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者多作为首选,如遇困难,才会联合第三种方法。前两种方法的选择多依术者的经验、习惯等,但两者孰优孰劣鲜有报道。
今年2月份《介入放射学杂志》医院血管外科和上海交通医院血管外科共同发表的论文聚焦于此,本期同大家一起分享。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年间的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共入组例。经肱动脉开通组(A组)例;经健侧股动脉开通组(B组)例。基线资料无差异。
比较安全性及技术成功率:
严重的并发症定义:为需要进一步干预、住院时间延长,输血、不可逆损伤、死亡等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脑卒中,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血肿等手术清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感染等。
轻微的并发症定义:为局部血肿瘀斑,穿刺点渗血等。
技术成功定义:为靶病变开通完成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型术,且术后造影残余狭窄小于30%。
结果:
A组顺向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B组,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逆向开通技术后成功率与A组拉平。详见下表。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详见上表。
远端动脉栓塞,经大鞘抽吸解决;术后30d内,呼吸衰竭死亡1例,心源性死亡2例。两组均有患者出现髂动脉夹层或造影剂外渗而行覆膜支架。
两组在预后随访中,通畅率及保肢率均无差异。
讨论要点:
临床上患侧股动脉穿刺不作为腔内治疗的首选穿刺入路,其原因有:
第一,患侧股动脉无搏动,穿刺困难且并发症常见;第二,髂动脉慢性闭塞,往往累及髂外动脉导致患侧股动脉穿刺后无足够空间留置动脉鞘;第三,患侧股动脉穿刺入路时逆向开通髂动脉闭塞段,若导丝进入内膜下,可能引起髂动脉近心端,甚至腹主动脉夹层,风险极高;第四,患侧股动脉入路时导丝导管通过髂动脉闭塞前,无法行下肢动脉造影。且难以确切了解髂动脉闭塞范围和严重程度。肱动脉穿刺点并发症需要尽早发现,及时处理,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17.3%)明显高于健侧股动脉入路(6.9%)。虽然两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但左侧肱动脉穿刺点严重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严重,局部血肿等对肘正中神经压迫往往需要及时开放性手术干预。虽然肱动脉严重穿刺点并发症接受了开放手术,但仍有2例遗留永久性神经损伤。
综上,对于腔内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从安全性来讲,
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优于肱动脉入路;
从技术成功方面讲,
肱动脉入路优于健侧股动脉入路;
肱动脉入路≈健侧股动脉入路+患侧股动脉入路
有理解不对,请批评指正;
全文下载请到介入放射学杂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