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外科护理学常考题
TUhjnbcbe - 2021/8/20 12:32:00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6623.html

外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1.代谢性酸中*:代谢性酸中*主要是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体内HCO?﹣丢失过多所致,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

2.代谢性碱中*:代谢性碱中*主要是体内H﹢丢失或HCO?﹣增多所致。

3.休克: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内脏器官功能受损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4.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的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其他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5.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使其支配的区域痛觉消失、肌肉松弛。

6.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滞脊神经根或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麻醉效果。椎管内可供麻醉的腔隙有两个,一个是蛛网膜下腔(隙),另一个是硬膜外腔(隙)。将麻醉药物注入其中分别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腰麻)和硬膜外腔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统称椎管内麻醉。

7.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传导,使其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8.硬膜外腔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产生节段性脊神经阻滞,使其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又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9.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吸入、静脉、肌肉或直肠灌注等途径进入体内,使患者意识消失,周生不感到疼痛,神经反射及肌肉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麻醉方法称为全身麻醉(简称全麻)。

10.洁净手术室:是指采用空气净化技术,把手术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及微粒总量降到允许水平的手术室。

11.空气净化技术:是指选用不同的气流方式和换气次数,过滤进入手术室以控制尘埃含量,是空气达到一定级别的净化。

12.自净:提前开启净化空调系统的做法称为自净。白级15min,3级30min。

13.手术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并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的全过程,被称为手术护士、器械护士或洗手护士。

14.巡回护士:间接配合的护士不直接参与手术操作的配合,而是被指派在固定的手术间内,与器械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配合完成手术,被称为巡回护士。

15.常居菌:也称固有性细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16.外科感染: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

17.脓*症:只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改变者。

18.菌血症:是脓*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目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菌血症。

19.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素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20.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患者。

21.颅内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mmH2O(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症状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22.脑疝: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孔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而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23.颅内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至颅底,或由强烈的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

24.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25.连枷胸:相邻多根肋骨骨折发生后,局部胸壁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称为连枷胸。

26.反常呼吸运动:相邻多跟多处肋骨骨折时,该处胸壁软化浮动。呼吸运动时与其他部分胸壁活动相反,吸气时向内凹陷,呼气时向外突出,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称为反常呼吸运动。这类胸廓称为连枷胸。(书上的解释:吸气时软化区胸壁不仅不随胸廓扩张反而因胸膜腔负压增大向内凹陷,使该处肺受压,影响气体进入和血液氧和合;呼气时软化区胸壁不仅不随胸廓回缩反而因胸膜腔负压减少向外膨出,使该处肺膨胀重新吸入部分应排出的气体,造成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7.气胸:胸膜腔内气称之为气胸。

28.血胸:是指胸膜腔积血。

29.血气胸:血胸与气胸可同时出现,称为血气胸。

30.进行性血胸:大量持续出血所导致的胸膜腔积血,称为进行性血胸。

31.法洛四联症:是右室漏斗部或圆锥动脉干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心脏畸形,主要包括四种解剖畸形,即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32.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33.急性乳房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金*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女多见。

34.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所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急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膜腔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若仅局限于病灶局部称为局限性腹膜炎,并且可以形成脓肿。

35.继发性腹膜炎:是指在腹腔内某些疾病或损伤的基础上发生的腹膜炎,约占所有腹膜炎的98%。病原菌多为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其中以大肠艾希菌最常见,其次为厌氧拟杆菌(、粪链球菌和变形杆菌等,大多为混合性感染)。

36.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是经由血液循环、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腹腔所引起的腹膜炎。

37.腹外疝: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38.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十二指肠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因溃疡形成的基本原因是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故又称消化性溃疡。

39.胆囊结石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4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由急性胆管炎发展至完全性梗阻并形成化脓性细菌感染,是胆道感染疾病中的严重类型,又称急性重症胆管炎。

41.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是由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按病例分类可分为单纯性(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重症)胰腺炎。

42.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静脉内血液倒流,远端静脉瘀滞,继而病变静脉壁扩张、变性、出现不规则碰触和扭曲。

4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又称Buerger病,是一种累及四肢远端中动脉、小动脉、静脉的慢性、阶段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炎性病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44.尿频:指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减少。

45.排尿困难:尿液不能通畅地排出,表现为排尿踌躇及费力、尿线无力、分叉、变细、不尽感、滴沥等。

46.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致病菌大多为金*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

47.危险三甲区:鼻、上唇及其周围的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48.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失调患者的护理

体液平衡失调有三种表现,即容量失调、浓度失调和成分失调。

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组成。

细胞内液大部分位于骨骼肌内。

成年男性肌肉量较大,细胞内液可达体重的40%;而女性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35%。

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血管内液)和组织间液两部分组成。

男性、女性的细胞外液均占体重的20%,

其中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的15%。

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Clˉ、HCO3ˉ和蛋白质。

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K﹢和Mg?﹢,主要阴离子为磷酸氢根离子和蛋白质。

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正常为~mmol/L。

通常人的体液保持着一定的H+浓度,使动脉血浆PH保持在7.40±0.05。

PH低于7.35时称为酸中*,PH高于7.45时成为碱中*。

血浆中的缓冲系统以HCO?ˉ/H?CO?最为重要。

水、钠代谢失衡发病原因为高渗性缺水(血清钠高于mmol/L,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低渗性缺水(血清钠低于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和等渗性缺水。

补液原则:掌握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液种交替、尿畅补钾的原则。

人体正常血清钾的浓度是3.5~5.5mmol/L。血钾浓度低于3.5表示有低钾血症。

肌无力为低钾血症最早的表现,一般先表现为四肢肌软弱无力。

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表示有高钾血症。

最危险的是高血钾可致心搏骤停,多发生于舒张期。血钾浓度超过7mmol/L,都会有心电图的异常变化。

辅助检查可检查出血清钾﹥5.5mmol/L。有诊断价值

血钙浓度为2.25~2.75mmol/L。

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血清钙浓度降低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有关。

高钙血症主要表现为便秘和多尿

低钙血症,血钙浓度低于2mmol/L有诊断价值

高钙血症,血钙浓度高于2.75mmol/L有诊断价值

PH、HCO?﹣及PaCO?是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的三大基本要素。

第三章外科休克患者护理

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

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及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等。

根据休克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将微循环障碍分为三期: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

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血量和减轻呼吸困难。注意避免过多搬动患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休克晚期的表现。

临床常根据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正常值约为0.58,≥1.0提示休克,>2.0提示严重休克,估计失血量>50%。

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可用加盖棉被、毛毯和调节室温等措施进行保暖。不能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方法进行体表加温,以防烫伤及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管扩张可使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此外,加热可增加局部组织耗氧量,加重组织缺氧,不利于休克的纠正。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制止出血是治疗的关键。(两者不能偏废,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

感染性休克常继发于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释放的内*素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因素,因此又称为内*素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有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两种改变。(临表)

