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下肢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TUhjnbcbe - 2021/7/2 1:09:00
北京手足癣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3378.html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脑梗死、心肌梗死,这是两类十分凶险的疾病,但梗阻若发生在下肢部位,就会引发下肢动脉闭塞症,俗称”腿梗”。“腿梗”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对于有“三高”等危险因素老年人,它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1

病因

下肢动脉闭塞症主要症状是下肢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导致肢体坏死。

急性“腿梗”的主要病因是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慢性“腿梗”的主要病因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典型表现者有“5P征”(疼痛、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缺血性溃疡、坏疽等;症状缓慢加重,易被忽视,或被当成腰腿痛等治疗。

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此外,与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精神紧张、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抽烟是动脉粥样硬化“腿梗”的主要元凶。

2

诊断

踝肱指数测定是最基本的无损伤血管检查方法,易操作,可重复,可以初步评估动脉阻塞和肢体缺血程度。踝肱指数计算方法是:踝部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与上臂收缩压(取左右手臂数值高的一侧)的比值。正常值为1.0~1.4,踝肱指数≤0.9可诊断为下肢缺血。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无创的初步检查方法,可作为筛查。确诊和拟定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方案,可根据需要作进一步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主要诊断标准: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主要诊断标准:

1、年龄>40岁;

2、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

3、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4、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踝肱指数≤0.9;

6、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和DSA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相应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病变。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前4条,就可以给出临床诊断。

3

治疗

内科治疗

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有降脂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糖尿病治疗、戒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运动和康复治疗,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善行走距离、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手术治疗

手术取栓、血管旁路和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下肢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为高龄,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随着介入腔内治疗的发展,已逐渐减少。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1

导管接触溶栓术

患者若伴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通常可经导管注射尿激酶先行溶栓;部分患者可配合试行血栓抽吸术,以改善疗效。此方法也适用于介入治疗后的急性血栓形成(可经导管注入尿激酶溶栓,必要时留置导管2天~3天,进行持续溶栓,溶栓后再次进行动脉造影,评估溶栓效果,必要时行血管成形术等进一步治疗)。

2

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

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该术式是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主要介入技术,适用于从髂动脉直至足背动脉弓的各个节段。在导丝通过狭窄或闭塞段后,即可引入与目标血管匹配的球囊导管,连接压力泵进行扩张成形,可多次扩张,采取药物涂层球囊,远期通畅效果更佳。髂动脉支架的远期效果优于单纯的球囊扩张,不仅能够避免球囊扩张引起的血管弾性回缩等难题,还可减少远端栓塞等导致的血栓形成,可一期植入支架以取得较好的远期通畅率。此外,若病变动脉在球囊扩张后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或残余狭窄,则需再次植入支架。

3

机械性血栓(或斑块)切除术

对导管溶栓疗效不佳或有溶栓禁忌者,能够大大加快溶栓进程,而对于动脉壁的硬化斑块,则可借助斑块切除系统给予微创消除,并恢复动脉血流。

4

其他新技术

切割球对膝下动脉顽固性狭窄的治疗、冰冻球对糖尿病患者股浅动脉狭窄的治疗、药物涂层球对股动脉狭窄的治疗等,都有较好的表现。

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禁烟禁酒,禁食高脂及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豆类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2、生活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积极治疗原发病,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3、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药治疗,不能擅自更改服用剂量(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波立维、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吲哚布芬片等),服药期间观察牙龈有无出血、尿液颜色变化等。

撰稿:张卫平编辑:张琳刘芳审稿:江广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肢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