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方正非银左欣然保险保障空间健康险的蓝
TUhjnbcbe - 2021/7/17 21:12:00

保险保障空间:健康险的蓝海

摘要

商业健康险:打开保障空间的钥匙,险企增量提质的利器。作为我国保障体系的第三大支柱,商业健康保险自年以来发展迅速,以38%的年复合增速位列行业增速之首。目前中国健康险市场以疾病保险+医疗保险为主(80%),其中疾病类占比近50%,且主要为长期重疾险。长期重疾险倚重病差益盈利,是穿越周期的价值产品。当前上市险企长期重疾险新业务价值率70%-85%,将成为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长的核心动力。

海外对标:借鉴经验,但不可简单量化对标。欧美成熟体系下,医疗保障模式划分三类:1)商业健康保险主导模式,以美国为典型代表;2)国家健康保险主导模式,典型代表国为英国;3)社会健康保险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体系的不同导致商业保险覆盖面、保险深度不同。按年数据计算,健康险密度、深度来看德国(元1.2%)美国(元/0.88%)英国(元/0.27%)。同期中国保险密度、深度元/0.53%。

中国健康险:空间巨大。中国健康险模式在德国社会健康保险模式基础上借鉴英国、美国经验,打造了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主,医疗救助、公费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辅的制度架构。从规模看,我国健康险人均支付水平、支付占比仍低,对卫生费用补偿作用有限。截止年底,健康保险保费密度元、保费深度0.5%,医疗费用承担占比2%。而同样社会健康模式下的德国年商业健康险保费密度元,保费深度1.2%,医疗卫生费用承担占比10%,分别为我国10倍、2倍、6倍。

未来方向:创新产品,健康管理。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当前商业健康保险仍面临着渗透率低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偏倚、区域失衡、谱系狭窄的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既包括产业本身的特性制约、医疗体制的束缚,也包括保险公司本身的滞后。借鉴海外经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1)定位客户,不断创新满足变化需求;2)以客户为中心,精细化健康保险服务;3)打造健康产业链进行健康管理;4)深度参与社会医疗体系改革。

上市险企:积极布局健康险,成为支持新业务价值增长的核心动力。预计今年内含价值增幅保持15%水平,合理估值在1.5倍P/EV。而当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险企估值P/EV分别为1.3、1.1、0.9、0.9,新业务倍数分别为4倍、1倍、-1倍、-1倍,估值与新业务创造价值周期被严重低估,对行业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保费增速不及预期,市场大幅波动收益率下降

