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85岁的杨奶奶逐渐出现右下肢疼痛,伴有右侧第4、5足趾溃疡形成,右足皮温降低,起病后病情逐渐发作。发病后,杨奶奶没有引起重视,曾自行按摩、泡脚等处理,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家人得知后,焦急万分,立即将杨奶奶送入我院进行就诊,在急诊拟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糖尿病足)”收入血管介入科。
温馨提示
若足部出现溃疡等异样,医院就诊或询问专业人士,切忌自行处理。正因为杨奶奶不正确的按摩、泡脚,导致病情逐步加重。幸好治疗及时,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由于患者发病初期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若未能得到良好处理,病情进一步恶化将会导致下肢缺血坏死,严重时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后果不堪设想。经多学科协作团队的研究讨论,与家属充分沟通交流之后,考虑到患者高龄,暂予以镇痛消炎、抗板调脂、改善末梢循环等治疗,内分泌科对杨奶奶进行了血糖监测并控制血糖,从而有效阻止足病感染的进展,待各项指标无明显异样后,血管介入科下肢动脉疾病介入团队为杨奶奶施行“动脉穿刺术+下肢动脉造影+下肢动脉成形术”,从而改善下肢动脉血流、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术程回顾
术中介入团队成功穿刺左侧股动脉,送入导管至右侧髂动脉造影显示,右侧髂总动脉腔内见多发钙化斑块形成,髂外动脉闭塞,髂内动脉代偿增粗。导丝导管技术顺利通过髂外动脉闭塞段,并置管于股总动脉造影,股总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股浅动脉起始段狭窄,中段闭塞。结合造影结果,在相关部位置入对应大小的支架,并予以药物球囊扩张,再次造影可见胫前、腓动脉狭窄改善,足底弓显影较前明显改善,支架在位、血流通畅,未见充盈缺损。遂后拔除导管鞘并加压包扎术毕,术程顺利,患者安返病房。
术后
右股浅动脉闭塞
开通成功,血流通畅
术前
右侧股浅动脉闭塞
术后
髂动脉开通成功
血流通畅
术前CTA
右侧髂动脉、
股浅动脉闭塞
术后,整形烧伤科对杨奶奶的伤口进行清创,延续护理中心对其进行后期伤口护理等工作,将坏死组织、渗出物清除,获得清洁环境,减轻组织水肿,促进愈合。在学科综合治疗的专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杨奶奶足趾溃疡逐渐好转,创面愈合,保肢成功。
术前
术后
健康科普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严重影响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据WHO统计,在各种非外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截肢占50%。因此,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MDT),运用微创介入治疗、清创术、辅助治疗等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并且能够更有效降低足溃疡复发率及糖尿病足截肢率。
Part1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常见和典型的并发症之一。
Part2
糖尿病足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常表现为足部感染、深层组织破坏及溃疡等,是导致患者残疾与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指其出现行走困难,在休息后可恢复,但再次行走或运动时又出现,依据程度和行走距离分为轻、中、重度。
静息痛
静息痛指患者在非运功状态下,出现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
溃疡
溃疡多发生在重度缺血情况下,典型溃疡外观可见无活性的边缘组织,苍白色坏死的基底部并可覆盖有纤维组织。
坏疽
坏疽最早发生的部位为足趾,并可逐步向近端延伸,重症者甚至可累及踝关节以上水平。坏疽是糖尿病足重度缺血和神经损伤的严重结果,在感染基础上发生,常危及患者生命并影响重要脏器功能。
糖尿病足患者需给予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支持,以完成肢体拯救和防止截肢。血管介入技术由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血管重建的治疗中,逐渐成为治疗糖尿病足首选方法。
糖尿病足病程长、花费巨大、愈后欠佳致患者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病程中后期多合并有其他疾病,因此该治疗涉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综合治疗,需要多个专科协作解决病苦。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重要的新型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旨在整合各专科团队优势,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紧密协作,整合医疗资源,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显示,MDT护理模式可改善多种慢性疾病的预后,带来更佳的生存获益,是糖尿病足诊疗和护理新的实践形式,更是糖尿病足患者的福音。
我院是广东省糖尿病足病专科联盟中心单位,由内分泌科及血管介入科等科室共同倡导并医院糖尿病足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已为数名糖尿病足患者愈合溃疡、成功保肢。未来,该团队将不断优化整合资源、团结协作,造福周边百姓。
糖尿病足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成员
内分泌科:谢培文、杨曙晖、林琪茂、翁晓旭
血管介入科:马洺远、林纲毅、刘文亚、马创鑫
骨外科:邱雪立、林晓旭、张清旭、吴晓滨
营养科:郑颖佳、洪丽如
康复科:赵仲和、陈珊珊
延续护理中心:张华君、*东娜、谢丽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