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双下肢肿胀疼痛可能是这个原因
TUhjnbcbe - 2021/7/9 12:56:00
重庆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321/4595290.html

臁疮,又称裤口*、裙边疮,发生于小腿下1/3胫骨脊两旁(臁部)肌肤之间的慢性溃疡,多继发于恶脉(下肢静脉曲张)。

臁疮多因久立或负重远行,耗伤气血,以致下肢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于肌肤,腐烂皮肉而成。下肢皮肤受伤、蚊虫叮咬、湿疮等为诱发因素。湿热之邪乘虚而人,发为疮疡,肌肤溃烂,经久不愈。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愈,将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以后的行走能力。

案例分享01患者基本信息

邓某,男,时年78岁,于年9月11日初诊。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曾行心脏支架植入术,“高血压3级病史”多年。

个人史:无。

02发病过程

主诉:双下肢肿胀伴左足踝部溃疡2月余。

现病史: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小腿下段至足部肿胀,活动后加重,肿胀处皮肤呈暗红色,左足踝部皮肤溃烂,渗液,稍疼痛,无跛行,未予诊治。

03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双足肿胀,双下肢乏力,左足溃烂,渗中量淡*色澄清液,瘙痒甚,溃烂处稍疼痛,口干,无口苦,胃痞,时有反酸嗳气,疲倦感,眠一般,长期大便不成形,腹部怕冷,小便可。

查体:双下肢肿胀,双侧小腿下段皮色瘀黯,干燥脱屑,部分结痂,皮温正常,局部皮肤硬。左踝部溃疡大小约2*3cm,溃疡面基底潮红,可见淡白色肉芽,渗中量淡*色澄清液,局部肤温稍高,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右胫后动脉(+),左胫后动脉(-),双足背动脉(-),舌暗淡,苔薄*,脉沉弦涩,重按无力。

辅助检查:年7月13日,外院动静脉彩超提示左侧髂内动脉起始段、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硬化并局部管腔狭窄,右侧肢体静脉反流,未见栓塞。

04辩证论治

西医诊断:

1、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诊断:臁疮(气虚血瘀证)。

辨证施治:患者大便长期不成形,腹部恶寒,脉重按无力,舌薄*,考虑患者素体脾胃虚寒,自感湿热故发臁疮,方中重用*芪托*生肌,山药补益脾肾,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当归、牛膝、柴胡、枳实、丹参有血府逐瘀汤之意,行气活血化瘀,白鲜皮燥湿止痒,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干姜温煦中焦,海螵蛸制酸收敛。

治法:益气活血利湿。

处方:白鲜皮30g、甘草片3g、丹参20g、*芪40g、当归15g、牛膝20g、枳实20g、海螵蛸30g、山药15g、柴胡15g、石斛15g、益母草30g、干姜15g。日一剂,ml水煎分服,14剂。

05随诊过程

二诊:年9月25日

症状:双下肢乏力甚,双足肿胀较前稍缓解,左踝部溃疡渗液、瘙痒较前减少。大便逐渐成型,腹部怕冷缓解。小便可,纳眠可。

查体:双下肢肿胀,双侧小腿下段皮色瘀黯,干燥脱屑,部分结痂,皮温正常,局部皮肤硬。左踝部溃烂面大小约2*2cm,溃疡面基底潮红,可见灰白色肉芽,渗少量淡*色澄清液,局部肤温稍高,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右胫后动脉(+),左胫后动脉(-),双足背动脉(-),舌暗淡,苔薄白,脉弦涩,重按无力。

辨证施治:患者症状缓解,方药以补益肝肾、利湿止痒为法,白鲜皮燥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丹参活血化瘀,杜仲、菟丝子、骨碎补、女贞子补益肝肾,桂枝温通经脉,当归、枳实行气活血,山药补益脾肾,半夏、浙贝化痰散结。

治法:补肝肾、活血利湿。

处方:白鲜皮15g、甘草片6g、丹参20g、杜仲15g、当归15g、枳实20g、山药15g、益母草30g、菟丝子15g、桂枝10g、浙贝母15g、骨碎补15g、法半夏15g、女贞子15g。日一剂,ml水煎分服,14剂。

三诊:年10月9日

症状:双小腿下段肿胀较前缓解,左踝部溃疡面较前缩小,渗液/瘙痒较前减少。二便可,纳眠可。

查体:双下肢肿胀,双侧小腿下段皮色瘀黯,干燥脱屑,部分结痂,皮温正常,局部皮肤硬。左踝部溃烂大小1*1.5cm,表面覆盖痂皮,未见渗液,局部肤温正常,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右胫后动脉(+),左胫后动脉(-),双足背动脉(-),舌淡,苔薄白,左脉弦硬,重按无力。

辅助检查:彩超年10月9日: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形成,双侧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双侧胫后动脉管腔节段性狭窄。

辨证施治:患者症状缓解、溃疡面较前缩小,方拟补阳还五汤加减,补阳还五汤、丹参、川芎补气活血、去瘀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木瓜通经活络,车前草清热利湿,半夏、地肤子燥湿止痒。后患者诉症状明显缓解,溃疡较前明显缩小,嘱患者定期复诊,避风寒、慎起居、清淡饮食,避免劳累及久站久行。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利湿

处方:赤芍15g、当归尾15g、地龙10g、*芪40g、桃仁10g、红花10g、路路通15g、王不留行20g、木瓜30g、车前草15g、地肤子10g、丹参10g、川芎10g、法半夏15g。日一剂,ml水煎分服,14剂。

《洞天奥旨》曰“臁疮有內外之殊,内臁属足厥阴肝经之位,外臁属足阳明胃经之部位也。似乎外臁轻于内臁,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肝为多血少气之腑耳。然而,臁疮虽分内外,而脏腑无湿*,则左右内外俱不生也。惟是臁疮自感湿气,因而生疮者居多,但亦有因打扑抓磕,或遇*虫恶犬咬破损伤,遂至成疮。苟非胃肝原有湿*,未必日久而不愈也。故治法活血以去湿,未必骨腐。无如世人不知禁忌,久占房事,以致皮黑肉烂,臭秽难当”。

《景岳全书》中“立斋曰:臁疮生于两臁,初起赤肿,久而腐溃,或浸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或因阴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属足三阳湿热可治,内臁属足三阴虚热难治”。

由此可见,臁疮病位在踝部,与胃肝肾有关,因久立或负重远行,致耗伤气血或中气下陷,以致下肢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淤滞,肌肤失养。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肌肤溃烂,经久不愈。内外皆有因,需标本兼治。

1、首先患者对臁疮应该重视,早期就医,积极治疗,明确诊断和治疗,改善静脉回流通畅,及时清除组织淤血,防止病情发展和加重。

2、避免久站、久坐等一个姿势。人体长期静止站立或坐位时,血液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因此应避免久站、久坐,适当休息活动。

3、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适当休息并抬高患肢,以便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可以减轻患肢肿胀及预防小腿溃疡,病人抬高患肢,每天3-5次,每次半个小时;鼓励适当散步,改善血液循环。

4、预防外伤。因静脉迂曲、静脉壁很薄、易损伤破裂出血,所以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冻伤或虫兽咬伤。

5、臁疮合并湿疹。若合并湿疹时应及时治疗,避免抓破感染引起溃疡或加重。

罗永佳,生于年,广东省南海县人(今佛山南海),广东省名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专职副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顾问,是广东省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特别提醒: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下肢肿胀疼痛可能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