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腔内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主髂动脉闭塞患者,但大多数仍局限于短段的、较局限的病例。其在复杂病变(TransAtlanticInter-SocietyConsensusII[TASCII]C和D)中治疗的效果仍不明确。年发表在ChineseMedicalJournal的研究通过总结腔内治疗复杂主髂闭塞的长期效果,旨在找到影响支架通畅率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年1月至年6月在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治疗例TASCIIC和D主髂闭塞患者分析。发现5年和10年的支架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2.1%和74.8%,二期通畅率为89.4%和83.1%。与支架通畅组的患者相比,丢失一期通畅率的患者组年龄更轻,吸烟史比例更高,TASCIID、合并腹股沟下动脉病变及肢体重度缺血的患者更多。其中年龄61岁,重度肢体缺血和吸烟史是影响支架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一作者蒋小浪
医院血管外科硕士研究生,师从董智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炎性肢体重度缺血。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中华核心期刊2篇,参加国自然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基金等课题。
通讯作者董智慧
医院血管外科,科室副主任,*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胸主动脉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普外临床质控中心血管外科专家组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血管炎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及国际血管腔内专家学会会员。担任《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通讯编委。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在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共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各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3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9.6分)。
供稿:董智慧
编辑:王宁宁
审校:季媛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