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的巾帼好村官
——记黎城县吴家庄保护区石板村*支部书记张玉兰
张玉兰
56岁的张玉兰,曾任石板村妇联主任20多年,年至今任村*支部书记。自任职以来,她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带领支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石板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全村百姓的好评。
石板村有*员15名,近半数*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为加强村*支部建设,一上任,张玉兰就积极培养年轻致富能手,发展德才兼备的年轻*员3名。并积极组织*员加强理论学习,每月15日,组织*员学习、义务劳动、扶贫济困,真正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在张玉兰看来,只有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干群关系才能更和谐。多年来,她一直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村务、财务、*务三公开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张玉兰常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她带领支村两委班子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五道五治”行动和脱贫攻坚工作中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克服困难、立足村情、选好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改善村居环境。张玉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通过跑资金、引项目,全村大街小巷得以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变。在“五道五治”行动中,共投入资金5万多元,投工多个,清理垃圾多吨,把肥堆、柴堆、煤堆、土堆等清理完毕,用石头铺设地面多平方米,粉刷墙壁1万平方米,栽种柏树棵、灌木株,扎竹篱笆0多米,垒石岸多米。现在的石板村,街道宽阔平坦,干净整洁,树绿花红,环境清新,一派山村田园景象。
做好精准扶贫。石板村共有贫困户10户20人,实行*员联户责任承包。张玉兰带领包户*员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致富之策。经过多方努力,引入水果玉米、油用牡丹等种植项目,帮助贫困户加入“襄漳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他们脱贫致富找到了出路。
石板村有鳌山寺、古寨、千年古槐、古石街、古民宅多处古迹,拥有八路*特务团旧址等红色遗址。为了让这些古迹、红色资源保存下来,张玉兰积极争取资金40万元,对其进行翻修和维护。现在的石板村,老百姓开起了“农家乐”,旅游者络绎不绝,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百姓拍手称赞。
11年来,张玉兰时刻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用实际行动践行基层*员的先进性。面对荣誉,张玉兰说:“这些只能作为自己继续做好工作的动力,群众满意,才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始终把群众装在心底
——记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高金来
高金来(左四)
洛江沟村位于襄垣县王桥镇西部鹿台山下,共户、多人,*员22名。由于采煤造成土地塌陷,村民依靠土地生存的状态被打破,作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高金来挑起重担,带领支村两委,依托*建基础,整治环境变村貌,坚持公开得民心,引进项目创增收,成为洛江沟村人心中的荣耀与自豪。
已到古稀之年的高金来,退休前在潞安集团工作,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对家乡有一份特别的眷恋,9年初,在乡亲们的期待中,他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挑起了改变故乡面貌的重任。
高金来认为,想把洛江沟的工作搞上去,必须把洛江沟的*支部变成一个战斗堡垒。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干部带头以身作则,严格*员教育管理,大小事务公开议定。为增强*支部凝聚力,高金来走家串户与老*员交流沟通,听取*员意见和建议,重温*章让每个*员回忆当初入*时的誓言,通过抓学习、抓班子建设和*建基础,增强*支部的凝聚力。
为了改变村子“脏、乱、差”的面貌,高金来组织修建垃圾池20余个,派专人定时清理垃圾,并建立完善环境卫生成效机制,把各家各户环境卫生和年终福利挂钩,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他还使得户户通水泥路,每家每户门前栽植两棵树一池花,并安装路灯50盏。经过几年的坚持,洛江沟村村民卫生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全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
上任以来,高金来坚持村里大事小事一律上会研究的制度,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为了让村子走上富裕路,高金来通过多方争取,赢得潞安集团“百县扶千村”项目,同潞安集团合作集中连片建设了千亩油籽牡丹推广示范基地,农户除土地流转费每亩元外,还有除草、整地劳动所得,日均收入每人达元。
高金来说,洛江沟村还将积极发展集育苗研发、种植推广、油籽加工、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助力洛江沟村走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今年,洛江沟村举办了首届牡丹赏花节,前来观赏牡丹的人络绎不绝,而且还有很多有意向投资者。
正是因为高金来的不懈努力,今日的洛江沟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次次的突破,洛江沟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与自豪,在高金来的带领下,村民们坚定洛江沟村会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走在脱贫攻坚最前列
——记武乡县南亭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杜建忠
杜建忠(右一)
南亭村共有户、口人,耕地面积亩,地上无厂矿,地下无资源,村民靠种植玉米为生,贫困人口占到全村三分之一,是典型的贫困村。8年11月,杜建忠当选为南亭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伊始,杜建忠就争取专项资金,将南亭村至曹村2.5公里土路全部硬化,栽植垂柳、国槐等风景树余株,新建了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河东大桥和北庄漫水桥。同年,他多方筹资万元,新建了高标准文化舞台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安装了电影放映机、电视、电脑、空调,更新了办公桌椅和书柜;年,南亭村争取到了美丽乡村项目,投资万元拓宽新建村主街道米,建护村坝米,新建红白理事食堂6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年,争取到市民*局帮扶资金10万元建设了6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
9年来,杜建忠牢牢抓住产业脱贫这一核心,凝心聚力发展脱贫致富产业。他利用上级帮扶资金35万元加上自筹资金,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1台、60型拖拉机2台、40型拖拉机1台、农用三轮车1台及旋耕机等农机设备。同时,利用市民*局资助6万元帮助建起农机车库。农机站建起后不仅为本村全部农户进行了玉米收割、土地旋耕,还为村集体创收4.5万元。
为鼓励村民创业,杜建忠规定,只要加入种养项目,就按每人0元给予补助。贫困户种植谷子,由沁州*小米有限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并实行保底价收购,村集体负责为其旋耕、播种;贫困户发展牧养鸡,由大山禽业免费提供鸡苗;种植油用牡丹,由山西潞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和补助。如今,全村种植沁*二号优质谷子由过去的不到亩,猛增到亩,种植油用牡丹亩、发展牧养鸡只。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杜建忠利用市民*局工作队和本村在外务工和经商人士收集大量就业信息,积极帮助贫困户和村民联系就业岗位。年全村贫困户中有41人外出打工,人均月工资达到2元左右。
