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的轻重与病程进展、动脉狭窄及侧支代偿的程度相关。
1.早期症状
为患肢冷感、苍白,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病变局限在主-髂动脉者,疼痛在臀、髋和股部,可伴阳痿;病变累及股-腘动脉时,疼痛在小腿肌群。
早期慢性缺血可引起皮肤及其附件的营养性改变、感觉异常及肌萎缩。病肢的股、胭、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扪及。
2.晚期症状
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出现静息痛,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或溃疡。
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
1、一般检查
四肢和颈部动脉触诊及听诊,记录间歇性跛行时间与距离,对比测定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温差异,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
2、特殊检查
(1)超声多普勒:应用多普勒听诊器,根据动脉音的强弱判断血流强弱。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动脉血流波形,正常呈三相波,波峰低平或呈直线状,表示动脉血流减少或已闭塞。对比同一肢体不同节段或双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动脉压,如差异超过20~30mmHg,提示压力降低侧存在动脉阻塞性改变。计算踝/肱指数(ABI,踝部动脉压与同侧肱动脉压比值),正常值为0.9-1.3,<0.9提示动脉缺血,<0.4提示严重缺血。此检查还可显示管壁厚度、狭窄程度、有无附壁血栓及测定流速。
(2)X线平片与动脉造影:平片可见病变段动脉有不规则钙化影,而动脉造影、DSA、MRA与CTA等,能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范围、侧支及阻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以确定诊断,指导治疗。
确诊依据:
年龄45岁以上,出现肢体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均应考虑本病。若动脉造影显示大、中动脉为主的狭窄或闭塞,诊断即可确立。
本病除了需排除非血管疾病如腰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及下肢骨关节疾病等引起的下肢疼痛或跛行外,尚应与下列动脉疾病作鉴别:
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壮年,主要为肢体中、小动脉的节段性闭塞,往往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不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与糖尿病。
②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起始部位,活动期常见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及免疫检测异常。
③糖尿病足:以糖尿病及其多脏器血管并发症同时存在为特点,除了因糖尿病动脉硬化引起肢体缺血临床表现外,由感觉神经病变引起肢体疼痛、冷热及振动感觉异常或丧失,运动神经病变引起足部肌无力、萎缩及足畸形,交感神经病变引起足部皮肤潮红、皮温升高与灼热痛。
感染后引起糖尿病足溃疡或坏疽,多见于趾腹、足跟及足的负重部位,溃疡常向深部组织(肌腱、骨骼)潜行发展。
治疗1.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稳定动脉斑块,改善高凝状态,扩张血管与促进侧支循环。方法:控制体重、禁烟,适量锻炼。
2.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逋过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方法,重建动脉通路。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2)内膜剥脱术
(3)旁路转流术
(4)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5)大网膜移植术
3.创面处理
干性坏疽创面,应予消*包扎,预防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组织坏死界限明确者,或严重感染引起*血症的,需作截肢(趾、指)术。合理选用抗生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