第四章麻醉患者护理

局麻药利多卡因一次限量mg(表面麻醉),mg(神经麻醉)47页

合并糖尿病者,择期手术应控制空腹血糖不高于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

成人择期手术前应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小儿术前应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

第五章围手术期患者护理

高血压患者血压应在/mmHg以上,在诱导麻醉或手术应激情况下有出现脑血管意外或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六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六个月以上且无心绞痛发作者,在严密监测下可施行手术;心力衰竭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进行手术。

经常咳脓痰的患者,手术前3~5天开始应用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一般术前要将血糖稳定于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

空气洁净度是遗含尘浓度来衡量的。

手术室按照其对空气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手术室和洁净手术室。

心脏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是一般患者的2.8倍。

按洁净程度将手术室分为三个区域: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分区的目的是控制无菌手术的区域及卫生程度,减少各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医院内感染。

四个通道:病人通道、医务人员通道、无菌物品通道、污染通道

手术间的数量应与手术科室的实际床位数成比例,一般为1:(20~25)

室内物品架距墙壁5㎝,据房顶50㎝,距地面20㎝,相对温度恒定在22~24℃,相对湿度40%~60%为宜。

肥皂水洗净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

穿手术衣时,两臂前伸,不可高举过肩,也不可向左右侧撒开,以免碰触污染。

青少年患者可适当缩短拆线时间,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和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第七章损伤患者护理

力争在伤后6~8小时内实施清创术。

严重烧伤者遵循输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液种交替”。

第九章颅脑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3~4㎜;注意观察两侧是否对称、等圆。

颅底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或由强烈的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

颅内水肿按水肿部位分为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和脑内水肿三型。

硬脑膜外水肿有中间清醒期。

硬脑膜下水肿分为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水肿(3天~3周)和慢性硬脑膜下水肿(3周以上)。

慢性硬脑膜下水肿CT检查如出现低密度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可助于确诊。

脑震荡一般卧床休息1~2周,可适当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多数患者2周内恢复正常。

尿管留置时间不超过3~5天。

第十章胸部疾病患者的护理

胸部损伤根据损伤是否造成胸膜腔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

吸气时胸膜腔负压增大为-0.8~-1.0KPa(-8~-10㎝H?O)

呼气时,胸膜腔负压降低为-0.3~-0.5KPa(-3~-5㎝H?O)。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

第4~7肋骨较长且固定,最易折断。

胸痛为肋骨骨折的主要症状。

损伤性气胸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压力仍低于大气压。

开放性气胸:患者胸膜腔内压力几乎接近大气压。

纵膈摆动:由于两侧胸膜腔存在压力差,使纵膈明显移向健侧,使健侧肺也部分受压。吸气时。。。。。但不能回到正常位置,这种随呼吸纵膈左右摆动的现象称为纵膈摆动或纵膈扑动。(页)

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

小量气胸是指肺脏萎缩在30%以内。大量气胸是指肺脏萎缩超过30%。

胸膜腔穿刺:抽得血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血胸诊断)

穿透性心脏损伤,心包、心脏裂口小易血凝块阻塞,导致心脏压塞出现贝克(Beck)三联征,表现为低血压,静脉怒张和心音不清。

急性自发性气胸、血气胸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生命体征平稳者取半坐卧位。

一般情况下,开胸手术后胸膜腔引出血性液,第1个24小时内不超过ml。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为最常见。

小细胞未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

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刺激性干咳是最常见的症状。

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95%以上的食管癌属鳞状上皮细胞癌,其次是腺癌。胸中段食管癌较多见,其次为下胸段及上胸段。

食管癌转移途径:主要通过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后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为心绞痛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

第十二章乳房疾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乳房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金*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女多见。

急性乳房炎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

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手术治疗,其次还有辅助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治疗,以及生物治疗。

第十三章急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常见的溶血性链球菌的脓液稀薄而无臭味,可以找到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腹膜具有润滑、吸收和渗出、防御和修复等生理作用。

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其中以腹股沟疝最常见,其次是股疝。

第十四章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出院后,3个月内应避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第十五章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尤其是20~30岁为发病高峰。

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是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约占60%。粪石也是阻塞的原因之一,约占35%。

急性阑尾炎的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阑尾穿孔、腹膜炎时,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和回肠末端扩张和气液平面;B超检查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第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外科治疗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切除范围为胃远侧2/3~3/4.(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早期倾倒综合征:胃肠道症状有腹部饱胀不适或绞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晚期倾倒综合征:临场表现为餐后2~4小时患者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手颤、无力甚至虚脱等表现。

第十九章肝胆胰疾病患者的护理

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运动等功能而发挥浓缩、贮存和排出胆汁的作用。(生理);胆汁的分泌为持续性,(排泻是断续性)并随进食与否而断续进行。胆汁排放时间的长短和量与所进食物的种类和量有关。

B超为首选检查项目,对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接近%(超过95%)。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率亦达到80%左右。

肝外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以手术治疗为主。

实验室检查: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或消失。发生AOSC时,白细胞计数大于20×10?/L。

术后若出现腹膜炎表现(发热、腹胀、腹痛),常提示胆瘘。

肝外胆管术后饮食由无脂流质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胆囊癌以胆囊体和底部多见。

胆囊癌以腺癌多见。

胆囊癌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以淋巴转移多见。

胆管癌约50%~75%的在上1/3段胆管及肝门部胆管。

第二十章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静脉血管重建术后抬高患肢30°,并卧床制动1周;动脉血管重建术后患肢平放,卧床制动2周。

第二十一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尿失禁(看书页,是一个考点,了解一下)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的重要症状是疼痛。

泌尿系统常见的检查技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看书页

泌尿系统损伤以男性尿道损伤最多见。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失调患者的护理

三种不同类型缺水的护理措施:13页

(1)高渗性缺水: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钾溶液

(2)低渗性缺水: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3)等渗性缺水:可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

酸碱平衡与调节

⑴血液缓冲系统

⑵呼吸调节

⑶肾调节

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必须遵循的原则:19页

⑴尿畅补钾:每小时尿量大于40ml或每日尿量大于ml方可补钾

⑵浓度不高:静脉滴注液体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L

⑶速度勿快:溶液应缓慢滴注,输入钾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及成人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60滴/分

⑷总量限制:一般每天补钾40~80mmol

降低血钾浓度:20ye

1.促使K﹢转入细胞内

①输注高渗性碱性溶液

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

③对于肾功能不全

2.促使钾排泄

3.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能缓解K﹢对心肌的*性作用

代谢性酸中*患者的临床表现:25

轻症时常被原发病所掩盖而无症状

重症:⑴最突出的表现时呼吸深而快

⑵H﹢增高可抑制脑细胞代谢活动

⑶H﹢增高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

⑷患者常有对称性肌张力减弱

⑸因酸中*时H﹢增高

代谢性酸中*患者的护理措施:26

1.观察病情

2.清除或控制导致代谢性酸中*危险的因素

3.及时补液

4.使用碱性溶液注意事项:

