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立夏来临,记住夏天不养心,秋冬留隐患
TUhjnbcbe - 2021/10/6 2:04:00

5月5日,时令立夏

心为君主之官,统摄五脏六腑。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则神清气爽。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夏季养心是养生保健的一大重点。

一、立夏,养心的时候到了!

我国自古以立夏作为夏季开端,5月5日是劳动节假期最后一天,也是今年的立夏。

一整个春天,我们一直在念叨着养肝,而立夏就在眼前,根据中医顺时养生的原则,我们养生的重点也需要适时的改变了,中医认为从立夏开始,整个夏季的养生重点应该是养心。

养心也得注重情绪调节:和春天类似,立夏也注重情绪的调养,不过春天是避免生气,避免肝气於滞....

而夏天则是避免情绪的剧烈变化,调摄情志。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降低机体免疫,影响起居饮食,引发各种疾病。故而立夏之际,以养心、宁神、助眠、通络为主线,谨防怒火攻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通泄自如。炎热的天气难免使人心情烦躁,但这时若能保持笑口常开,恬淡虚无,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使其保持正常状态。

且“春夏养阳”,养阳也重在“养心”,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养?

二、夏天不养心,秋冬留隐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段话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它告诉了我们夏天应该怎么做才能养好心,大意如下。

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到了盛夏达到高峰,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因此,此时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养心首要调情绪在中医里面,有“情志病”一说,情志泛指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正所谓:“心为君主之官”,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对身体的影响为大。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少人因大怒、大悲、恐惧等诱发身体的不适,所以善养心者必须节制情绪,切勿过激。

立夏以后,阳气逐渐旺盛,但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暮春的状态,春季肝气升发,情绪会有所影响。很多人会发现,春季经常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这与阴阳平衡有一定关系。所谓“心不乱则神安,神安则寐足”,就是说心里不胡思乱想,神志也会随心而静,自然也会睡得好。而睡眠的好坏,对五脏六腑均有影响。

夏天的3个月,人所处的环境茂盛秀丽,天地和谐,万物纷纷开花结果。衣食住行方面,晚上应该照常睡觉,不要折腾熬夜,白天早点起来,因为睡眠充足,早起精神反而更好。

然后就是要多晒太阳,让身体热一热,出出汗,同时哺育存储阳气。心里面有不良情绪要及时发泄,不要憋着。做好这些,对于接下来的秋冬季节,未来的生长生活均大有益处。

但事与愿违,现在的人大多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也很少愿晒太阳,走到哪里皆有空调冷气,这就完全违背了夏天的养长之道。

带来的结果就是,夏天可能会埋下疾病的种子,到了秋天,比如打摆子,长疟疾,身体忽冷忽热等等。也可能留下抑郁狂躁等精神心理方面的隐患,到了冬天人会面临更多的危险!

所以夏天养好心,实在非常的重要。

三、4大表现暗示心不好!

如果出现以下一些症状,可能表明心功能受损。

1、一躺下就气短!

患者平卧几分钟后出现气短,坐起后才可稍微缓解。此时应考虑可能出现了心衰。此时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同时排除肺源性疾病的可能。

、衣服和鞋子突然变紧!

衣服、鞋子变紧,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自己胖了,但对心脏疾病患者来说,可能提示心功能受损。这是由于心排出量血下降,肾脏血流量减少,排出体外水分减少,出现下肢浮肿、体重增加(尤其3天内增加超过公斤),需及时就医。

3、头昏头晕!

伴随血压明显偏低的头晕头昏,可能是心功能受损等所致,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应迅速就医。

4、焦虑不安!

正常人焦虑不安大多与情绪有关,而有人在情绪稳定时仍觉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这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一旦出现上述“伤心”症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应及时就医查明,遵医嘱排除相关疾病。明确诊断后应严格按照医嘱调理,兼顾艾灸辅助。

四、5大方法保护心脏!

1、“睡8”

起居有时。立夏之后应顺应季节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节生活节奏,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睡觉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睡眠时间。每晚睡足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有益心脏健康。所以夏天失眠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理和改善。

美国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睡眠时间(包括小睡在内),如果不到5小时,患心绞痛、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倍多。睡眠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可以在两周时间内,尽量做到每晚获得8小时高质量睡眠。

、“动10”

有氧运动。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若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故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瑜伽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每天至少中等强度运动10分钟。运动确实有益心脏,能使心脏病发病危险明显下降,这主要取决于运动的频率而不是时间。

每天运动底线是:“即使运动10分钟,也有益心脏健康”。如果每周身体活动60—90分钟,可以使心脏病危险降低一半。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以逐渐增加。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心肌缺血发作。

3、“吃6”

饮食清淡。夏季阳气上升,食用过多油腻、易上火食物,会引发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建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