目录

1商业健康保险:打开保障空间的钥匙

1.1战略重地:医疗保障第三大支柱...4

1.2打开需求侧:人口结构与消费力带动...5

1.2.1居民收入、结构改变推动需求增长...5

1.2.2老龄化加剧健康保障需求...6

1.2.3医疗保障体系压力催化商业保险需求...6

1.3配合供给侧:*策支持与险企觉醒...8

2理解健康险:具备量、质双优的人身险...9

2.1人身险的重要组成:重疾、医疗为主...9

2.2倚重病差益盈利,穿越周期的高价值产品...10

3对标海外,我国的健康险路径...10

3.1三大保障模式,商业健康保险影响不同...10

3.2美国、英国、德国的经验借鉴...12

3.2.1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主导模式...12

3.2.2英国:国家健康保险主导模式...12

3.2.3德国:社会健康保险模式...13

3.3我国的发展模式:建立在三种模式基础上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13

4我国的借鉴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蓝海...13

4.1当前的问题及原因...14

4.1.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实问题...14

4.1.2原因1产业局限:逆选择与道德风险...17

4.1.3原因2体制限制:医院垄断与社保资源分配失衡...17

4.1.4原因3公司滞后:成本控制乏力与产品创新不足...17

4.2它山之石,发展方向...17

4.2.1找准目标客户,不断创新满足变化中的需求...17

4.2.2以客户为中心,精细化健康保险服务...18

4.2.3打造完善健康产业链,进行健康管理...19

4.2.4深度参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19

5上市险企健康险市场谋篇布局...20

5.1健康保险市场,商业保险公司的兵家之争...20

5.2四大险企的谋篇布局...22

5.2.1中国平安:战略核心,领先健康管理...22

5.2.2中国太保:绘制客户脸谱+搭建健康产业链...22

5.2.3新华保险:深化产品改革,打造健康管理平台...23

5.2.4中国人寿:打通健康产业链...23

5.3个股推荐:平安、太保、新华、国寿...23

正文

1商业健康保险:打开保障空间的钥匙

▼1.1战略重地:医疗保障第三大支柱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疗费用的支付方,是我国“基本医保+雇主投保+个人投保”的保障“三支柱”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疾病谱转变、人口老龄化、收入和消费结构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健康服务、健康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自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以38%的年复合增速(CAGR)成为了保险行业增速最快的险种,同期寿险CAGR19%、意外险CAGR18%、财产险增幅CAGR13%。健康险保费占人身险、保险行业保费比重均实现了5年翻倍,分别从8%提升到16%,从6%提升到12%。

尽管产品增速快,但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仍然较低。截止年底,人均健康险保费支出(保费密度)元,健康险消费收入占比(保费深度)仅0.5%。对比当期人身险整体保费密度元、深度3%,仍有较大差距。与海外发达经济体对标,年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健康险保费密度达元/人、美元/人、美元/人、美元/人,分别为我国的11倍、10倍、5倍、3倍(按当前汇率人民币/美元6.3,人民币/欧元7.8计算)。而我国健康险保费深度较德国、美国也分别低约两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费用的承担力不足,作为医疗保障“第三支柱”的核心力量尚未完全发挥,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矛盾突出,险种发展潜力巨大。

▼1.2打开需求侧:人口结构与消费力带动

拉动保障需求增长的四大要素包括:1)经济水平与人民收入的增长,2)人口结构的改变,3)卫生费用支出的增长,4)健康认知与保障认知的缺口。

1.2.1居民收入、结构改变推动需求增长

从居民收入端分析,收入水平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升使得居民误工成本增加,保障需求提升。根据海外经验,当人均GDP收入达到美元时,人身保障意识增加,保障支付能力提升,健康险保费高速增长。以美国为例,从年到年,人均GDP从美元增至1.3万美元,健康险深度跃至1%以上,健康险密度从55美元增至美元,年复合增速9%。以当前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在年达到美元,也开启了我国健康险的*金时代,推助健康险保费增速维持行业首位。截止年底我国人均GDP达到美元,稳定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催化保险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从收入结构看,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壮大使得健康服务需求在增加的同时,趋向多元化。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提到,当前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家庭总人口比例37%,而假定居民收入增长保持6.5%水平,则年这一比例达到43%,年将超过50%。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使得更多人不仅要求看的上病、看得好病,更要求差异化的选择、个性化的服务,引导健康险的创新与繁荣。

1.2.2老龄化加剧健康保障需求

从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看,养老压力将进一步激化家庭保障需求。按国际标准计算,我国早在年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至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1%。据测算,到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9亿,占比超36%,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速度最快的国家。年每名城镇退休人口有2.8名劳动人员来赡养,而该数字将在年下降到0.8。老年人患病率高,医疗费用支出高,给卫生资源和服务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使得家庭保障承压。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成为了纾解社会保障承担压力,与家庭保障预防工作的核心力量。

1.2.3医疗保障体系压力催化商业保险需求

从卫生费用支出上看,医疗卫生费用的快速上涨不仅加重了个人负担,也使得医疗社会保障体系承压。人均收入的提升、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化的趋势加剧了医疗费用增长。截止年卫生费用总支出达到4.6万亿元,较20年前提升16倍。其中社会卫生支出占比不断提升,至年占比达30%。作为社会卫生支出重要组成的医疗保障基金自年新医改以来不断扩大,支出增长长期高于收入增长,将可能面临收不抵支风险。而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比仅为2%,并未形成实际支撑力。而美国、德国等国年健康险保费占医疗卫生支出分别达到33%、10%,为我国20倍、6倍。面对日益突出的医疗财务支出负担与医疗卫生需求增长矛盾,参考海外成熟经济体商业保险的作用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有更大的空间。