①5%碳酸氢钠不必稀释,可直接静脉滴注,但滴速应缓慢;

②碱性溶液宜单独滴入,其中不加入其他药物;

③补给5%碳酸氢钠时,应从患者补液总量中扣除等量等渗盐水,以免补钠过多;

④酸中*时血离子化钙(Ga2﹢)增多,血K﹢亦增多,故常掩盖低钙血症或低钾血症,在补充碳酸氢钠后应注意观察缺钙或缺钾症状发生,并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章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

34页血流动力学检测

1.中心静脉压(CVP):CVP正常值为5~10cmH?O。低于5cmH?O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5cmH?O表示心功能不全;高于20cmH?O则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应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测量,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右心室的压力。正常值为0.8~2.0kPa(6~15mmHg).PCWP低于正常值,提示血容量不足(比CVP敏感);PCWP高于正常值,提示肺循环阻力增加,如肺水肿。因此,若发现PCWP增高,即使CVP正常,也应限制输液量,以免发生肺水肿。

休克的护理措施:改善组织灌注(之用药护理)39

1.浓度和速度

2.严防药液外渗

3.停药护理

4.强心药观察

表休克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34

分期

程度

神志

口渴

皮肤黏膜

脉搏

血压

体表血管

尿量

估计失血量

色泽

温度

休克代偿期

轻度

神志清楚伴有痛苦表情,烦躁不安

口渴

苍白

四肢湿冷

次/分以下,有力

收缩压正常,舒张压增高,脉压<20mmHg

正常

正常或减少

20%以下(ml以下)

休克抑制期

中度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迟钝

很口渴

口唇及肢端发绀

四肢冰冷

~次/分

收缩压70~90mmHg,脉压更小

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少于30ml/h

20%~40%(~0ml)

重度

意识模糊,

神志不清,昏迷

非常口渴,但可能无主诉

全身皮肤发绀,甚至瘀点、瘀斑

四肢厥冷

速而细弱或摸不清

收缩压在70mmHg以下或测不到

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

少于20ml/h或无尿

40%以上(0ml以上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主要表现:

①体温>38.5℃或36℃;

②心率>90次/分;

③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32mmHg(4.3kPa);

④白细胞计数>12×10*9/L(乘以10的九次幂)或以<4×10*9/L(乘以10的九次幂),或未成熟白细胞>10%。SIP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休克及MODS。

中心静脉压、血压与补液的关系38页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处理原则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舒张血管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第四章麻醉患者的护理

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不同,临床麻醉的分类如下:

1.全身麻醉

2.局部麻醉

3.椎管内麻醉

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麻醉前用药:

1.目的:

①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及恐惧心情,使患者情绪稳定,平稳地接受麻醉和手术;②提高痛阈,增强麻醉药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抑制局麻药*性反应;

③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减少呼吸道腺体的分泌,有利于保持呼吸道畅通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2.常用药物:①安定镇静药:常用地西泮

②催眠药:常用苯巴比妥那

③镇痛药:常用药物哌替啶

④抗胆碱药:常用药物有阿托品0.5㎎和东莨菪碱0.3mg。

引起局麻药物*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

1.一次用量超过患者的耐受量;

2.药物浓度过高;

3.作用部位血液循环丰富,药物吸收过快;

4.不慎将药物勿注入血管内;

5.患者因体质衰弱、特殊体质等原因而耐受力降低;

6.药物间相互影响使*性增高。

局麻药*性反应的预防:

1.麻醉前使用巴比妥类、地西泮抗组织胺类药物,以提高*阈值。

2.限制麻醉药剂量,一次用量普鲁卡因不超过1g,利多卡因不超过0.4g,丁卡因不超过0.1g。

3.注药前回抽无血方可注药,以防注入血管。

4.如无禁忌,局麻药内可加入肾上腺素,以促使局部血管收缩,减慢局麻药的吸收,减少*性反应的发生,并能延长麻醉时间,但不能用于指(趾)、阴茎神经组织麻醉和高血压、心脏病、老年患者。

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用药部位酌减剂量。

局麻药分类:

1.脂类局麻药:脂类的代谢主要在血浆内被水解或被胆碱酯酶所分解;脂类局麻药所含的对氨基化合物可形成半抗原,引起超敏反应。(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2.酰胺类局麻药:酰胺类在肝内被酰胺酶水解而代谢;酰胺类局麻药不能形成半抗原,故引起超敏反应者极为罕见。(利多卡因、丁哌卡因、罗哌卡因、甲哌卡因、依替杜卡因、丙胺卡因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麻醉中、麻醉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52页)

并发症:1.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

2.呼吸抑制

3.恶心、呕吐

4.腰麻后头痛:是腰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多发生于腰麻后1~3天。特点是抬头和坐起时头痛较剧,平卧时减轻或消失。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腰椎穿刺后脑脊液由穿刺针眼漏人硬膜外腔,导致颅内压降低,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麻醉用药含有杂质或无菌技术不严格造成蛛网膜下腔感染等

5.尿潴留: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有局麻药使膀胱逼尿肌的神经暂时性受到抑制,下腹部或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后切口疼痛不敢排尿,以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等。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和护理(54)

并发症:1.全脊髓麻醉(简称全脊麻)是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

2.局麻药*性反应:

3.血压下降

4.呼吸抑制

5.硬膜外水肿

全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1.反流与误吸:①由于患者的意识、咽喉部反射消失,一旦有反流物即可发生误吸。

②手术麻醉前应严格禁饮禁食,减少胃内容物。饱胃患者需要全麻时,应首选清醒气管内插管,可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

2.呼吸道梗阻:①上呼吸道梗阻:指声门以上的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机械性梗阻,如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喉痉挛等。

②下呼吸道梗阻;指声门以下的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支气管痉挛等。

3.通气量不足

4.低氧血症:患者吸空气时,SpO?<90%,PaP?<60mmHg或吸纯氧时PaO?<90mmHg,即可诊断低氧血症。

5.低血压:麻醉期间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低于80mmHg者应及时处理。

6.高血压:指麻醉期间舒张压高于mmHg、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或高于mmHg。

7.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期前收缩多见。

8.高热、惊厥和抽搐:常见于小儿麻醉

9.苏醒延迟或不醒

全麻麻醉恢复期护理:(61)

1.安置合理体位:全麻后未完全清醒时应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和脉搏平稳后,可根据手术部位改为其他卧位。

2.密切观察病情

3.呼吸功能的维护

4.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5.保持正常体温

6.防止意外伤害

7.评估麻醉苏醒进展情况

8缓解疼痛

癌痛的止痛方法(药物止痛/术后镇痛3阶梯疗法,原则):64

(①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顺序使用。)

*即第一阶段:主要针对轻度疼痛的患者,选用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第二阶段:主要适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若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无效,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曲马多等。

