控制子痫的首选
4.前置胎盘
(1)分类与临床表现:完全性又称中央性;部分性;边缘性又称低置胎盘。典型临表: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反复发生的无痛性阴道流血
(3)对母儿的影响: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植入性胎盘、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高。
(4)处理:制止出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5.胎盘早期剥离
(1)类型:显性出血、隐性、混合性
(2)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阴道流血。先兆子宫破裂:可见病理缩腹环子宫下段有压痛,重型胎盘早期剥离:宫底升高硬如板状有压痛
(3)并发症及对母儿的影响:凝血功能障碍与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
(4)处理: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
6.双胎妊娠
(1)分类(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处理
7.羊水过多:在妊娠的任何时期内,羊水超过ml者。
(1)病因:胎儿畸形、双胎、妊娠合并糖尿病、母儿血型不合
(2)临床表现和诊断:急性羊水过多多在妊娠20-24周,可见皮肤紧而亮,子宫大于妊娠月份,胎位不清,胎体有飘浮感,胎心音遥远或听不清;慢性多在28-32周,易早产。
(3)处理:破膜时用手堵住阴道口以控制羊水流速
8.过期妊娠: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
(1)临床表现:胎盘功能正常型巨大胎儿体重大于等于,胎盘功能减退型:小老人过熟儿,围生儿死亡率增高。
(2)诊断及处理:胎动计数:正常胎动平均每小时3-5次,一般每12小时达10次以上为正常
九、妊娠合并症
1.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多见
(1)妊娠、分娩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妊娠32-34周时孕妇血容量达高峰,分娩期及产后最初3天内,是心脏病孕产妇最易发生心力衰竭的时期;
(2)诊断与防治:分四级: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II级略受限制;III级明显受限;IV级患者汉有做任何活动。心衰诊断:患者轻微活动即感胸闷气急,睡眠时感胸闷而憋醒,需坐起或到窗口换气;或休息时每分钟心率超过次,每分钟呼吸超过20次,咳嗽后肺底有湿罗音。心功能III级及以上或有心衰史者均不宜妊娠。
2.急性病*性肝炎
(1)妊娠、分娩与肝炎的相互影响:肝功能衰竭,急性肝坏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出血,流产、早产、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均增高
十、异常分娩
1.产力异常
特点: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又称低张性,子宫收缩保持直辖市性,但收缩力不足,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故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不协调性又称高张性:临床表现:潜伏期延长:正常需8,如大于16小时为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延缓:正常4-8小时,如大于8小时为延长;宫口扩张进展每小时小于1CM为延缓;活跃期停滞:分娩进入活跃期后,子宫颈口扩张的进程达2小时以上无进展者称为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初产妇第二产程大于2小时,经产妇大于1小时为延长;第二产程大于1小时而胎头下降无进展为停滞。
2.产道异常
(1)骨产道异常的分类:骨盆各径均少2CM为均小骨盆;扁平: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狭窄,骶耻外径小于18CM,入口平面前后径小于10,对角径小于11.5;漏斗:坐骨棘间径小于10,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坐骨结节间径与后矢状径之和小于15,耻骨弓角小于90,坐骨切迹宽度变窄;横径狭窄:也称类人猿型骨盆,骨盆各平面均呈前后径长而横径较短;畸形骨盆。
3.胎位异常
4.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的诊断及处理: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G。双顶径大于10CM。
十一、分娩期并发症
1.胎膜早破
(1)临床表现及诊断:孕妇突感有液体自阴道流出,不能控制。
(2)并发症及其防治:早产、脐带脱垂、感染
2.子宫破裂
(1)原因: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宫病变、手术损伤、宫缩剂使用不当
(2)临床表现与诊断:宫缩强有力使产妇下腹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呼痛不止,常有排尿困难。子宫外形呈葫芦状。
3.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ml者。
(1)病因: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与诊断:阻道出血和全身急性失血表现。
(3)防治:迅速止血、防治休克和感染
4.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缺氧危及健康和生命。
(1)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子宫胎盘血供不足、胎盘功能低下、脐带血运受阻、胎儿因素
十二、产褥感染
十三、妇科病史及检查
十四、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1.阴道炎
(1)临床表现及诊断:滴虫性:白带量多、呈稀薄泡沫状,灰*色或*绿色,有腥味,若伴有细菌感染,则呈脓性。念珠性:轻微的瘙庠到难以忍受的奇庠,白带呈凝乳状或豆渣状;老年性:白带增多,常为*色水样,也可呈脓性,血性白带。
2.慢性宫颈炎
(1)病理: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
3.慢性盆腔炎
(1)病理及临床表现:结缔组织增生、盆腔广泛粘连
十五、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1.子宫颈癌
(1)病因、病理:鳞状细胞癌占90-95,腺癌占5-10%;
(2)转移途径:主要是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
(3)临床分期:0期原位癌;I期局限于宫颈;II期:癌灶超越宫颈,阴道浸润未达下1/3,宫旁浸未达盆壁;III期侵犯阴道下1/3或延及盆壁;IV期扩散至骨盆外,或浸润膀胱及直肠粘膜
(4)临床表现:阻道流血、阴道排液
2.子宫肌瘤
(1)分类:肌壁间最常见、浆膜下、粘膜下
(2)临床表现:月经改变,下腹肿块及压迫症状、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贫血、不孕
3.子宫内膜癌
(1)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转移
(2)临床表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体征可在宫旁触到转移性结节和肿物
4.卵巢肿瘤并发症: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十六、滋养细胞疾病
1.葡萄胎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腹痛、子宫异常增大、变软
2.侵蚀性葡萄胎: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可见绒毛结构,是与绒毛膜癌区别的依据
3.绒毛膜癌:约50%继发于葡萄胎,其次流产或足月产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后。
(1)病理:滋养细胞成堆地侵入子宫肌层,血管或其他组织,组织出血坏死
(2)临床表现:阴道流血、腹部包块、腹痛、转移灶表现、盆腔
(3)诊断:X线肺部常可见小片状、点状或棉花团状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可见单个肺转移灶。
十七、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孕
十八、月经失调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及类型判别:无排卵型功血约85%,可发生在妇女的各个时期,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周期异常,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如先有短暂停经,继之大量出血,一般不伴有疼痛,失血过多者常伴贫血,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出血时子宫较软。有排卵型功血:包括*体功能不全: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经期正常,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体萎缩不全,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可长达9-10天,出血量多少不定,淋漓不断
2.闭经3.痛经4.更年期综合征
十九、女性生殖器损伤性疾病
子宫脱垂:分娩损伤和产褥早期体力劳动,分3度:I度轻子宫外口距处女膜缘少于4CM;I度重子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于阴道口即可见到;II度轻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但宫体尚在阴道内;II度重:子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III度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