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显神威,颅内动脉夹层
TUhjnbcbe - 2021/8/18 15:30:00
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9.html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有部分病人发病原因很难分析,其中就包括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有其独特的优势。年《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将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正式写入指南中。

这是我们日常工作情景还原:

情景一:MRA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普遍会约高分辨MR;

情景二:早读片看到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主任来了一句:“约高分辨吧,别是血管炎”;

情景三:早读片看到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主任来了一句:“约高分辨吧,别是夹层”。

病例1,男性,33岁,右侧颌面部麻木,吞咽困难。

CTA显示: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

头平扫及CTA断面显示,延髓前方异常密度结节,脑膜瘤?

核磁T2FLAIR及DWI显示延髓右背外侧梗死(红色):

我们在看看金标准DSA: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看到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延髓梗死,前方脑池异常信号结节,脑膜瘤?动脉瘤?患者才33岁为什么会导致血管狭窄?以目前的检查手段都解决不了。

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HR-VWI)来了,马上破案!

连续层面观察,血管壁间血肿呈螺旋走形撕裂内膜,导致血管真腔重度狭窄。

矢状位更加直观:

最终诊断: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亚急性期血管壁内血肿)。

病例2:患者男,31岁,头疼并双上肢麻木15天,言语不利,答非所问,记忆力下降。

头CT显示:左侧顶小叶梗死,累及Wernicke语言区。

MRA显示:

31岁年龄,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血管炎?留给临床好多问题。

这次不再犹豫,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搞起,前方高能,海量高清原图。

矢状位观察:

最终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下干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管腔重度狭窄,并非MRA显示闭塞。

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arterydissection,IAD)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间剥离分层形成血肿,或颅内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夹层可以存在于血管内膜下或外膜,或两者兼之。当血液通过撕裂的内膜进入内膜与中膜之间时,被称为内膜下剥离,常导致灌注不足或血管栓塞及局部缺血;当血肿位于中膜及外膜之间时,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假性动脉瘤或巨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瘤样突起,则称为颅内夹层动脉瘤。IAD最常见部位包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脑中动脉M1段和椎动脉颅内段。

影像表现:

IAD的常见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颅内椎动脉(V4段)和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需通过综合病变位置、累及范围、邻近血管结构等进行诊断。DSA是公认的IAD的确诊手段,其能够动态观察病变血管的血流方式和管腔构型,准确诊断腔内血栓,评价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的侧支循环情况。

动脉夹层典型影像学征象包括:(1)动脉偏心性狭窄伴管径扩张;(2)串珠形或节段性狭窄;(3)壁间血肿;(4)双腔征;(5)内膜瓣;(6)夹层动脉瘤形成。其中,双腔征和内膜瓣为直接征象,可作为动脉夹层病变的诊断指征。对于影像学上有串珠征、双腔征、内膜瓣等典型表现的颅内夹层动脉瘤,传统的腔内成像如DSA、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均可以单独确诊,对于病变不典型者则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才能明确诊断。

壁间血肿常导致血管外径扩张,受累动脉管壁新月形增厚,真血管腔受压移位。MRI表现依赖于壁间血肿的时期及序列参数:壁间血肿分为急性期(<3d)、亚急性期(3d~2个月)和慢性期(>2个月),亚急性期的血肿于T1加权成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急性期的显示效果优于慢性期。

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显神威,颅内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