*第三阶段:主要拥堵中度和剧烈性癌痛的患者,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

(在癌痛中治疗中,加入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要的用量和副作用。常用的辅助药有: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弱安定药,如艾斯唑仑和地西泮等;强安定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利多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②一般以口服为主③按时服药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剂量个体化)

术后镇痛一般护理:

1.术前宣教

2.检查PCA泵

3.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4.局部穿刺部位的护理

5.皮肤护理

6.术后镇痛期间的指导

术后镇痛并发症的护理:66

1.恶心、呕吐:由于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兴奋延髓的化学感受器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呕吐时要注意伤口护理。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2.呼吸抑制:在各种与阿片类药物相互关的副作用中呼吸抑制是最致命的

3.皮肤瘙痒:多由吗啡诱发组胺释放引起。可应用抗组胺药物或炉甘石洗涤涂擦,以缓解症状。遵医嘱应给予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如苯海拉明或非那根。

4.抑制肠蠕动:应指导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活动,如增加翻身次数或床边活动、热敷腹部等增进肠蠕动,严重腹胀的患者可持续胃肠减压或者肛管排气。

5.尿潴留:尿潴留是吗啡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方法:术后使用PCA泵的患者常规留置尿管,拔尿管的实际应选择在停止在镇痛泵后。

第五章围手术期患者护理

手术分类:

1.按手术的时限分类:①择期手术

②限期手术

③急症手术

2.按手术目的分类:①诊断性手术

②治疗性手术

③姑息性手术

④美容性手术

3.按手术范围分类:大、中、小、微创手术。

手术前护理措施(手术前常规准备72)

1.*呼吸道准备

2.*胃肠道准备

3.排尿练习

4.手术区皮肤准备

5.休息

6.手术日晨护理

7.其他准备

呼吸道准备:

①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的方法;

②吸烟者术前禁烟两周以上,以免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而阻塞气道。;③已有肺部感染者,术前3~5天起应用抗生素;

④痰液粘稠者,可用雾化吸入,每日2~3次,并配合叩背排痰;

胃肠道准备:

①饮食管理:胃肠道手术患者应在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6小时禁饮;

②留置胃管或洗胃:幽门梗阻患者手术前3天每晚以温生理盐水洗胃;

③灌肠

④大肠手术的患者:术前3天起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

手术区皮肤准备:

①皮肤准备的目的是防止手术后切口感染;

②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

③以术前2小时内进行皮肤准备,皮肤的准备应连续进行三天。

不同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范围:

①颅脑手术: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头发,保留眉毛;

②颈部手术: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③乳房手术:上自锁骨上部,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两侧至腋后线。

④胸部手术:上至锁骨上部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以上;

⑤上腹部手术:上至乳头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⑥下腹部手术: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前内侧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⑦腹股沟区手术:上至脐水平线,下至大腿上?内侧,两侧至腋后线,包括大会阴部,剔除阴毛;

⑧肾手术:上至乳头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超过中线5CM以上;

⑨会阴及肛周手术:上至骼前上棘,下至大腿上?,包括会阴及臀部,剔除阴毛。

⑩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包括上、下方各20cm以上,一般超过远、近关节或为患侧整个肢体;

手术日晨护理:

①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②检查手术野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

③遵医嘱术前半小时给予术前用药

④取下患者的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给予妥善保管

⑤进入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⑥将手术需要的物品,如病例、X线片、CT片、MRI片、术中特殊用药和引流瓶等,随患者一起带入手术室

⑦认真填写手术腕带并佩戴在患者的手腕上

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岗位和工作:

①手术护士: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全过程中所需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手术中其工作范围只限于无菌区,站在器械台旁,其他工作还包括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等。

②巡回护士:其工作范围是在无菌区外,主要任务是台下负责手术全过程中器械、布类、物品和敷料的准备和供给,主动配合手术和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完成输液、输血及手术台上特殊物品、药品的供应。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普通器械的处理:

按照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消*→干燥→保养的程序处理。对有关节、齿槽和缝隙的器械和物品,应尽量张开或卸后进行彻底洗刷。

安置手术体位的要求:

①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骨性突出处要衬海绵或凝胶软垫,以防压伤;

②手术部位应得到充分显露,并利于术者操作;

③呼吸道要通畅,呼吸运动不能受限;

④大血管不能受压,以免影响组织供血和静脉回流,如肢体需固定时要加软垫,不可过紧;

⑤重要的神经不能受压或牵拉损伤,如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下肢要保护腓总神经不受压;俯卧位时小腿要垫高,使足尖自然下垂。

常见的手术体位:

①仰卧位:(最常用。适用于腹部、颌面部、颈部及乳腺等腹部侧面手术)

②侧卧位:(适用于胸部、腰部及肾手术)

③俯卧位:(适用于脊柱及其他背部大手术)

④膀胱截石位:(适用于会阴部、尿道及肛门手术)

⑤半坐卧位:(适用于鼻及咽部手术)

手术后安置患者的体位:

①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误吸;

②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取去枕平卧或头低卧位6~8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渗使颅内压降低而至头痛;

③硬脊膜外腔麻醉者:平卧6小时后根据手术部位安置体位;

④颅脑手术者:无昏迷或休克者,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⑤颈、胸手术者:取半高卧位,以利于呼吸和有效引流。

⑥腹部手术者:取低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便于引流,并可使腹腔渗血渗液流入盆腔,避免形成隔下脓肿;

⑦脊柱或臀部手术者:取卧位或仰卧位;

⑧腹腔内有污染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改为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

⑨*休克患者:取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中凹位或平卧位;

⑩肥胖患者可取侧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原则:

①明确无菌区域

②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③保护皮肤切口

④正确传递物品和调换位置

⑤污染手术的隔离技术

⑥减少空气污染:(参观手术人员应距离手术人员30cm)

手术区皮肤消*:

①消*范围:手术范围应至少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20cm的区域。如手术时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适当扩大消*范围。

②一般皮肤消*应从手术切口开始向周围涂擦,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皮肤消*应由外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处涂擦。消*中药液不能浸蘸过多,以免引起周围皮肤黏膜的刺激与损伤;已解除消*范围边缘或污染部位的药液纱球,不能回擦。

对于非腹部患者的饮食护理:

①体表或肢体手术,全身反应较轻者,术后即可进食;

②手术范围较大,全身反应明显者,待反应消失后方可进食;

③局部麻醉者,若无任何不适,术后即可进食;

④椎管内麻醉者,若无恶心、呕吐,术后3~6小时可进食;

⑤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方可进食。

手术切口可分为三类:

①清洁切口(I类切口)

②可能切染伤口(II类切口)

③污染切口(III类切口)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

①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

②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③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

胸、腹带包扎的作用:各种胸、腹部大手术后,尽早使用胸、腹带包扎,具有加压固定胸、腹部,减轻因胸、腹壁的震动而导致的伤口疼痛和切口张力过大的作用,以减轻局部水肿、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

引流管护理:

①分别标记

②妥善固定

③保持通畅

④无菌操作

⑤观察记录

*手术后常见的六种不适:

①切口疼痛

②发热

③恶心、呕吐

④腹胀

⑤呃逆

⑥尿潴留

术后六种并发症:

①术后出血

②切口感染

③切口裂开

④肺部感染

⑤尿路感染

⑥血栓性静脉炎

*术后六种并发症的表现及护理:()

①术后出血:表现:1)术后少量出血者,仅表现为伤口敷料渗血或引流管引出少量血液;急性大出血时,患者常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持续加快、脉压缩小及尿量减少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2)腹腔内出血进行腹膜腔穿刺时可抽出血性液体,胸腔术后引流出血量每小时持续超过ml或胸部x线平片显示胸腔积液证征像等,均可明确诊断。

护理: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颜色变化

3)慢性、少量出血时,加压包扎或全身应用止血剂即可止血

4)出血量大时,应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血或血浆,做好再次手术止血准备

②切口感染:表现:患者表现为术后3~5日切口疼痛或减轻后又加重,切口局部有红、肿、热、压痛或波动感等,伴有体温升高,脉搏加速和白细胞计数增高。

护理:1)术后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炎症早期仅有红肿时,予以局部热敷或理疗,使用有效抗生素;

2)炎症明显或脓肿形成以后,应拆除部分缝线,伤口敞开引流,定期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

③切口裂开:表现:1)多见于腹部和临近关节处

2)时间:术后1周或拆线24h内

3)突然腹压增加或屈伸力度大,自觉切口剧痛或松开感。

护理:1)营养不良及年老体弱病人加强营养支持。

2)减张缝线基础上用腹带

3)消除慢性腹内压增加因素

4)腹部切口完全裂开处理,肠脱管

④肺部感染:表现:术后患者体温增高,超过38℃,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及体液失衡等。

护理:1)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维持每日体液摄入量在0~ml;

2)术后卧床期间鼓励患者每小时重复做深呼吸5~10次,协助翻身、叩背,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

3)教会患者保护好切口和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

4)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尽早下床活动

5)痰液黏稠者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

⑤尿路感染:表现: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有时伴有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下尿路)

2)急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肾区疼痛等。(上尿路)

护理:1)术前训练床上排尿;

2)指导患者术后自主排尿;

3)出现尿潴留及时处理,若残余尿量在ml以上,需留置尿管,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4)鼓励患者多饮水,使每天尿量保持在0ml以上,以利于冲洗尿路;

5)观察尿液并及时送检,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⑥血栓性静脉炎:表现: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表现为小腿腓肠肌轻度疼痛和紧束感,继之出现凹陷性水肿,沿静脉行走皮肤发红、发热、肿胀,局部压痛半体温升高,并可摸到索条状变硬的静脉。

护理:1)严禁经患肢静脉输液,严禁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引起栓塞;

2)抬高患肢、制动,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配合理疗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3)深静脉血栓形成者。遵医嘱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溶液,以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

4)血栓形成3日内,遵医嘱使用溶栓剂(首选尿激酶)及抗凝剂(肝素——静滴、华法林——口服)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加强出、凝血时间的检测。

第六章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

外科感染的分类?

1.按病程分类:

①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内

②慢性感染:病程超过两个月

③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3周至2个月之间的感染。

2.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①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

②特异性感染

3.按发生情况分类:

①按病菌侵入时间分类:伤口直接污染造成感染称原发性感染;伤口愈合过程中称为继发性感染。

表格(看书);常见化脓性致病菌及临床特点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体表与较表浅的化脓性感染均有局部疼痛和触痛,皮肤肿胀、发红、温度升高,还可出现肿块或硬结。

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共性临床表现?

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

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④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疸或皮下出血、瘀斑等。

破伤风患者的并发症有哪些?

①窒息

②肺部感染

③酸中*

④循环衰竭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①潜伏期: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最短的少于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或数年。

②前驱期:症状有乏力、头晕、头痛、咀嚼肌紧张和酸胀,烦躁不安等。一般持续12~24小时。

③发作期:破伤风发作期表现为肌肉强直性收缩(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和痉挛。

气性坏疽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潜伏期:发病一般在伤后1~4天;潜伏期最短为8~10小时;最长可至伤后5~6日。

②局部症状:1.“胀裂样”剧痛,使用止痛剂不能缓解;

2.患者肿胀明显,多呈进行性加剧;

3.伤口周围的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成紫红,紫黑,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可触及捻发感。

4.伤口处有恶臭的、夹有气泡的浆液性或血性液体流出。

5.伤口处肌肉坏死,呈暗红或土灰色。

③全身症状:中*症状或中*性休克。

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

2.密切观察病情:警惕中*性休克的发生。注意伤口周围组织的肿胀情况、皮肤色泽变化及伤口分泌物的性质。

3.疼痛的护理:对疼痛难以缓解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剂。

4.降温

5.伤口护理: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1: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6.高压氧疗法的护理:一般可用2.5~3个绝对大气压,在3日内进行七次治疗。每次2小时,间隔6~8小时。

7.合理应用抗生素:首选大剂量青霉素(0万U/d),同时静脉注射头孢哌酮、甲硝唑等药。

8.心理护理

9.健康教育

第七章损伤患者的护理

创伤分类?

1.按皮肤完整性分类:①闭合性创伤:挫伤、扭伤、挤压伤、冲击伤(爆震伤)。

②开放性创伤:擦伤、刺伤、切割伤、裂伤、撕脱伤、火器伤。

2.按受伤部位分:颅脑、颌面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脊髓和四肢损伤等。

3.按受伤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

紧急急救的护理措施?

1.通气:清理口鼻分泌物、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采取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和止血带法进行止血。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时间,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2~3分钟,以恢复远端血运。

3.包扎:有伤口者,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床单、衣物等包扎封闭伤口,以免减少感染;若有腹腔内脏器脱出,不要轻易回那纳,应先用合适的容器扣盖伤口,4.固定:有骨折者,最好使用夹板固定,若无夹板可就地取材,用树枝、木棍、板条等固定,必要时可用患者自己的躯体进行固定,如上臂骨折时,将上臂捆绑固定于侧胸壁,下肢骨折时,可两腿并拢,将患肢与健肢捆绑在一起进行固定。

5.止痛:疼痛严重者,应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6.补液:有失血或体液丢失者,应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快速扩充血容量,必要时两路静脉同时补液。

7.运送:经上述初步处理后,再平稳的转送患者。转送途中应继续保暖、止痛、给氧、补液等措施,以保证病情稳定,预防休克的发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烧伤的临床分期: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2.感染期

3.修复期

4.康复期

防治烧伤休克的措施?

早期补液方案:针对II度、III度烧伤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总量=1.5ml(儿童1.8ml,婴儿2.0ml)×体重(Kg)×烧伤面积(%)+0ml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总量=0.5×1.5ml(儿童1.8ml,婴儿2.0ml)×体重(Kg)×烧伤面积(%)+0ml

第八章肿瘤患者的护理

肿瘤的临床分期?