▼1.3配合供给侧:*策支持与险企觉醒

除市场供需缺口拉大带来的增长潜力,近年来*府也加大对健康险行业的支持,在“回归保障、保险姓保”的纲领指引下密集出台支持健康保险发展的相关文件。其中年推出税优型健康险试点工作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以加深健康险渗透率,并在年推广至全国。由于税收优惠力度有限,以及“保本微利”的*策原则影响,税优型健康险落地效果有限,但行业支持方向与态度逐渐明确。此外,国务院于年发布《“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强调要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它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针对商业健康保险,《纲要》明确将从税收、*策上鼓励和支持保险产品的开发,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设立将在年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发展,赔付支出占卫生费用比重显著提高的目标。

2理解健康险:具备量、质双优的人身险

▼2.1人身险的重要组成:重疾、医疗为主

商业健康险以被保险人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受疾病或意外事故伤害后获得补偿。按照保险责任,分为疾病保险(给付型)、医疗保险(补偿型)、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四大类。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为疾病保险;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是医疗保险;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保险人提供收入减少或中断保障的为失能收入保险;以因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失去自理能力导致需要看护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为长期看护保险。

我国健康保险出现于年,20多年来经历了萌芽(年前)、发展(~年)、专业发展(年至今)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健康险业务保险责任单一、保障范围有限,多作为附加险经营销售。年后,社会医疗保险领域新旧交替,实行城市职工保险后商业健康险逐步起步,并于年引入重疾险。年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开始重构,随着健康险支持*策的密集出台,商业健康保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健康险市场主要组成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两者合计占比超过80%,疾病险单类占比近50%,且主要为长期重大疾病保险。同时市场集中度高,截止年底,平安寿险亿元、中国人寿健康险收入达到亿元,占健康险市场整体份额33%。

▼2.2倚重病差益盈利,穿越周期的高价值产品

长期重疾险盈利模式与寿险类似,寿险利润来源“死差、费差、利差”,而长期重疾险利润来源为“疾病差、费差、利差”。对疾病、伤残等人身因素的定价使得“疾病差”成为健康险利润,能够平抑利差波动风险,带来稳定的利润现金流。当前大型险企长期重疾险新业务价值率75%~85%,随着健康险业务的快速发展,长期重疾险将成为新业务价值内在增长的核心动力。按当前大型险企储蓄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20%,占新单保费比重70%计算,若重疾险保持30%新单保费占比,则新业务价值率可达到37%。当其它险种保费收入稳定,而健康险增速达30%时,新业务价值率达到40%,较增长前提升3pct;推动新业务价值增长18%。

3对标海外,我国的健康险路径

▼3.1三大保障模式,商业健康保险影响不同

欧美各国由于医疗保险承担主体、*府主导性强弱和资金筹集方式的不同,商业健康险发展路径也各有差异,但发展均已相对成熟。按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同作用,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商业健康保险主导模式,资金来源为个人或雇主缴纳,以美国为典型代表;2)国家健康保险主导模式,国家为全民以低收费甚至免费形式提供医疗保险,资金来源高税收,公民也可自愿选择商业健康保险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典型代表国为英国;3)社会健康保险模式,国家以第三方医疗机构提供主要保障,居民通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之外的自付费用。

不同的模式下,商业保险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程度不同。从覆盖面看,商业健康保险主导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国家健康保险主导模式。因此以年统计数据计算,健康险保费占比美国(25%)德国(15%)英国(3%),人口覆盖力美国(63%)德国(34%)英国(11%)。然而由于商业健康保险主导模式下,基础医疗服务需求为主使得人均保费支出并不高;同时管理式医疗制度下,医疗保险计划接入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也控制了人均保费规模。相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下,居民为享受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投保商业医疗保险,因此人均保费支出更高。同样按年数据计算,健康险深度、密度来看德国(元/1.%)美国(元/0.88%)英国(元/0.27%)。

