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患者朱先生,后日将从广州医院血管外科出院,除了颈部两个小伤口外,他全身没有任何伤口。专家给他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3D打印联合“杂交”手术,让他免除了“开膛剖腹”之苦。
据专家介绍,人体血管是由内、中、外三层构成的。因为高血压等病因,导致主动脉内层破裂、大量血液流入中间层,形成一个巨大瘤体,这叫主动脉夹层。瘤体一旦破裂,病人会因突然大量失血而立刻殒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因高血压引起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越来越多。过去治疗这类患者,要在病人胸腹部打开一个30-40厘米的切口,然后将整个病变的血管全部切除,再换上人工血管。这是外科最复杂、最危险的“巨创”手术,病人手术时间长、失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随着微创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这类疾病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治疗过程
﹀
﹀
﹀
家住深圳的朱先生因“反复胸背痛9天”于5月21日入住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剧烈胸背痛让朱先生无法忍受,疼痛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在左胸及左腋下,呈撕裂样。朱先生还患有高血压,8年前因“主动脉夹层”于外院行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就诊检查CT和MR提示:降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主动脉弓部再发夹层动脉瘤。
由于累及主动脉弓部,医院建议行开胸主动脉置换,但朱先生及家属都拒绝开胸手术,遂转慕名转到广医二院就诊。
朱先生入院后继续完善相关检查,一系列检查都显示病情不容乐观。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支架近端再次出现破口,累及范围超过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直径约1.0cm,假腔内可见新月形低密度血栓影。腹主动脉中下段双侧髂外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局部官腔轻度狭窄,并腹主动脉下段瘤样扩张改变。双肺下页少许炎症。左肾囊肿。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胸片提示: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弓可见一坡口,假腔血栓形成
入院诊断
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样扩张;左肾囊肿;双肺炎症;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向朱先生家属交代病情,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明确,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8年,近端新发破口,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近端,距离左颈总动脉不足1cm,锚定区不足,无法行单纯的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开窗或烟囱支架将导致严重内漏,导致手术失败,为确保手术效果,术中需封闭左锁骨下动脉以及左颈总动脉,然后重建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行传统开胸主动脉置换术风险极大,死亡率很高,朱先生及家属都不愿意采用开放手术。
为此,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团队,对此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病例讨论,绘制手术路线图,并“3D”打印了主动脉夹层模型,以此来指导精准手术。
▲手术示意图
▲3D打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
鉴于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团队多年积累的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的经验,最终经科室讨论决定行“杂交手术”完成此例复杂主动脉手术: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并结扎左颈总动脉近端开口,弹簧圈栓塞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这样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血供全部右无名动脉、右颈总动脉供给,再紧贴无名动脉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
手术于年6月4日成功完成,总手术时长6小时,术后造影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被成功隔绝,无名动脉、右颈总动脉、人工血管、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术后患者送麻醉恢复室拔气管插管清醒后返回病房。
▲术后造影
术后患者恢复好,伤口愈合好,双侧颈动脉、双侧肱动脉桡动脉搏动好,无脑部神经并发症,拟近日伤口拆线出院。
▲术后朱先生与医护团队合影
名词释义
3D打印技术与杂交手术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技术近年来应用于医疗领域,将“3D打印”打印技术应用于指导内脏区动脉瘤的腔内手术,打印此例患者的主动脉的三维模型,方便更加直观的观察夹层破口的位置和大小,以及与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
“杂交手术”(Hybrid手术),是指将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不但具有直观性,操作容易,方便定位等开放手术的优点,而且具有传统介入手术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等优点。
此次将“3D打印”技术和“杂交手术”联合使用,成功完成这例复杂类型弓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是广医二院血管外科的又一创新手术之一,患者无需承担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和手术风险,仅需在颈部做两个长约5cm的手术切口和左肱动脉、右股动脉两个小的穿刺口,就成功的隔绝了夹层动脉瘤破口,完成了此例手术。
▲颈部切口
文章来源于广医二院
------------------END------------------
《3D打印·医学创新》第二季排版设计进行中
广告位就快抢购一空啦!
有需要的抓紧!
联系--
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