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就医困难,如何保证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不耽误?
记者从海*医院(医院)获悉,该院根据疫情期间伤病、危症诊治实际,借鉴战时应对批量伤病员救治流程和岗位需要,科学编组,力量配置达到平时1.3倍;多学科核心团队全时值守,15分钟响应到位。疫情期间,长征急诊急救高峰接诊量约人次,超出疫情前水平;抢救室日均收治患者约15人次,是疫情前的2倍。
图说:绿色通道下为颈部刀伤患者紧急手术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医院了就要想尽办法救
4月4日晚上7时许,伴随着声声警笛,一名浑身是血,颈部割医院急诊。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何超接诊后,发现患者全身是血,神志不清,血压只有60/40mmHg,左侧颈部有一长约6厘米开放性切割伤,血肉模糊,还有血液渗出,医生当机立断用血管钳夹住出血动脉,立即开通输液通道,补液、吸氧、备血、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监护……
做完紧急处理,医院汇报了情况,立即开通救治“绿色通道”。董兰护士长迅速给患者进行新冠抗原以及快速核酸检测,并紧急呼叫耳鼻喉科、麻醉科、血库等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
“患者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手术清创止血”!迅速到位的耳鼻喉科彭浒医生当即立断,迅速完成术前检查,术前准备等环节,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联系不到亲属,没人签字,经医务处签字同意手术后,医护人员将患者以最短的时间由急诊绿色通道送入手术室进行急诊抢救。
在麻醉科保驾护航下,彭浒穿上防护服、戴着N95口罩以及防护面屏为患者进行清创手术,清理创面污染物、对破裂血管进行结扎、止血、修整创缘、缝合等相应治疗,颈部出血得到明显控制。手术顺利完成,医护人员继续在抢救室给予维持生命体征、抗感染以及预防血栓形成等综合治疗。
经过一周的救治后,患者恢复良好。据了解,这位患者姓王,独自一人从外地来上海找工作,没想到遇到了疫情,没住处没朋友、身上带的钱也用完了,家里人一时也没有办法来接他,医院同意患者暂欠医药费先出院,并积极帮助他联系*浦区救助站。为避免中间环节出现差池,何超跟随救护车护送王先生到救助站。
“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疫情之后要努力找工作,好好生活!”王先生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连连道谢。
图说:呼吸危重症医学科紧急气管插管
多学科专家并肩作战
面对治疗难度极高的患者,往往一个科室的力量是不够的,多学科的专家互相协助并肩作战,才能守护住患者的生命线。
一位八旬老人因无明显诱因鼻出血,医院耳鼻喉科急诊。老人为什么会鼻出血呢?是因为高血压吗?是因为患者既往有食管癌病史吗?收治医生提高了警惕,要求患者进行血常规等一系列检查。
检查结果让医生震惊:老人外周血三系严重减少!三系都是危急值!三系减少一般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都降低,随时有致命的出血、感染风险。而这位患者不但是高龄女性,而且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这种情况危险程度更高。
科室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一边联系医务处、急救科和血液内科,开展多科室联合诊治,一边将患者转入抢救室申请输血。血液内科骨髓穿刺结果提示:MDS-EB2骨髓象,考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过十余天的监护治疗、夜以继昼的细心护理、多轮血液内科急救科专家会诊,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安全出院。
4月9日,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紧急转入一位62岁男性患者。患者多发性骨髓瘤、胸椎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术后出现高热伴意识模糊、血压下降。转入RICU时,患者浅昏迷,自主呼吸微弱,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唐昊主任立即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并床旁气管镜清理气道送检分泌物培养。因患者会厌结构异常,胃管插入极其困难,但是患者的肠内营养必须保持,在消化内科王剑医师鼎力相助下完成床旁胃镜下留置胃管。次日患者又出现少尿、严重的水钠潴留,肾脏病科刘森炎医师紧急完成血透管留置以及CRRT。
为肿瘤患者抓住手术窗口期
还有很多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窗正好赶上疫情。来自上海的施女士就是这样一位患者。年6月,施女士于外院确诊局部晚期直肠癌,因发现时肿瘤已侵犯周围骶骨、子宫与膀胱,外院认为无手术机会,予行新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肿瘤持续进展,长到20ⅹ12ⅹ12厘米。巨大的肿瘤塞满整个阴道伴坏死组织脱落致阴道持续出血,导致重度贫血,而且肾功能持续恶化。除了盆腔病灶,患者右肺有单发直径1厘米的转移灶。施女士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医院。
医院肛肠外科组织多学科联合门诊会诊后,认为患者是典型的局部晚期直肠癌,但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不是很高,接受肠癌全盆脏器切除是她唯一的生存机会。如果不手术,预期生存期不会超过3个月,并且很快将因全身衰竭失去最后的手术机会。
4月7日,在麻醉科何星颖教授的保驾护航下,肛肠外科张剑主任、阮灿平教授联合泌尿外科任善成主任,奋战8个小时,整块切除患者的直肠肿瘤和累及的子宫阴道外阴、膀胱尿道、双侧髂内血管和盆底肌,标本重约4.5公斤。为了减少术后后腹膜和盆底创面的大出血、避免肠管与盆底创面粘连导致粘连性肠梗阻以及盆腔迟发感染蔓延至腹腔导致的消化道功能障碍,手术团队创新性的采用先进生物材料封闭创面,在患者左下腹利用乙状结肠造口用于排便、右下腹壁双侧输尿管的造口用于排尿。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天肠功能恢复并开始饮食,目前已能正常活动。
据了解,疫情以来医院肛肠外科已经为近50位手术窗口期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
新民晚报记者郜阳通讯员王根华方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