▼3.2美国、英国、德国的经验借鉴

3.2.1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主导模式

美国医疗保障体制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体,覆盖绝大部分人口(63%,年),*府医疗保障主要为特殊群体提供保障服务,包括1)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济(Medicaid),2)老年人医疗照顾(Medicae),3)困难家庭儿童医疗服务(SCHIP),4)*人及家属医疗服务(Militayhealthbenefits),土著人医疗服务(Indianhealthsevice)等。美国健康保险市场化程度高,商业健康保险保障内容十分全面。如医疗保险不仅包括住院,门诊保障、处方药、牙科、体检和免疫,甚至还提供精神健康和物质滥用的治疗,妇产科、理疗和康复治疗、家庭护理等保障。同时美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也积极参与了公共医疗保险。首先,33%的Medicae受保者选择了管理式医疗服务项目(MedicaeAdvantagePogam)以享受额外福利补助,如处方药、牙科保健、视力保健等。而管理式医疗服务项目就是由商业健康险公司承担的。同时,也有25%的Medicae受保者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补充性保险来支付Medicae所不覆盖的医疗支出,如个人自付额或国外就医费用等。再者,Medicaid可由州*府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受保者服务,目前已有39个州的Medicaid项目已和商业保险公司签有管理式服务合约。

美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完成了由传统医疗保险(后付制方式理赔)向管理式医疗转型。管理医疗组织包括HMO(健康维护组织)、PPO(优先医疗服务组织)、POS(记点服务组织)、EPO(专有提供者组织),每家商业保险公司有HMO、PPO等各类型保险,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从购买方看,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以团体购买为主,大部分商业健康险是作为公司福利由雇主为雇员购买。成熟的市场机制与广泛的市场需求下,美国盈利性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速,早在21世纪初期便达到多家。而最大的商业健康险公司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Goup)早在年上市,年世界强企业中排名第13位。

3.2.2英国:国家健康保险主导模式

作为世界福利国,英国搭建了国家健康保险主导模式。该保障体系由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简称NHS)、社会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三部分共同构成。其中NHS是主体保障,覆盖99%国民。然而随经济发展,个性化服务需求增多,*府医疗服务成本压力增加,服务效能降低。商业健康险也因此成为了中高收入群体获取高效能、优质化医疗服务的渠道。英国商业健康险客户主要集中在45到54岁之间的高学历、高收入阶层。目前,英国有40多家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提供品种丰富的保障计划,包括:私人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失能收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卫生信托基金、现金计划、海外保险、旅游健康保险等。其中,重大疾病保险是最重要的险种。

3.2.3德国:社会健康保险模式

德国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以社会法定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双元并立、结构互容”。法定医疗保险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再由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代表参保人向医疗服务机构或个人支付医疗保险。在法定工资线下的居民必须参保社会医疗保险,而只有工资收入超过法定工资线的居民才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商业健康保险。此外,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外的健康保险。法定健康保险为防止过度服务,对服务程度有所限制,如每天住院必须自付10欧元,拿药有限量,牙科治疗自付比例较高等。这些都给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留下了较大市场空间,一部分参加了法定健康保险的居民也愿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提供的补充健康保险。

由于德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制度,健康险与财产险、寿险监管并列,只有专业的健康险公司才能销售健康险产品。虽然面临严格的*策规定,德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元人民币、深度1.2%,甚至高于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导的美国。这一方面得益于立法上为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目标客户的选择设定,另一方面税收*策、监管*策也都对健康保险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完善发达的法定社会健康保障也强化了民众健康保险意识,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

▼3.3我国的发展模式:建立在三种模式基础上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医疗制度改革的条件与经验不同,并没有照搬以上三类模式,而是在德国社会健康保险模式基础上借鉴英国、美国经验,打造了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主,医疗救助、公费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辅的制度架构。

现阶段医疗保证融资体系构造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本社会保障和各类补充医疗保险,第二层为商业健康保险,第三层为家庭自付。1)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以“广覆盖、低成本”为发展原则,包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等,保障范围和幅度有限。从年到年,城镇基本医保支出占卫生费用支出比重约50%,而新农合支出占比重小于15%,两者远不能覆盖卫生费用支出。为扩大范围,*府还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推出税优健康保险,并参与补充医疗保险。2)商业健康保险由于发展滞后,以及其它中观行业与微观公司的问题,社会保障承担力不足,占卫生费用支出比重在年前始终小于2%。3)个人卫生费用中家庭自付比例较高。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29%,远高于OECD国家17%的平均支付比例。

