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硬膜外囊的大小,低流量SEAVF可能会罕见地引流到多个RMV中。作者报告了一例低流量SEAVF,其双侧根髓静脉引流是在术中血管造影发现的,本文主要讨论这一解剖结构的外科意义。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低流量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AVFs)常被误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s),其真实发病率尚不清楚。低流量SEAVFs与SDAVFs的主要区别是分流的位置,SEAVFs涉及硬膜外神经丛,SDAVFs涉及根髓静脉(RMV)。当SEAVF的动脉化静脉球与RMV相连时,就会出现类似SDAVFs的静脉性高血压脊髓病。根据硬膜外囊的大小,低流量SEAVF可能会罕见地引流到多个RMV中。作者报告了一例低流量SEAVF,其双侧根髓静脉引流是在术中血管造影发现的,本文主要讨论这一解剖结构的外科意义。
病例报告
一名65岁妇女,有吸烟史和动脉高血压史,因颈部和背部疼痛就诊急诊外科。大约4年的疼痛史,一个月前开始恶化,并开始出现腿部疼痛以及大小便尿失禁。就诊前两天,腿部疼痛急剧加剧,行走困难。脊柱MRI显示腰骶部脊髓实质T2高信号,并伴有明显的流空信号,与脊髓血管畸形相一致。MRI还显示腰椎管狭窄并伴有多发性椎间孔狭窄(图1)。
图1.矢状位T2加权像显示脊髓圆锥中心水肿、背侧流空信号和腰椎管狭窄。
患者入院检查显示双侧下肢肌群均有轻度无力(4+/5),双下肢触觉和本体感觉下降。脊髓血管造影(SpDSA)显示右侧L5低血流SEAVF来自左侧髂腰动脉和双侧L4节段动脉的多个分支。
动脉化静脉湖从右侧L5延伸至L3,并与右侧突出的L3RMV相连。同时可见向椎外静脉丛引流的残余静脉(图2)。病变的复杂形态(即多支供血动脉,供血动脉与靶向引流RMV之间的长距离)以及伴随的脊髓退行性变,更有利于手术而不是血管内治疗。患者接受L3-4椎板切除术和双侧L2-3、L3-4和L4-5椎间孔切除术,以及L1-2椎板成形术并切断引流的RMV。动脉化的RMV很容易辨认,术中放置临时阻断夹。
图2.A:SpDS血管造影,左L4注射,前后投影,动脉早期显示低流量动静脉分流(白色箭头),由左侧L4(白色箭头)和左侧L5(黑色箭头)的分支通过后血管丛(星号)供血。后者起源于左侧髂腰动脉(黑色箭头)。分流涉及基底静脉(灰色箭头),在动脉早期图像中开始显影。病变也由右侧L4的分支供应(未显示)。B组:SpDS血管造影,左L4注射,前后投影,动脉晚期。静脉引流延伸至L5水平的一个孤立的硬膜外神经丛(箭头)。通过侧支显示骶正中动脉(箭头)。C组:SpDS血管造影,左L4注射,前后投影,静脉早期。L4-5(黑色箭头)和L3-4(白色箭头)可见硬膜外囊,完全显影。静脉丛在L5(黑色星号)和L4(白色星号)处可见。右L3RMV(箭头)连接到硬膜外囊的上干。D:SpDS血管造影,左L4注射,前后投影,静脉晚期。硬膜外囊的上部仍可见(白色箭头)。右侧L3RMV更清晰(白色箭头),髓周静脉系统出现不透明(黑色箭头)。可见向椎体外静脉丛的有限残余引流(黑色箭头)。灰色箭头指向可能源自右侧L4的第二个引流的RMV,这是回顾病例时确定的。
在运动诱发电位持续监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双极烧灼结扎RMV并切除,并在近端行永久性夹闭。术中SpDSA证实先前明显的RMV消失,同时显示存在另一根充盈较慢、更曲折的引流静脉,而术前SPDSA并未观察到这一点(图3A和B)。进一步的硬膜内探查发现引流RMV与终丝相伴。使用临时阻断夹后,运动诱发电位保持不变,放置一组永久性血管夹,并切除一段RMV。术中重复SpDSA证实没有残留的瘘口和引流静脉(图3C和D)。
患者术后第10天出院接受住院康复治疗。在1个月的随访中,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表现出稳定步态,大小便失禁完全消失,腿部疼痛完全消失。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行走、间歇性背痛持续改善,大小便失禁没有残留或复发。
图3.术中第一次和第二次SpDS血管造影。A:第一次造影,右L4注射,后前位投照,动脉期。右侧L4腰动脉显影。用减影伪影(箭头)表示血管阻断夹遮挡了主要引流RMV。B:第一次造影,右L4注射,后前位投照,静脉期。主要引流的RMV没有显影,但第二个较小的RMV仍然有引流(灰色箭头)。C:二次造影,右L4注射,后前位投照,动脉期。右侧L4腰动脉显影。两个阻断夹都已识别(黑色和白色箭头)。D:二次造影,右L4注射,后前位投照,静脉期。右侧L4或左侧L4和双侧L3造影均未记录到残余静脉引流。
研究结论
有多支引流RMV的SEAVF可能有些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术中SpDSA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确定残留的病变和计划外引流,之后闭合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