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作者:关峰*孙瑄罗岗何子骏刘爱华
单位:医院
(*医院)
通讯作者刘爱华;关峰协助整理校对
导读
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同期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优选的治疗策略。本例患者同期行颈内动脉狭窄成形以及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中采用长ENTERPRISE支架(4.5mm×28mm)覆盖了动脉瘤颈部和颈内动脉狭窄段,保障了载瘤动脉和扩张后颈内动脉狭窄段的血流通畅,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病情简介患者,男,50岁主诉:间断头晕伴饮水呛咳2年余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晕伴有饮水呛咳,无头痛,无肢体乏力等症状,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5-31医院行DSA检查显示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中-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远端合并动脉瘤。今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收入院。既往史、个人史:高血压病10年,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否认糖尿病,否认冠心病。无烟酒等不良嗜好。神经系统查体:
神志清,高级神经功能检查正常,右侧鼻唇沟略变浅,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
-11-14外院MR+MRA:脑内多发缺血灶,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中-重度狭窄。-05-20外院头颅CTA: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中-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远端合并动脉瘤。-05-31外院DSA: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中-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远端合并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其他脏器及血管功能评估:血常规、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术前8项病*筛查阴性;新冠病*核酸检测阴性;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血小板凝集试验三项CYP2C19基因检测
头颅MR(外院,年11月14日)
头颅MRA(外院,年11月14日)头颅CTA(外院,年5月20日)
左侧颈总动脉DSA(外院,年5月31日)
右侧颈总动脉DSA(外院,年5月31日)术前诊断
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中-重度)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右侧中枢性面瘫(Ⅱ级)陈旧性脑梗死高血压病术前用药
氯吡格雷片75mgQd(7d)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长期)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d(长期)
手术方案
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成形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手术指征
间断头晕伴饮水呛咳2年余神志清,高级神经功能检查正常,右侧鼻唇沟略变浅,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病理征阴性。-05-31外院DSA: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中-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远端合并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手术风险
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夹层形成或血管闭塞术中及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过度灌注性脑出血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LCA)
三维重建
Synchro-14微导丝(0.in×cm)超选至M2段,同轴输送Gateway球囊(2.5mm×9mm)导管至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成型术后,造影显示扩张效果满意,前向血流通畅,狭窄无回缩。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超选入动脉瘤内,填塞首个弹簧圈(ev31.5mm×2cm)成篮后,经支架微导管PLUS释放ENTERPRISE支架(4.5mm×28m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及颈内动脉狭窄段。
继续填塞弹簧圈(ev31mm×3cm)栓塞动脉瘤,间断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分支血管和远端血管均通畅,狭窄段无回缩。动脉瘤栓塞完毕后,即刻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分支血管以及远端血管血流通畅,颈内动脉狭窄段无回缩。手术材料
Synchro-14微导丝0.in×cm
0.in×cm
Echelon-10微导管45°TipShape
PROWLERSELECTPLUS微导管
Gateway球囊2.5mm×9mm
ENTERPRISE支架4.5mm×28mm
Ev3弹簧圈1.5mm×2cm、1mm×3cm
术者思考:颈动脉狭窄主要与男性、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因素相关。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颈动脉狭窄无论是症状性狭窄或者无症状性狭窄,手术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更有益处。对于未破裂动脉瘤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如果首先处理颈动脉狭窄,治疗后脑血流量增加,提高动脉瘤破裂的机会。如果优先处理动脉瘤,在麻醉过程中的脑灌注压降低则可能出现脑缺血性卒中。因此,两种疾病的共同存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研究显示对于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期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优选的治疗策略。BADRUDIN等人报道了10例患者同时行颈内动脉狭窄成型以及动脉瘤栓塞术,首先行颈内动脉狭窄成型术,然后再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均未出现卒中、TIA、继发的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本例患者同期行颈内动脉狭窄成型以及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中采用长ENTERPRISE支架(4.5mm×28mm)覆盖了动脉瘤颈部和颈内动脉狭窄段,保障了载瘤动脉和扩张后狭窄段的血流通畅,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目前文献报道此类病例相对较少,对于严重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原则仍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专栏主编
刘爱华
主任医师教授
博导博士后导师
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支部书记兼一病区主任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医工结合研究室负责人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建书记兼秘书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生物医药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获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入选“北京登峰团队”、“北京高层次人才”、“北京学科骨干”、“北京科技新星”等,脑血管病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篇(其中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74篇),已获国家专利8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9名,博士后1名。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