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骨盆,很多人都会想起生孩子,似乎只有生孩子的时候才和骨盆有关系。
但实际上骨盆不一定只是和生孩子有关系,骨盆(pelvis)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结构。女性骨盆(femalepelvis)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态与分娩密切相关。骨盆形态及组成骨间各径线异常可导致异常分娩。通常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
一、什么是骨盆
骨盆连结脊柱和下肢之间的盆状骨架。由后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两块骨)和左右两髋骨连接而成的完整骨环。
骨盆既将体重传递到两下肢,并作为游离下肢的活动基础,又支持保护腹盆内器官。
(一)骨盆的骨骼
骨盆由骶骨(ossacrum)、尾骨(oscoccyx)和左右两块髋骨(oscoxae)及其韧带连接而成。每块髋骨又是由髂骨(osilium)、坐骨(osischium)及耻骨(ospubis)组成的不规则骨骼。骶骨形似三角,前面凹陷称骶窝,三角形底的中部前缘突出,形成骶岬(promotory)(相当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骶岬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及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
(二)骨盆的关节
1.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联接。
2.骶髂关节(sacro-iliacjiont):位于骶骨与髂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
3.骶尾关节(sacro-coccygealjiont):活动性较大,分娩时可后移50px,使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大。
整个骨盆借界线分为上部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真骨盆)。界线是由骶岬、两侧骶翼前缘、两侧弓状线和两侧的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以及耻骨联合上缘围成的环形线,即小骨盆上口,大、小骨盆借此口相通。小骨盆下口高低不齐,由尾骨尖和两侧的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耻骨弓,以及耻骨联合下缘构成,呈菱形。上口与下口之间的部分是骨盆腔。
从人们系裤带的地方向下到大腿骨以上统称为骨盆,它是一个整体,形状像盆子,小孩就睡在这个摇篮里,骨盆下口就是小孩出来的地方,当然越大小孩越容易顺产。骨盆是整个骨骼的中心,上到脊柱、下到两腿关节,都需要骨盆居中策应、调停,支持脊柱正直,管理两腿运动。而且,骨盆形成的盆腔内,更有膀胱、直肠以及生殖器官等脏器。
二、骨盆的类型
根据骨盆形状,女性骨盆分为4种类型:
1.女型: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我国妇女占52-58.9%。
2.扁平型:盆骨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横径大于前后径,盆骨侧壁直,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形,故盆骨浅,较为常见,我国妇女约占23.2%-29%。
3.类人猿型:盆骨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盆骨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坐骨切迹较宽,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骶骨往往有6节,类人猿型骨盆较其他类型深,我国妇女约占14.2%-18%
4.男型: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骨盆腔呈漏斗形,往往造成难产。少见,我国妇女仅占1-3.7%
三、骨盆的功能
盆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保护盆腔内脏器。在女性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道。正常女性骨盆较男性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
骨盆是身体主要负重的中心。它不只支撑脊柱和头部,也是上半身和腿部的重要链接。所有和骨盆有关的动作都会引发脊柱内的运动:骨盆的前倾或后倾会产生脊柱的屈曲和伸展,而同侧到对侧的移动和扭转则导致脊柱侧屈和旋转。
建立、维持正确的髋关节位置对于脊柱中立位以及整体核心力量一样重要。
大多数的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若能使整个身体的综合性运动和髋关节维持正确的位置,能够使我们以良好的姿态表现出来,进而减少脊柱的压力和伤害的风险。
骨盆腔为一前短后长的弯曲圆柱形管道,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儿在产道中的行经过程,现将骨盆的形状,按以下三个平面分别叙述,由上至下为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
(一)入口平面