此外大自然对人类的健康永远都有丰厚的馈赠,很多的植物对我们的心脏有强大的保护作用,下面简单给大家列举5种。

①金银花:被誉为“血管硬化新克星”,这主要是源于它富含绿原酸,能够预防斑块破裂,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效果显著。想当年,慈禧老佛爷也是非常喜欢这种植物,特别喜欢用它敷脸。三春期的金银花(即花还未开,花苞的状态)含有的绿原酸最多。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的使用金银花呢?最简单的就是泡水喝,但水温有要求,超过80度的水会影响其中绿原酸的含量,因此,建议使用70度左右的水,泡10-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另外,对于肝火旺盛的人而言,取适量金银花,加上10朵菊花、0粒左右的枸杞一起泡10分钟,坚持饮用,败火的效果极好。

②山楂:其中富含槲皮素,能有有效的扩张动脉血管,也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山楂的挑选有讲究,越酸的越好,表面有绿色小颗粒越多越好,这种的山楂含有的槲皮素也越多。

另外,山楂最好不与含金属物质一起食用,比如碳酸钙、镁剂、铝剂等,二者可以形成络合物,影响机体健康。

③丹参:能够增强心脏的耐受力,增强侧支循环,根据古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宫廷御医就使用丹参作为“*击症”(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

而现在,中医上照样使用丹参滴丸活血化瘀,作为预防冠心病发作的主要药材。取丹参15-0克放入水中煮约分钟,后加入檀香3-6克,放上冰糖后饮用,可以更好地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④银杏叶:它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甚至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就有了银杏树。银杏叶中富含*酮,*酮照样有预防心血管疾患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前面几种药材不同,银杏叶有小*,其中含有少量的氰化物,不能直接用来泡水,最好是买成品药,或者去药店里买经过处理的干银杏叶。

⑤三七:富含槲皮素和皂基,能够缓解血液粘稠,中医上讲它能够活血而不留淤,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溶解血小板性的血栓,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复苏效果明显。

如果用于心脏病的治疗,建议每天服用三七3-6克,如果仅仅是用于预防,量约1.5克左右就足够了。值得说明的是,孕妇、小孩因为肝火较旺,不宜服用三七。

⑥红豆:自古就被认为是养生佳品。古代李时珍,把红豆称作“心之谷”,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

红豆不仅颜值高,而且内外兼修。它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其粗纤维物质丰富,临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功效。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养心血。

推荐吃法:红豆养心汤

将g红豆煮烂打成浆,倒入锅里,加入百合0g、鲜山药片50g、小枣0枚、莲子30g、龙眼肉50g,小火煮0分钟后盛出。吃时,还可以放入一些蜂蜜和桂花,桂花趁着热气有扑鼻的香气。

4、“喝茶”

夏养心,“喝二茶”,护心脏、更健康!

心脏最怕喝水少,或者口渴猛喝水,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所以,夏季养心,可以泡上一杯养心茶,每日喝一点,保护心脏的同时,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动手做茶饮(一)——人参地节茶

取人参、百合、地节,蒲公英,苦荞,五种搭配在一起,碾碎做成人参地节茶,每日泡水代茶饮即可!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人参含有的人参皂甘,能强心气、补肺气。

百合有“蔬菜人参”之说,入心经,可养心安神,养阴润肺,增强抵抗力。

地节,又叫玉竹,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多脂,质柔而润,其含有多种甙类和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血管,延缓衰老等作用。

苦荞具有清热降火、降压、改善微循环的功效。蒲公英可清热去火,改善血液循环,并且性质微寒,可以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这五种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养护心脏健康,并且不用担心用人参而出现上火的问题,是日常养心不错的代茶饮!

动手做茶饮(二)——莲子心甘草茶

取莲子心克,生甘草3克,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

《本草纲目》记载莲子心“清心去热”。莲子心可改善心火内炽所致的烦躁不眠,配生甘草,则增强莲子心的泻心火除烦之功。《本草化义》亦指出:“甘草,生用凉而泻火。”

两者合用,可泻心火,则烦躁可除,睡眠得安。夏季,可适量服用!

禁忌:莲子心性寒,不适合长期服用。

5、"穴5"

心脏怕热,夏天炎热对心脏的威胁比较大。心血管对气温变化也很敏感,心经受热,可能出现心慌、憋闷、烦躁、失眠、神昏、血压升高等危险症状。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主神志。穴位按压可疏通经络,养心益神,有助睡眠。找心经上的这5大养心穴位:

①极泉穴:强心保养

位于腋窝顶点,有动脉搏动的地方,是强心保养穴,老人必揉之。擅长调理上肢麻木,半身不遂、心痛、胸闷、两肋胀痛、心中烦躁等。

极泉穴名解: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水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极泉位置最高,又为首穴,如君登极。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

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腔内除大量的脂肪(内含有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外,围绕腋动脉有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而针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本穴一般不炙。

()避开腋动脉:以一手按住搏动的动脉,在动脉的内后缘进针。

(3)不宜大幅度提插:因为腋腔内组织疏松,且腋静脉与深筋膜愈着,保持扩张状态,如不慎刺中血管,会造成血肿。避免刺伤腋窝部血管,引起腋内出血。意外及处理 形成血肿应立即退针,先冷敷后热敷,以促进血肿消散。