①早期:肿瘤小,局限于原发组织,无转移。

②中期:较大,侵犯所在器官的各层,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

③晚期:广泛侵及所在器官并侵袭邻近组织器官,有局部或远处转移。

肿瘤患者化疗禁忌症有哪些?

①年老、营养状况差、恶病质;

②白细胞低于3×10?/L,血小板低于80×10?/L;

③骨髓转移

④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肝功能障碍;

⑤血浆蛋白低下或贫血。

肿瘤患者放疗禁忌症有哪些?

①晚期肿瘤,伴严重贫血、恶病质者;

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L,血小板低于50×10?/L者;

③合并各种传染病,如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者;

④有严重的心、肺、肾、肝功能不全者;

⑤接受放疗的组织器官已有放射性损失者;

⑥对放射线中度敏感的肿瘤已有广泛远处转移或经足量放疗后近期内复发者。

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

①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措施:是指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

目的:降低发病率;

②二级预防:措施:指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为对象进行选择性筛查;

目的: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早期发现恶性肿瘤为目的的普查工作;

③三级预防:是指治疗后的康复。包括提高生存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如何?

1.震惊否认期2.愤怒期3.磋商期(又称讨价还价期)

4.忧郁期5.接受期

放射疗法时对皮肤的反应?

1.一度:为干反应,出现红斑、灼伤和刺痒感、脱屑;

2.二度:为湿反应,有充血、水肿、水疱、渗出、糜烂;

3.三度:为溃疡形成或坏死,难以愈合。

常见一度反应,少见二度反应,禁忌出现三度反应。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适应症(静脉选择,首选右侧)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

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血液制品(如全血、血浆、血小板等)者;

3.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

4.需要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

5.需要每日多次静脉抽血检查者;

PICC置管的禁忌症

1.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

2.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3.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史;

4.局部组织因素,影响导管稳定性或通畅者;

第九章颅脑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①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

②12~14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

③9~11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

④8分以下,表示昏迷;

⑤最低分为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对呼吸功能障碍者,应立即气管插管行人工辅助呼吸。

②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ml、地塞米松10㎎,呋塞米40㎎静脉注射,以暂时降低颅内压,纠正脑组织灌注不足。留置导尿管观察脱水效果。

③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同时迅速做好术前检查和手术前准备。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引流管:使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②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不超过ml为宜。

③保持引流通畅:颅内压低于~㎜H?O。

④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

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⑥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天。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熊猫眼征)、球结膜下(兔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部(Battle征)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乳突部、枕下部、咽喉壁

少见,偶有第IX~XII对脑神经损伤

颅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页)

①严格消*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②保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期闭合。

③加强耳鼻、呼吸道护理,预防颅内感染。

④饮食护理

⑤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的方法。

⑥观察有无脑损伤和颅内压异常

⑦心理护理

⑧健康教育

注意:1.脑脊液外漏时,维持特定体位,半卧位,头偏向患侧。如果多,平卧位,头稍抬高。

2.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动作均可增高颅内压,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所以注意避免上述动作。

3.且禁止抠鼻、挖耳,严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

4.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脑外伤时,患者鼻腔、耳道流出淡红色液体。

脑脊液病人的康复指导

①避免打喷嚏用力咳嗽,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空气逸入颅内引起外伤性气颅或感染。

②禁止冲洗滴药,避免严重深塞,可在鼻前庭或外耳道放一干棉球。

③持续半卧位至脑脊液漏停后3~5天。

根据瞳孔变化提示病情:

①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②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失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或临终状态;

③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可能为脑桥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④双侧瞳孔大小形状多变、对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或异位,提示中脑损伤;

⑤眼球不能外展且有复视,多为展神经损伤;

⑥眼球震颤常见于小脑或脑干损伤。

责任护士九知道

①基本情况

②医学诊断

③既往史

④阳性检查指标及特征

⑤饮食、睡眠、排泄

⑥主要用药、药理作用

⑦护理相关问题

⑧并发症的预防

⑨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第十章胸部疾病患者的护理

不同类型气胸的急救原则

①开放性气胸:使用凡士林纱布或衣物封闭胸壁伤口,外用胶布或绷带加压包扎,是开放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

②张力性气胸:迅速穿刺排气。急救时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用粗针头穿刺。

血胸的出血来源:

①肺组织裂伤出血

②胸壁血管破裂出血

③心脏或大血管

注意:血胸发病原因多因胸部损伤所致。

血胸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量

①少量(成人出血量在ml以下),症状一般不明显

②中量(出血量在~0ml)

③大量(出血量在0ml以上)血胸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

进行性血胸的诊断依据:

①症状逐渐加重,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经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

②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下降;

③胸腔穿刺抽血后积血又迅速增加,或抽出的血液迅速凝固,或因血凝固而抽不出血液,但连续胸部X线检查显示胸腔阴影继续增大;

④胸腔闭式引流后,引流血量连续3小时,每小时超过ml。

胸膜腔封闭式引流的装置:

①单瓶水封闭式引流:长管一端至水平面下3~4㎝。

②三瓶水封闭式引流:下端插入液面10~15㎝。

③双瓶水封闭式引流

胸导管插管位置:

①液体处于胸膜腔下部,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

②气体多积聚在胸膜腔的上部,常选择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行引流;

③脓胸常选在脓液积聚的最低位进行引流。

拔管指征与方法:

①无气体溢出

②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

③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

④患者无呼吸困难

*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1.全肺切除术后患者的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以保证术后患侧胸壁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纵膈移位。

2.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ml,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膈突然移位,导致心搏骤停。

全肺切除者,避免过度侧卧,可取1/4侧卧位。

24小时补液量应控制在0ml以内,速度宜慢,以20~30滴/分钟为宜。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①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仅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称“三感一痛”。

②中晚期: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食管癌术前胃肠道准备:

①饮食:术前3日改流质饮食,术前1日禁食;

②术前1周遵医嘱给予患者分次口服抗生素溶液;

③冲洗胃及胃管

④肠道准备:术前2日进食无渣流质,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或全肠道灌洗后禁饮禁食。

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出血

②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5~10日,病死率高达50%。

③乳糜胸

房间隔缺损分类:①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②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的是中央型(卵圆孔型)。

病理生理: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出现右心房向左心房的逆流,引起发绀,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最终可因右心衰竭而死亡。

房间隔缺损的术前护理:

①注意休息

②充分给氧

房间隔缺损的术后护理:

①有效镇痛

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急性左心衰竭

2.心率失常

③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

甲亢的临床典型表现: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常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②甲状腺肿大

③眼征

基础代谢率测定:需在清晨、空腹、静卧时测定。

计算公式: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正常值为±10%。

+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甲亢的手术适应症:(哪些甲亢患者需要手术)

①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

②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③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的甲亢;

④药物治疗无效

⑤妊娠早、中期的甲亢患者

甲亢的术后并发症(页)

①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手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

②喉返神经损伤

③喉上神经损伤

④甲状旁腺损伤:多在术后1~2日出现;

⑤甲状腺危象: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甲状腺危象如何处理?