由此可见,要实现减轻个人卫生费用负担、缓解国家卫生费用压力,满足经济增长下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我国的借鉴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蓝海

▼4.1当前的问题及原因

4.1.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实问题

尽管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当前商业健康保险仍面临着渗透率低、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偏倚、区域失衡、谱系狭窄的问题。而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既包括产业本身的特性制约、行业体制的束缚,也包括保险公司本身的滞后。

当前我国健康险市场尚处发展初期,相关数据较为匮乏,精算数据库较为薄弱,专业健康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在售健康险产品结构失衡,以重大疾病定额给付险、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型保险和住院津贴类,而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收入损失保险、综合医疗保险以及各类转向医疗服务险种近乎空白。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是健康险面临的发展问题。

从规模看,我国健康险人均支付水平、支付占比仍低,对卫生费用补偿作用有限。截止年底,健康保险保费密度元、保费深度0.5%,医疗费用承担占比2%。而同样社会健康模式下的德国年商业健康险保费密度元,保费深度1.2%,医疗卫生费用承担占比10%,分别为我国10倍、2倍、6倍。

从区域看,购买力集中于北京及长三角、珠三角发达省区,而中西部地区居民购买力偏弱。年北京、上海、广东保费密度均高于元/人,而广西、贵州、西藏三地健康险密度均在元/人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购买意愿与购买力并不完全等同。除北京、上海、广东以外,黑龙江、四川、*也有较高的商业健康保险购买意愿,健康险保费支出占GDP(保费深度)均高于0.55%,而以上地区社会保障财*支出比重均较低。由此可见,健康险区域发展的不均背后,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更有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保障资源分布不均紧密相关。

从谱系看,占商业健康保险比重逾80%的重疾险和医疗保险谱系狭窄,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在保障范围上覆盖有限,缺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的产品供给。重疾险仅包括合同约定的有限病种,不能完整覆盖基本医保目录以外的疾病。而医疗险也以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为主,仅提供事后补偿,缺乏病情监测和健康管理。另一方面,长期护理和失能收入补偿险匮乏。同时,前期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结构呈现“寿险化”特征,设计集中在分红、保费返还上,寿险化、意外险化倾向明显。尤其在失能险、长期护理险上,中短期返还现象较为普遍。这一趋势在年《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及年《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后得到了抑制。

4.1.2原因1产业局限:逆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选择与道德风险是拖累我国健康险行业发展的行业原因。与寿险保寿命不同,健康险保身体健康状况,风险发生率更高,因此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选择现象更为严重。应对逆选择,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情况进行风险选择,将高风险群体排除在外,或者加以高昂的保费和苛刻的条款,导致低收入群体、慢病患者无法投保。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医院在医疗系中的垄断性,加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商业保险公司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有限,难以就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谈判,更难以监督诊疗行为。在扭曲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下,医方道德风险加重,医药费居高不下,从而导致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开发积极性降低,保障功能缺失、出现寿险化倾向。

4.1.3原因2体制限制:医院垄断与社保资源分配失衡

在我国医院垄断化经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保险公司处于交易弱势地位。“以药养医”的现状使得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且逐年攀升,而优质医生在二、医院的高度集中造成了患者垄断,商业保险公司因此不得不承担高昂医疗费用。此外,社保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公问题。高收入群体城镇居民保险受益超过低收入参保人群,基本医保补偿呈现累退特性,因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保险公司主要目标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对健康险的需求,同时低收入群体又基本医疗保障不足。

4.1.4原因3公司滞后:成本控制乏力与产品创新不足

健康险的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理赔工作量,以及险种风险分布的特点都决定了健康险经营技术高、监管成本大的特性。由于健康险突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公司需要投入大量核保成本尽量降低风险。此外,由于缺乏和医疗机构、基本医保的数据对接和共享机制,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精算数据库无法得到扩充,也因此制约了健康险的产品创新。同时,与医疗机构的脱节使得商业医疗保险理赔停留在传统模式,无法掌控医疗费用、无法参与医疗管理,并因此承担较高的核赔成本。