②少海穴:除烦降火

心在五行属火,夏日心火重,灭火必用水,正好可以找少海穴。此穴擅长调理肘关节屈伸不利、心痛、手臂麻木、手颤、心火、心烦、失眠等。

少海穴名解:

(1)少府。少,阴也。府,府宅也。该穴名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少冲穴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

()兑骨。兑,八卦中的口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在本穴为云集之状,如口中含水之象(口在人体中处于天部,即意天部之水),故名兑骨。

(3)心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云气,在本穴又为聚集之状,一方面水湿云气进一步气化上行天部,另一方面散热后的水湿又冷降于地,降地之水极为细小,为心经荥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因其温高热散,所散之热上炎天部,故本穴属火。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旋前圆肌、肱肌。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有贵要静脉,该静脉接受前臂正中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的注入。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贵要静脉的前方,穿前臂深筋膜,深进旋前圆肌,继穿正中神经(或其内侧)及其深方的肱肌。

理气通络,益心安神,降浊升清。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炎,尺神经麻痹;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胸膜炎;

3、运动系统疾病:落枕,前臂麻木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肘臂挛痛,下肢痿痹;

4、其它:心绞痛,淋巴结炎,疔疮,瘰疬,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肋间神经痛等。

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放散;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等。

配后溪穴主治手颤、肘臂疼痛;

配神门穴、内关穴、大陵穴主治癔病;

配合谷、内庭,有清泻阳明热邪的作用,主治牙痛,牙龈肿痛;

配天井,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瘰疬。

《百症赋》:“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

《胜玉歌》:“瘰历少海,天井边。”

《甲乙经》:“少海主风眩头痛。”

《外台秘要》:“少海主寒热,齿龋痛、狂。”

《席弘赋》:“心疼手颤少海间。”

《铜人》:“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

《针灸大成》:“主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

③灵道穴:疏通心经

位于小指侧腕横纹向上一点五寸,意味心灵之通道,以清除心经淤滞之邪,使心经畅通无阻,则人神清气爽、头清目明。

灵道穴名解:

(1)灵道。灵,与*怪相对,神灵也,指穴内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道,道路。该穴名意指心经经水在此气化。本穴物质为少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处为气化散热,气化之气循心经气血通道而上行,故名。

()心经经。经,经过也。本穴为心经地部经水运行的通道,经水在地部无散失,故为心经经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是蒸发化气,所化之气与心经气血相比,性凉,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经穴解》中谓灵道:“心主神明,此穴为心经所行,故曰灵道,走而不守也。”是为手少阴经穴。心主血脉,心亦主神志,手少阴之脉上臂部诸穴,以通心脉治心痛为重。灵道从穴名来看,为神灵出入的道路,而其功效亦在通心脉治心痛的功用主治基础上,增加了调畅神志之功。

《*帝内经明堂》中记载灵道:“主悲恐,心痛相引,瘛疭,臂肘筋挛,暴喑不能言。”灵道擅治神之滞,启神之闭,开神之窍,使心神灵动,故有醒神之功。如《窦太师针经》中记载灵道:“治心内呆痴,泻;五痫,先补后泻”,《针方六集》中亦记载“主心内呆痴,五闲,目痛”。临床中除呆痴者外,其他病症见困倦、神疲、头昏者,均可针之。是为灵道具有开窍醒神之穴性。

心经经水由此通过并气化。

灵道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配心俞穴治心痛。

直刺0.3~0.5寸。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血)及经水的气化之气。

经水循心经下行,气化之气循心经上行。

生发心气。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④神门穴:安神之门

有句话叫“病出十二原”,调脏腑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找它的原穴,神门就是心经的原穴,是安神之门。

心痛心烦、健忘失眠、癫狂、烦躁不安时,神门一开则热清神安,心中宁和,是夏天不可忽视的穴位。

神门穴名解:

(1)神门。神,与*相对,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故名。()兑冲。兑,八卦中的口也。冲,突也。兑冲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向体表冲出。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心经体内经脉的强热水湿之气由本穴向外冲出,故名兑冲。兑骨名意与兑冲同,骨为水,喻意外出的强热之气中富含水湿。(3)中都。中,内部也。都,都市也。中都穴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聚散。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外输的强劲湿热之气,出体表经脉后气血物质由穴内向穴周扩散,如都市之物质聚散,故名中都穴。(4)锐中。锐,尖细之物也。中,与外相对,内部也。锐中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5)心经俞。本穴为心经气血物质的对外输出之处,故为心经俞穴。(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输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在本穴聚集后又不断地散热蒸发,有土的固定不移之性,故本穴属土。1、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辅助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3、治疗高血压;4、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食欲不振;5、改善心悸,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6、按摩神门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即: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配支正主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主治癫狂。

⑤少府穴:发散心火

把手握成拳头,小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就是少府穴,这个穴位可发散心火,调理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等症状。

兑骨穴。

心经气血在此聚集。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配内关穴治心悸。

直刺0.3~0.5寸。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高温水湿云气。

不断地进行散热冷降,所散热气上炎天之天部,冷降之液归落地部。

发散心火。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做专业的瑜伽人

欢迎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夏来临,记住夏天不养心,秋冬留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