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盆腔的入口),呈横椭圆形,径线如下:
1.前后径 为耻骨联合上缘至骶岬前缘中点距离,又称骶耻内径,平均长约11cm。
2.横径 是入口平面最大径线,为两髂耻线间的最宽距离,平均约13cm。
3.斜径 左右各一条,为一侧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长约12.5cm。从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者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
临床上以前后径最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后径较小,将影响儿头入盆。
(二)中骨盆平面
骨盆中上段为骨盆腔的最宽大部分,近似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的中点,两侧相当于髋臼中心,后缘位于第二、三骶椎之间。下段为骨盆的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系耻骨联合下缘、坐骨棘至骶骨下端的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前后径约11.5cm,横径(坐骨棘间径)长约10cm。
(三)出口平面
由两个以坐骨结节间径为其共同底边的三角平面组成。前三角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边为耻骨降支,后三角的顶为尾骨尖,两侧边为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间径,即出口横径,平均长9cm。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距离为其前后径,平均长9.5cm。分娩时尾骨尖可向后移1.5~2cm,使前后径伸长至11~11.5cm。两侧耻骨降支在耻骨联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的耻骨弓。由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为前矢状径,平均长6cm;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后矢状径,平均长9cm。临床上单纯出口平面狭窄者少见,多同时伴有中骨盆平面狭窄。
骨产道异常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致使骨盆腔小于胎先露部可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影响产程顺利进展,称为骨盆狭窄。狭窄骨盆可以为一个径线过短或多个径线过短,也可以为一个平面狭窄或多个平面同时狭窄。当一个径线狭窄时,要观察同一个平面其他径线的大小,再结合整个骨盆的大小与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一)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我国妇女较常见。测量骶耻外径18cm,骨盆入口前后径10cm,对角径11.5cm。常见以下两种情况:
1.单纯扁平骨盆:骨盆入口呈横扁圆形,骶岬向前下突出,使骨盆入口前后径缩短而横径正常。
2.佝偻病性扁平骨盆:由于童年患佝偻病骨骼软化使骨盆变形,骶岬被压向前,骨盆入口前后径明显缩短,使骨盆入口呈肾形,骶骨下段向后移,失去骶骨的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尾骨呈钩状突向骨盆出口平面。由于髂骨外展,使髂棘间径等于或大于髂嵴间径;由于坐骨结节外翻,使耻骨弓角度增大,骨盆出口横径变宽。
(二)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1.漏斗骨盆:骨盆入口各径线值正常。由于两侧骨盆壁向内倾斜,状似漏斗,故称漏斗骨盆。特点是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明显狭窄,使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缩短,耻骨弓角度90°。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常见于男型骨盆。
2.横径狭窄骨盆:与类人猿型骨盆类似,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的横径均缩短,前后径稍长,坐骨切迹宽。测量骶耻外径值正常,但髂棘间径及髂嵴间径均缩短。
(三)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骨盆外形属女型骨盆,但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狭窄,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称为均小骨盆(generallycontractedpelvis),多见于身材矮小、体型匀称的妇女。
(四)骨盆与分娩