▼4.2它山之石,发展方向

4.2.1找准目标客户,不断创新满足变化中的需求

从英国经验看,国民卫生服务体系下留给商业保险的空间看似狭窄,若提供重复性的基础医疗保险发挥空间小。因此英国健康保险业精准定位,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要,为高收入人群提供大量丰富的健康保险服务,从而获得成功。德国健康保险行业的突围也证明了产品创新与需求发掘,是行业发展的命脉。德国*府自年不断提高法定工资线,使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人数大幅下滑。鉴于此,德国健康险公司敏锐嗅出了白领对体检等预防性检查的巨大需求,以此为切入点,开拓了以预防性医疗服务为代表的“第二健康险市场”。作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健康保险公司,DKV设立MedWell并推出产品OPTMED,由DKV承保。该产品提供了病人与医生之间对健康预防的新型平台,通过MedWell诊所医生网络提供服务,满足了社保病人对个人健康服务的需求。保障内容包括预防保健血栓形成的检查、预防血栓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检查、骨质疏松症检查、优化肠癌预防、子宫颈癌风险评估等)、生活方式(男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准测定、男性更年期激素水准测定、一般自身免疫水平检查等)。

近期的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回归保障”,引导险企从产品入手加强创新,精准定位需求、细化场景保险。首先在细分市场上开始增加医疗和护理保险从产品供给,同时针对老龄化、癌症等重症和慢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对市场准确定位,欧美经验开发长期住院医疗、长期护理险等产品。当前部分险企已开发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互联网医疗诊费保险等产品,突破了传统健康险产品不保已患病人群的禁区,更有险企引入国外先进的药品福利管理模式,医院合作形成O2O保险保障加健康管理的闭环。

4.2.2以客户为中心,精细化健康保险服务

类似的,美国联合健康(UNH)将集团核心业务分为健康保险业务(UnitiedHealthcae)、健康管理产业链(OPTUM)两大块,分别提供医疗保险产品和提供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保险业务(UnitiedHealthcae)又根据客户需求将客群拆分为6类并针对性的提供产品和服务,分别是1)MedicaePlans—服务Medicae受益人及退休人员、2)EmployeIndividual—服务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主、大企业雇主、3)CommunityState—服务Medicaid和社区计划的受益人、4)Global—为巴西的雇主及个人提供医疗服务。而健康管理产业链(OPTUM)则通过OptumHealth,OptumInsight,以及OptumRx进行健康管理。其中1)OptumHealth面向健康保险业务板块的团体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2)OptumInsight则专注开发信息系统和运维,为亿元、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府医疗保健计划提供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和咨询服务。目前OptumInsight已成为覆盖整个医疗大行业的IT系统服务商,年收入超31亿美金。3)OptumRX为药品福利管理公司(PBM),通过在保险机构、药品供应商、医院、药房之间协调,满足客户便利化购药需求,同时帮助患者对医疗费用,特别是药品费用的有效管理。

德国DKV对健康保险价值链进行细分和拓展,设立了相互独立的六大商业健康保险子公司(分别是MedWell、Go-Me-dus、miCua、goDentis、APA、DKV-Senioenesidenzen),从各环节实现健康保险价值的创造。其中Go-Me-dus在门诊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救治;miCua提供护理服务;DKV-Senioenesidenzen提供可居住的深度护理,是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深度护理服务;APA专门进行慢性疾病的管理与控制等。专业、深度的开发,使DKV赢得了市场口碑与市场份额,稳居欧洲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规模榜首。

然而面临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我国实现健康管理发展需要社会制度改革和配合,由健康报销向健康管理转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由于健康管理搭建速度的缓慢,报销型医疗保险保费赔付支出管控较难,因此各险企仍将当前产品发展的重心集中于长期重疾险上。但当前我国商业健康险保障范围与基本医保目录衔接不充分,也面对着产品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粗放发展模式下的健康险行业产销合一,缺乏精细划分。为此,险企应将销售导向由产品端转向客户端,将产业链进行细分开发专属产品或进行产品升级。

4.2.3打造完善健康产业链,进行健康管理

英国众多健康险公司将保险保障、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及供应商等资源整合在同一平台下。德国DKV提出“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正非银左欣然保险保障空间健康险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