任职9年来,杜建忠牢记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准则,严守为民、务实、清廉办事原则,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
脱贫致富领路人
——记沁县故县镇故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乔明效
乔明效(左二)
48岁的乔明效是沁县故县镇故县村人,从8年至今,已连任三届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过野战兵的乔明效说,部队锻炼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锻炼了他超人的胆量和气魄。
乔明效退伍回到家乡后,选择跑客运,合伙开办加油站,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但他却始终忘不了家乡落后的经济。8年12月,乔明效回到故县村,当上村里的“当家人”。
上任后,乔明效首先想到的是解决村民的民生问题。然而,他却发现村委的账户上没有一分钱,村民思想也比较涣散。面对现状,乔明效说,当初老百姓选我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说干就干,乔明效自己拿出10多万元修缮了村里的办公楼,购置了办公设施,制作各种版面,修建了活动场所;投资8万元进行电网改造,解决了群众用电难问题;投资30多万元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饮水问题;投资25万元在村口修起了跃进门;还筹资建设紫金山公园、活动广场,聘用清洁工定时对全村垃圾进行清理……
乔明效的这些举动,从根本上扭转了故县村环境卫生的旧形象,也让村民对未来生活有了信心。去年,乔明效针对不少贫困户因病因残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他在守家创业上下功夫,实施以下办法:一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推进经济作物油用牡丹种植,在紫山一带由贫困户牵头,连片种植亩油用牡丹,实现户均每亩增收0元;二是扶持贫困户养羊、养牛、养猪,涵盖27人,人均增收1元。为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他积极跑部门审批,规划32亩土地建设移民安置小区,新建74套住房,让贫困户得生活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在沁县努力打造全国有机农业第一大县的背景下,乔明效积极组织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种植有机蔬菜。刚开始,看到村民们都持观望态度,他就发动*员干部带头,先建起10个暖棚。乔明效说,要想让村民信任你,就必须身先士卒,让村民看到现实利益。
在*员干部们的精心呵护下,第一批大棚实现了当年见效,当年收回成本。看到效益后,村民们纷纷找到乔明效主动要求种大棚。他随即成立了康立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并以租赁的方式租用村里多亩土地,建起了80个暖棚。由于故县村的蔬菜用的是农家有机肥,绿色无污染,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如今,大棚里的尖椒、西葫芦、西红柿一车车运到了长治、太原、河北等地,看到种菜的村民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原先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家承包大棚。
为提高干部*员的素质和能力,乔明效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和收听收看远程教育警示片等,还积极创新“两委”管理,施行“五制管理”,即:《故县村重大事项会决制》《故县村财务开支会签制》《故县村三务公开制》《故县村干部工作质询制》及《故县村工作责任追究制》等。针对支部*员结构老龄化严重的现状,乔明效先后培养14名思想进步的年轻积极分子加入*员队伍,壮大支部战斗力的同时,*群干群关系更融洽,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今年以来,乔明效与支村两委将产业发展与“五道五治”相结合,与创优发展环境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的部署要求,投资30余万元,在村内砌垒花池23处余平方米、景观墙1米,建设垃圾池8座、添置两台垃圾清运三轮车;街道开展拆违治乱,拆除违章建筑8处,治理占道经营8处。
看着村民们富裕了,乔明效说他总算是没辜负大家的期望。下一步,他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创优发展环境,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在村里发展养殖业,逐渐形成循环产业链,不断壮大村里的集体经济,早日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小康之路。
用担当托起百姓小康梦
——记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薛平生
薛平生(中)
任职以来,他始终牢记*的宗旨,脚踏实地,扎根农村,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团结带领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力于创新发展,将城北村打造成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十佳村”。他就是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薛平生。
面对城北村地处县城,但基础薄弱的实际,薛平生想方设法为百姓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利用*策投资1余万元,硬化了三横四纵村级道路,实现了街巷硬化户户通,家家接上了闭路电视,并由村集体负担闭路费用。此外,为了改善村教学环境,他和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努力,在三年时间内新建一所可容纳0余名学生的学校,新建了幼儿园,改建了卫生所。特别是近几年来,村集体筹资1余万元,先后为三个区域完成了集中供热工程,另外两个区域集中供热正在筹划中。
如何发展?薛平生通过分析研判全村经济发展形势,决定要带领全村群众走“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开发常青商城。城北村属城中村,随着城镇化发展,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他结合村内实际,大胆提出“商贸开发”的想法。如今,常青市场成了城北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一块“宝地”,成了全县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商贸物流代表,实现年总收入多万元,每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元。
第二步棋是调整产业结构。为打破过去的传统种植模式,成立城北村汇泉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将村民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种植谷子亩、油葵亩,这一举措不仅使村民吃上了自己产的绿色粮油,而且实现了亩产均增收0元以上。此外,还建立了余亩(香花槐)苗木基地。
第三步棋是发展劳务产业。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他在组织好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积极与各大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用工合作机制。每年向企业组织输出劳动力60多人次。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北村土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面对问题,年,薛平生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折股量化,将集体资产细化量化到户到人,把有限的资产资源转化为可以融入市场的资本,以户配额土地股余万元,让老百姓入股分红,让村民变股民,人均土地配股分红达元,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百姓最大限度共享了改革发展的红利。
编辑:李大琛
版权声明长治日报社所属《长治日报》、《上*晚报》、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