①碘剂

②氢化可的松

③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④镇静剂

⑤降温

⑥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

⑦给氧

⑧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制剂

注意:1.甲状腺危象表现为术后12~36小时内出现高热(>39℃)、脉快而弱(>次/分)、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泻。

2.预防甲状腺危象的关键在于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使患者基础代谢率降至正常范围后再手术。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①乳头状腺癌

②滤泡状腺癌

③未分化癌

④髓样癌

第十二章乳房疾病患者的护理

乳腺癌的主要身体状况(临表)

①乳房肿块:早期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外上象限最多见。

②乳房形态改变:有“酒窝征”,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③转移征像:乳腺癌淋巴转移最初多见于腋窝,少数散在、肿大淋巴结;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血行转移)

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皮肤如湿疹样。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看书页)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锻炼:

①术后24小时内:主要活动手指和腕部,可做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

②术后1~3日: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小范围的前屈、后伸运动(前小于30°。后小于15°)

③术后4~7日: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④术后1~2周:可手指爬墙、梳头等动作、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第十三章急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继发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

①腹内脏器穿孔、破裂

②腹内脏器绞窄及炎症扩散

急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①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是腹痛,以原发病变部位较为显著;

②发热:如果脉搏增快而体温反而下降,多为病情恶化的征象,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③触诊时,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是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听诊时,肠麻痹时肠鸣音可完全消失;

腹腔脓肿的临床表现:

①膈下脓肿:表现特点是全身症状明显而局部症状隐匿;

②盆腔脓肿:表现特点是局部症状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有膀胱刺激征;

腹腔穿刺:

①诊断性腹腔穿刺。正确率较高,阳性率可达90%以上。

②穿刺的进针点:脐和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者经脐水平线于腋前线相交处作为穿刺点。

对于腹膜炎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措施?

①*体位:无休克时,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渗出液积聚在盆腔因为盆腔脓肿中*症状较轻,也便于引流处理。

②进食

③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膨胀,改善胃肠壁血运,减轻胃肠内容物通过破口漏人腹腔,是治疗腹膜炎的重要治疗措施。

④静脉输入晶胶体液

⑤补充热量与营养

⑥抗菌素的应用

⑦镇痛*:对于诊断已经明确,可适量应用杜冷丁或吗啡止痛。但诊断尚未确定,患者还需观察时,不宜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术前护理)

1.体位:取半卧位,促使腹腔内渗出液流向盆腔,有利于局限炎症和引流,以减轻中*症状;

2.禁食、胃肠减压

3.对症处理、减轻不适:已经确诊、治疗方案已定者,可用哌替啶类止痛剂;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暂不用止痛剂。

4.合理运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是比较合理的。

5.维持尿量30~50ml。

胃肠道穿孔者禁食、留置胃管减压的目的是:

①抽出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

②减少消化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

③减少胃肠内积气、积液;

④改善胃肠壁的血运;

⑤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吸收;

⑥促进胃肠道恢复蠕动;

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合理使用抗生素

②保证有效引流

③切口护理

注意:一般当引流量小时10ml/d,且引流液非脓性、患者无发热、无胀痛、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可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

腹部损伤的分类:

①开放性损伤

②闭合性损伤

腹部损伤的病理生理:

①实质性器官损伤:

1.脾破裂:是最常见的腹部损伤;脾破裂可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真性破裂三种。

②空腔脏器损伤:

1.胃、十二指肠损伤,则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引起严重的腹膜炎。

2.结肠损伤的发病率较小肠为低,但由于其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故腹膜炎出现较晚,但较严重。

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

①实质性脏器损伤:1.以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表现为主。

2.严重时血压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发展为重度休克。

②空腔脏器破裂:1.以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主。

2.最为突出的是腹膜刺激征,其程度因空腔脏器内容物不同而异。3.通常胃液、胆汁、胰液的刺激最强,血液最轻。

4.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时早期症状体征多不明显。

5.胃肠道破裂时腹腔内可有游离气体。

腹部损伤现场急救:

急救时应分清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危及生命因素如心跳骤停、窒息、开放性气胸、大出血等。对开放性腹部损伤应妥善处理伤口、初步包扎后,有内脏脱出者。

腹部损伤的急救护理措施:

①心肺复苏,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合并有张力性气胸,配合医师行胸腔穿刺排气;

③止血;经静脉采血行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④迅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根据医嘱及时输液,必要时输血;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⑥对有开放性腹部损伤者,妥善处理伤口,如伴腹部脏器或组织自腹部伤口突出,可用消*碗覆盖保护,切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强行回纳。

第十四章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①腹壁强度降低

②腹内压力增高

腹外疝的构成:

①疝环

②疝囊

③疝内容物

④疝外被盖

注意:疝内容物,以小肠最为常见。

腹外疝的临床类型:

①易复性

②难复性

③嵌顿性

④绞窄性

注意:当肠管嵌顿或绞窄时,可导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表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炳状

半球形,基地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在突出

疝块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上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侧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嵌顿性疝的处理(具备以下情况者可试行手法复位):

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复位方法是取头低足高位,用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以协助疝内容物回纳。复位手法必须轻柔,切记爆粗;如有肠梗阻或腹膜炎表现,应尽快手术探查;

疝带压迫法: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用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顶住疝环。

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法: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斜疝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深环。

腹股沟疝的三种手术方法:

①传统的疝修手术

②无张力疝修手术:1.缺点: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牵拉感、疼痛及

修补组织愈合差、易复发等;

2.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

③经腹腔镜疝修补术:1.经腹膜前法

2.安全经腹膜法

3.经腹膜腔内法

4.单纯疝环缝合法

注意:手术费用较高,目前临床较少;

疝术前护理:

①消除腹内压升高的因素:1.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症状;

2.吸烟者术前2周开始戒烟;

3.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②活动与休息:巨大疝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

③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的腹痛情况;

2.注意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

④完善术前准备:1.对年老体弱、腹壁肌肉薄弱或复发疝的患者,术前应加强腹壁肌肉锻炼。

2.术前两周停止吸烟;

3.术前半小时完成阴囊及会阴部的皮肤准备;

4.便秘者

5.送患者进入手术室

疝手术后护理:

①体位:患者回病室后取平卧位,次日可改为半卧位;

②活动:1.不宜过早活动,传统疝修补术后3~5日可离床活动。

2.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一般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3.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等患者可适当推迟下床活动;

③饮食护理:患者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饮食,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应禁食。

④防止腹内压增高: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

2.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肌内注射氨甲酰胆碱或针灸。

疝的并发症预防

①预防阴囊水肿

②预防切开感染:切口感染是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十五章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阑尾炎的4种病理类型: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④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有如下几种?

