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宋燕平仝黎编译
译者按
随着外科治疗及重症监测技术的发展,动脉穿刺置管在小儿危重手术麻醉中应用逐渐增多。围术期小儿动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有哪些,是否与穿刺置管部位和患儿年龄相关,或许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据统计,欧美国家每年进行的动脉穿刺置管术超过万次,儿童围术期会根据患儿病情或手术需求进行动脉穿刺置管,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或多次动脉血气采样分析。儿童动脉穿刺置管一般首选远端动脉,如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如果是婴儿或新生儿无法进行远端动脉置管,可以选择近端动脉,例如腋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儿童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轻则出现局部血肿,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动脉供血中断导致的永久性缺血和感染。
本项研究数据来自梅奥诊所数据库中年到年期间接受动脉穿刺置管的所有儿科手术患者(年龄小于18岁),除去未授权的患者,最终纳入名,总共进行次动脉置管。总体中位年龄为9岁(四分位数范围为2至14岁),其中51.4%为男性。最常见的动脉穿刺部位是桡动脉(N=,66.0%)和股动脉(N=,29.7%),其余还包括尺动脉、足背动脉和腋动脉占4.2%,以及三个新生儿进行了脐动脉置管。在所有病例中总共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2%,其中8例与血管相关,另外3例为置管部位感染导致的菌血症,以上这些并发症均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股动脉置管的病例中,并且婴儿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而本研究中观察的多例远端桡动脉置管,均未发现与动脉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出现。
总共有11例短期主要并发症归因于动脉穿刺置管(0.2%;并发症发生率,2/;95%CI,1-4)。11例主要并发症均发生在股动脉(0.7%;并发症发生率,7/;95%CI,4-13)。
接受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中位年龄为2岁(四分位数范围为0.3-9),新生儿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11/;95%CI,3-39),婴儿6例(并发症发生率,16/;95%CI,7-34),幼儿3例(并发症发生率,7/;95%CI,3-21),5岁以上的儿童没有出现并发症。其中90%患儿的股动脉置管均用于接受心脏手术的儿童中,81.7%的患儿ASA分级为III级。
11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有9位为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动脉穿刺置管的血管并发症主要出现在术后一天左右,有患儿在进行股动脉置管后出现髂外动脉出血导致巨大的腹膜后血肿,最终通过手术进行血肿清除;也有出现急性血栓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则需进行血管移植术或抗凝治疗;更有严重者出现脚趾和足部远端坏死。然而,动脉穿刺置管导致的感染并发症则出现在术后11天,患儿出现菌血症等症状,通过全身抗炎治疗可以有所改善。
与之前其他研究相比,由于采集标准不同、动脉置管管径的减小以及对无菌技术的重视,本研究的各项发病率均较低。总体来说,患者的年龄似乎是股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新生儿和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9%和15.9%。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由于幼儿腿部无法固定,导致反复屈曲和伸展运动,使得血管壁受损。作者分析认为动脉穿刺针管径过大、患儿年龄偏小以及置管时间过长均可导致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评论:小儿动脉穿刺置管术是儿科手术麻醉中常用的方法,可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也方便对危重患儿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根据手术需求对患儿进行动脉穿刺置管。由于婴幼儿群体的复杂性以及其动脉管腔较细,使得动脉穿刺置管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然而关于儿童围术期动脉置管并发症的大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指出儿童动脉穿刺置管的总体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主要出现在5岁以下儿童的股动脉置管术中,尤其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本文也提示我们,如果手术和技术条件允许,应尽可能选择远端动脉置管以提高安全性。
美国麻醉学会授权富博思开发Anesthesiology中文版,内容摘自Anesthesiology原刊。版权?Copyright美国麻醉学会,版权所有。“美国麻醉学会”、“ASAMonitor”以及ASA的标志皆为美国麻醉学会的注册商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