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蓝山特约记者彭晶曾忠)2月23日,医院肾脏内科联合心血管一病区(介入科)、手术麻醉科成功开展了前臂动脉DSA检查及经皮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PTA)。由于该技术对于医疗人员的技术和经验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在永州医院开展少量该项技术。该技术填补了蓝山县动静脉内瘘介入治疗的空白,标志着医院肾脏内科在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及闭塞性血管通路方面有新突破,血管通路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维持性血液透析一年多,每周三次。一天前在医院血液透析时因动静脉内瘘震颤感明显减弱,且透析过程中血流量不足,低于ml/min,于2月21日来医院肾脏内科就诊。
患者入院后,经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前臂头静脉管壁增厚伴局部管腔狭窄。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曾忠组织治疗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认真评估,并及时请心血管一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雷柏生、介入室主治医师胡家旺会诊,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对患者进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经皮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
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基础上,2月23日,由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生董忠山和心血管一病区雷柏生主任主刀,为患者进行了前臂动脉DSA检查及经皮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手术耗时约90分钟,术后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可见患者血管狭窄明显扩张。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动静脉内瘘搏动及震颤感良好,患者于术后第二天恢复规律血液透析,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大于ml/min。
据医院肾脏内科血管通路专科医生董忠山介绍,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患者血液通路中的主要并发症有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及血管瘤样扩张,其中血管狭窄是最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内瘘使用仅不到半年时间就出现狭窄或血栓性闭塞而失去功能,无法透析。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与传统地切开手术相比,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
医院心血管一病区主任雷柏生副主任医师介绍,“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是采取经皮穿刺血管腔内介入方法,经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腔内径,利用球囊扩张矫正血管狭窄,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手术对患者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尤其是处理后仍能保持患者的血管解剖完整性,可反复进行,这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血管资源提供保证。
众所周知,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AVF)为透析患者使用时间最长、并发症最少的血管通路。随着透析患者寿命延长,动静脉内瘘因反复穿刺、压迫、动脉硬化、透析龄延长等因素,导致内瘘狭窄,不能满足透析需求。外科手术废弃原有动静脉瘘吻合口或狭窄段,以建立新的吻合口来解决内瘘狭窄,反复外科手术最终导致内瘘血管资源耗竭,创伤大,或部分患者因狭窄部位复杂或多部位狭窄,无法通过外科手术方式解决。近年来,球囊扩张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的方法,它具备微创、损伤小,快速有效,恢复快,可反复进行,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血管资源等优点,有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方式的趋势,成为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