①炎症消退

②炎症局限性

③炎症扩散: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栓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症状:1.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发病早期可有厌食、恶心、呕吐;

体征:1.右下腹压痛: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Lanz点、Moois点、中立点;

2.腹膜刺激征象: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Blumberg征)和肠

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右下腹包块:应考虑阑尾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①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②腰大肌试验

③闭孔内肌试验

④肛门直肠指验

特殊类型阑尾炎患者的的临床特点:

1.新生儿急性阑尾炎:术前难于早期确诊,穿孔率可高达80%,死亡率也很高

2.小儿急性阑尾炎:其临床特点:

①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

②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

③穿孔率较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高。

3.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特点:

①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其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却

很重,体温和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②由于动脉硬化,阑尾穿孔后易扩散为弥漫性腹膜炎。

4.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炎症发展易致流产或早产。

5.慢性阑尾炎:在右下腹可触及阑尾条索。X线钡剂灌肠透视检查,可见阑尾

不充盈或充盈不全。

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包括:

①一般治疗

②抗生素治疗:非手术治疗的重点是抗生素的应用。重型阑尾炎(坏疽或穿孔性)主张采用第三代头孢霉素加甲硝唑联用效果好。

③止痛药应用:止痛剂的应用适用于已决定手术的患者;观察期间、体弱的患者应禁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注意: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同意手术的单纯性炎症,或急性诊断尚未确定、和阑尾周围脓肿已形成等手术禁忌者。

根据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类型而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缝合。

②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若腹腔有脓液,用湿纱布蘸净脓液后关闭腹膜。注意保护切口。

③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切除阑尾。冲洗切口,一期缝合。

④阑尾周围脓肿:先行非手术治疗或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3个月后再进行手术切除阑尾。

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与术前护理的护理措施:

1.对症护理:①高热者应采用物理降温;

②疼痛明显者给予针刺,但禁用吗啡或哌替啶,以免掩盖病情;已确定手术时间者,可给予适量的镇痛剂。

③便秘者可用开塞露,禁忌灌肠和使用泻剂,

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腹腔脓肿: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

常见的部位有盆腔、隔下或肠间隙等处。

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愈后其复发率很高。

②化脓性门静脉炎:病情加重会发生感染性休克和脓*症,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干脓肿。有效的治疗是行阑尾切除,同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时检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②体位:麻醉恢复后平稳者,改为半卧位,以降低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并可预防隔下脓肿形成。

③饮食

④*术后一周内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

⑤早期活动

⑥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⑦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内出血: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而引起系膜血管出血。

2.切口感染: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3.粘连性肠梗阻:也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4.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时可复发炎症,仍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也偶见术中未能切除病变阑尾。症状较重时应再次手术切除阑尾残株。

5.粪瘘:发生的原因有残端结扎线脱落。

第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外科治疗的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适应症有: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

②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③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④胃溃疡恶变

⑤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发病原因:

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

③胃黏膜屏障受损

④遗传、吸烟、心理压力、咖啡因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非手术治疗适应症:

①空腹状态下溃疡穿孔,症状轻,腹膜炎症较局限;

②患者症状轻,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症状及休克;

③无出血、幽门梗阻及恶变等并发症。

第十七章肠梗阻的患者护理

肠梗阻的身体状况:(临床表现)

症状①腹痛

②呕吐

③腹胀

④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体征①视诊: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腹胀、肠型和异常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则呈均匀性全腹胀。

②叩诊:绞窄性肠梗阻,移动性浊音

③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多无明显全身性改变,晚期有唇干舌燥等脱水体征。严重脱水或绞窄性肠梗阻时,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中*性休克征象。

肠梗阻的病因:

①机械性肠梗阻

②动力性肠梗阻

③血运性肠梗阻

第十八章结肠、指肠和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十九章肝胆胰疾病患者的护理

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

其基本原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的病理生理:

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体位改变至结石移位嵌顿于胆囊颈部,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强烈收缩而发生胆绞痛。

临床可出现胆囊炎、胆管炎或梗阻性*疸。

胆囊炎的身体状况:

①上腹隐痛:伴嗳气

②胆绞痛:具体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剧痛难忍,并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③Mirizzi综合征:B超可见胆囊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

①结石反复发作引起临床症状

②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

③慢性胆囊炎

④无症状,胆结石已充满整个胆囊

注意: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首选LC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伤口小、恢复快、瘢痕小等特点。

胆囊结石术前护理:

①疼痛护理:遵医嘱予消炎利胆,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②合理饮食:进食低脂饮食

③LC术前的特殊准备:1.皮肤准备

2.呼吸道准备

胆囊结石LC的术后护理:

①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②高碳酸血症的护理:常规予低流量吸氧,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

①腹痛:发生在剑突下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

②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1℃,呈弛张热。

③*疸

注意:表现为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与高热及*疸。

肝外胆管结石的常用手术方法有:

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②胆肠吻合术

③Oddi括约肌成型术

④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注意:胆管结石为手术治疗为主。

*T管引流护理

①妥善固定

②加强观察:观察并记录T管引流出胆汁的颜色、量和性状。

③保持引流通畅

④预防感染: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

⑤拔管:若无发热、腹痛、*疸等症状,造影后持续引流24小时以上。拔管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堵塞。若胆道造影后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保持T管6周以上,再取结石或其他处理。

胆管结石术前护理:

①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②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③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者肌肉注射维生素K?10mg。

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出血:腹腔内出血,多发正在术后24~48小时内。

护理措施:1..腹腔引流管引流血性液体超过ml/h、持续3小时以上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波动时,提示腹腔内出血;

胆管内出血表现为T管引流出血性胆汁或鲜血,粪便呈柏油样,可伴有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遵医嘱予以维生素K?1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

②胆瘘:若出现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瘘。

护理措施:1.引流胆汁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防止胆汁刺激和损伤皮肤。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Reynolds五联症)

①腹痛

②寒战及高热

③*疸、

④休克

⑤胃肠道症状

注意:立即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尽早降低胆管内压力,积极控制感染。手术力求简单、有效,多采用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措施:

①维持体液平衡:1.观察指标:

2.补液扩容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②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①单纯胆囊切除术

②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

③胆囊癌扩大根治术

第二十章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下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临床表现:

①下肢浅静脉扩张

②迂曲

③下肢沉重

④乏力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分期:

①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②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③第三期(坏死期)

注意: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

**(预防栓塞)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①卧床休息:禁止按摩患肢

②肺动脉栓塞: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第二十一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肾损伤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①焦虑和恐惧

②组织灌注量的改变

③疼痛

④有感染的风险

*肾损伤的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②休息

③病情观察

④维持体液平衡、保证组织有效灌注量

⑤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⑥术前准备

*临床症状的血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结石嵌顿造成急性梗阻,引起肾盂、平滑肌、输尿管强烈的蠕动和痉挛,损伤肾和输尿管黏膜,引起血尿。

*肾结石的相关因素

①高温环境下生活和工作

②饮水少

③尿液浓缩

④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过多

⑤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科护理学常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