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医院参加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项目年度总结会
12月6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组织召开的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疗效研究(一)”项目年度总结会在北京召开。由我院牵头的"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研究"项目为项目课题之一。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邱岳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贺晓路调研员主持,参会专家有中华中医药学会孙塑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刘彦佳高级会计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赵京生教授、山医院杨传华教授、中医院付建华主任医师、河南中医院余海滨主任医师。
医院行业专项项目课题负责人苏同生主任医师、韩祖成主任医师、财务处宁朝晖处长等参会。
会议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贺晓路调研员首先就此次会议目的进行说明,随后各行业专项项目课题负责人分别对所负责的项目课题进行汇报,包括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医证治方案队列研究及慢病管理系统、中医药防治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研究、针刺调控原发性高血压防治中风病的研究及推广应用等14个项目课题。
每个汇报结束,孙塑伦教授以及其他6位专家分别对每个项目进行点评,指出每个项目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医院苏同生主任医师对"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研究“项目课题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对任务研究质量、研究进展、经费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等。
各位专家对项目课题中内容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未来加紧落实的任务和目标。苏同生主任医师、韩祖成主任医师采纳专家建议,并安排尽快落实执行。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研究”项目课题由我院针灸科、脑病科牵头主持,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多家协作单位共同参与,目前已完成全部(例)中风患者,所有入组中风患者均进入慢病系统管理,将实现搭建主动医疗服务模式下中风病慢病管理流程、疗效评价和运行机制。
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人员汲取了其余项目课题组的经验,并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表示将在后续的项目推进过程中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为年行业专项项目课题顺利结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取得造福于临床的科研成果。
二、陕医院一级主任医师曹利平荣获第六届“西部(丝路)十大风云人物”
12月8日上午,由西部风云网、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陕西省民族文化经济促进会、农林卫视《农村大市场》栏目组、中国*府创新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办事处、西部风云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西部(丝路)风云人物”系列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西安止园饭店大礼堂隆重举行。我省首届名中医、省中医院一级主任医师曹利平荣获第六届“西部(丝路)十大风云人物”。
据了解,第六届“西部(丝路)风云人物”系列评选活动,以“履行社会责任、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践行落实*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展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各行各业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和光辉业绩的具体行动。
曹利平是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作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曹利平经常奔波于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开展学术交流、讲座、义诊、带教等。先后荣获“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白求恩精神奖”等殊荣。
曹利平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40年,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厅局级科研课题3项,承担国家临床新药观察多项,主编著作5部,其中主编《谢远明临床经验集》获得陕西省图书二等奖。凭借扎实的工作,求真务实的精神,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谢远明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研究”课题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医院血管病介入科开展陕西省首例Straub血栓旋磨抽吸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再狭窄获成功
年12月2日,我院血管病介入科收治了一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患者。
患者苏某,男,54岁,以“双下肢间断困重3年余,加重2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年4月出现双下肢困重,右下肢间歇性跛行。年12月因上述医院行双下肢造影及球囊扩张(具体不详),术后上述症状缓解,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6个月后停药。年8月,患者再次出现双下肢困重及右下肢间歇性跛行,未予以重视。年5月,患者因上述症状加重于我院介入科住院治疗,期间行下肢动脉造影术,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分别于右股浅动脉置入支架2枚,右髂内动脉置入支架1枚,左髂外动脉置入支架1枚,术后上述症状减轻,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2月余前患者未规律服药出现间歇性跛行,并逐渐加重,仅能行走约50米,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再次就诊于我院介入科。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0年,“2型糖尿病”病史19年。查体:右足皮温略低,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下肢浅感觉减退。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年12月5日在数字减影室为患者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左侧髂内动脉完全闭塞,左髂外动脉原支架形态位置良好,血流通畅;左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显影可,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髂内动脉原支架形态位置良好,血流通畅,右股浅动脉原支架上方2cm闭塞(如下图1a及图1b),支架内未见血流,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显影可,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患者入院后,给与降压、降糖、调脂稳斑、扩张血管及改善循环等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年12月10日在数字键影室为患者行右下肢动脉血栓旋磨抽吸术+球囊扩张术。首先使患者全身肝素化,更换翻山鞘,在闭塞血管远端放置保护伞,以防止抽吸过程中血栓意外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急性闭塞,造成肢体的急性缺血坏死。然后应用Straub机械吸栓系统对支架上方闭塞段及支架内血栓块进行4次旋磨抽吸,并对支架内进行球囊扩张(见图2)。抽吸出来的血栓组织(见图3)
再次进行造影见血流较通畅,但仍见残留狭窄(见图4a及图4b)。
术后患者右下肢症状较前减轻,查体: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右下肢皮温较前升高,提示原闭塞血管已成功开通。目前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可出现“5P”征,即无脉(pulselessness)、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分期,一般将临床表现分为四期:第一阶段(轻微主诉期):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者轻度麻木,活动后容易疲劳,容易发生脚廯而且不易控制,皮肤变薄,缺乏营养,毛发减少,容易脱落;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期):患者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小腿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和疲乏无力,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待症状有所改善才能继续行走,如此症状反复;第三阶段(静息痛期):当下肢缺血加重,侧枝代偿严重不足,下肢肌肉和神经出现缺血性疼痛,最常见的表现是患者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小腿下垂,不能上抬,否则加重缺血,这个时期,患者精神和躯体感到巨大痛苦;第四阶段(组织坏死期):缺血肢体出现组织坏死,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肢体末端出现溃疡,足趾呈现暗紫色坏死表现,并逐渐向上发展到足、踝甚至小腿,*素经过血液进入身体,发生全身中*,严重威胁生命。介入治疗主要为局部动脉内药物灌注术(溶栓、解痉、血管扩张药物等)、经皮血栓清除术、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等。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并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和)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手段治疗后,患者需要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稳斑药物,并积极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病人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不理想,就有可能导致血管支架内再次出现斑块或血栓,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应用Straub机械吸栓系统可有效地去除支架内血栓,维持支架通畅,有效-解决了这一困扰介入医师的难题,为近年来的前沿及热点技术。四、医院举办年“百优护士”评选活动
12月10日,医院年“百优护士”评选活动在12楼报告厅成功举办。自年开始,我院护理部启动“”人才战略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在“十三五”期间打造“技能百强,服务百优”的双百人才,现已进行到第四阶段。
本次活动分为规范化礼仪命题项目和护患沟通情景剧展示两部分。我院*办主任辛玉岚、院办副主任李强、药学部主任考玉萍、护理部主任陈鸿芳、脑病一病区护士长王洁、介入米氏病区护士长李婷、肾病一病区护士长戴蒙、明园门诊代护士长牛晓雯,担任本次比赛评委。
入选的29名选手是每季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选出的“最让患者满意的护士前十位”,她们是护理团队中优秀的护理代表,是患者眼中最美的护士。
规范化礼仪命题项目由主持人发布命令,参赛选手进行现场展示。选手们着装整齐、语言规范,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规范化礼仪展示
护患沟通情景剧均来自护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选手们真诚的微笑、耐心的态度、专业的解释为在场的所有人员展示了一场生动的“护患沟通培训课”。
护患沟通情景剧剪影
表演结束后,现场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