女性骨盆是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必经之路,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到分娩。女性骨盆上半部宽大,对分娩关系不大(产科称为假骨盆);而其下部与分娩关系十分密切(称为真骨盆),所谓的“骨产道”即指这一部分而言。真骨盆根据它与分娩的关系又分为三个平面,即入口、中腔及出口平面。这三个平面都是比较狭窄的部分,分娩时胎儿可受到阻力,尤其中骨盆平面是最窄的部分。骨盆的大小及形状对分娩的难易影响很大,它与产力及胎儿构成了分娩的三要素。正常的骨盆,如产力及胎儿无异常,胎儿很容易娩出。明显狭窄的骨盆,活的胎儿根本不能娩出。相对狭窄的骨盆,常需要决定于胎儿及产力情况。女性骨盆在解剖上如若宽而浅,就利于胎儿通过。但并非所有妇女骨盆的形状均如此。有的发育上有变异,类似男型的骨盆,即骨盆深而窄,骨盆前后径相对长,而横径相对较短,胎儿就不易娩出。有的骨盆呈扁平状,入口前后径很短,胎儿就不能通过骨盆人口。但有的骨盆入口正常,中、下平面越来越窄,称为漏斗骨盆,亦会造成难产。某些情况下,由于骨及关节病变也可造成骨盆形状的异常,如因钙缺乏引起的佝偻病(骨软化症),它可以造成骨盆严重变形,胎儿根本不能从阴道分娩。偶有外伤造成骨盆骨折,日后发生畸形的,这些均可能造成分娩时的难产。除非有明显的畸形,一般不能只从外形就准确地判断骨盆的大小。因此妇女妊娠后一定要做产前检查,于妊娠34~36周测量骨盆的大小,以决定分娩方式。
五、造成骨盆不稳的原因及其危害
1、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容易导致髋关节以及我们的盆骨受到严重的压迫,同时导致肌肉过度疲劳损伤,因此时间过久极易引起盆骨不正现象。
2、生育因素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孕妇分娩不顺利,出现胎儿体积过大、时间过长、姿势不当等因素,就比较容易导致耻骨联合分离以及相应的韧带损伤,加上产后过早运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就会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盆骨不正现象。
3、长期穿高跟鞋
长期穿着高跟鞋会导致脚背过度拱起,影响到行走运动过程中人体负重,导致下肢部位负担加重,膝关节以及骨盆周围的肌肉更加容易松弛疲劳,无法有效的维持相应关节的稳定,从而引起盆骨不正现象。
盆骨不正的常见类型有:盆骨前倾和盆骨后倾
1、盆骨前倾的症状与危害
骨盆前倾是骨盆位置偏移的病态现象,较正确的骨盆位置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
骨盆前倾最明显的症状是臀部后凸,腰臀比丶BMI值和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小腹仍旧前凸。
骨盆长时间前倾,不但影响美观,严重会加重下背部及颈部的负担,造成疼痛与肩颈酸痛等问题,甚至影响其它骨骼肌肉健康。
一般男生会有一个正常的盆骨前倾4-7度,女生7-10度,但是不同人群也会有不同的一个倾斜度。普通人群上班保持坐姿过多会引起髂腰肌过紧。盆骨前倾减少腰椎和骶骨的距离,容易引起碰撞,导致腰痛。
2、骨盆后倾的症状与危害
骨盆后倾在体态上常表现为下面两点:
1.含胸驼背,胸椎曲度较正常向后凸起,整个人看起来缺乏气质。
2.臀部下垂,由于腹部与腰背及下肢肌力的不平衡导致。骨盆后倾的检测方法与骨盆前倾相同。
骨盆后倾的危害
1、后背痛,骨盆过度后倾时,腰椎向前凸的曲度变小,胸腰段结合也会变的比较直,耻骨的上端会向后,而耻骨的下端会向前,侧面观肩胛骨突起,导致整个脊柱力学发生改变。
2、腰痛,骨盆后倾会导致缺乏正常的生理腰椎曲度,后纵韧带的压力增加,导致后侧椎间盘的空间位置变大,往往在尝试伸展动作时椎间盘可能出现后方突出,腰椎承受重力的能力降低,更容易受伤。
3、膝关节痛,身体长久倾斜,处在失衡状态下,人体前深线肌肉失去张力,进而影响运动功能,容易造成假胯宽”、“臀线消失”等异常体态。
4、影响盆腔内的脏器及生殖器官正常功能,容易出现内分泌和泌尿系统相关症状,引发女性痛经、宫寒、四肢发凉,男性会阴部潮湿,阳痿等。
产后盆底的恢复锻炼
骨盆体操有助于锻炼阴道、肛门括约肌力量,阴道松弛者不妨用之。
1、盆底操
具体做法是有意识地收缩阴道,因为初学者很难体会阴道收缩的力度,因此可以在排尿时收缩盆底,如尿流在收缩时终止,而放松时继续排出,就表示是正确的肌群收缩。在收缩盆底肌群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缩。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可以逐渐增加,开始每次收缩尿道、肛门和会阴5~10秒后放松,间隔5~10秒重复上述动作,连续5分钟,每日两次。以后逐渐增加训练量。
2、产后操
通过增强盆底、腹部、腿部等部位的肌肉,促进盆腔及腹腔器官恢复,帮助新妈咪远离分娩后遗症。
产后操的2个阶段:第一阶段:产后3天-3个月盆底肌肉训练、腹肌运动、腿部肌肉运动、胸部运动等。最好在床上完成。
第二阶段:产后3个月-6个月进行全身肌肉力量的恢复训练,并加强腹部和盆底肌肉锻炼。呼吸运动目的:通过腹式呼吸运动腹部,增强腹肌,活动内脏。动作要领:(1)仰卧位,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2)深吸气使腹壁下陷,内脏牵引向上,然后呼气。重复数次。
3、提肛法
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体做法是反复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或每日做-次,4-6周患者有改善,3个月有明显效果。而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关的手术治疗。
4、运动法
产后妈妈可以通过一些锻炼,如屏住小便、提肛运动、收缩运动或其它运动来加强弹性的恢复,促进阴道紧实。经过这些日常的锻炼,可以大大改善盆腔肌肉的张力和阴道周围肌肉,帮助阴道弹性的恢复,对性生活有所帮助。
除了恢复性的锻炼,产后妈妈还应该保证摄入必需的营养,保证肌肉的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