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孕产妇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位居孕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首。产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包括瘢痕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预防性介入技术联合清宫术可缩短CSP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再次治疗率。预防性介入技术可降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再次治疗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
01孕产妇出血比较危险,胎盘前置状态是中期妊娠阴道流血的常见原因
有研究显示瘢痕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均与剖宫产史相关,既往我国剖宫产率可高达50%,虽然近年来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随着我国二胎*策的开放以及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及产前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
因而引起的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若处理不当,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希恩综合征等不良结局发生。因此预防及治疗大出血是改善其预后的重点所在。自年Heaton首次通过介入栓塞技术成功治疗产后出血后,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能够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快速止血、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近年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凶险性前置胎盘及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目前对于CS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或全身注射甲氨蝶呤、B超引导下清宫术、宫腔镜下妊娠物切除、腹腔镜或经腹、经阴道妊娠物切除术及子宫瘢痕修复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大多数是联合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成为治疗CSP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表明,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术后大出血,同时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速度快,月经复潮时间短。胎盘前置状态是中期妊娠阴道流血的常见原因,引产出血为严重并发症。
以往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利凡诺)引产是临床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常用的引产方法,但胎儿娩出前产妇面临大出血的风险较大,且对于孕周偏大的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患者仅能通过剖宫取胎术终止妊娠,患者术后两年内不能再次妊娠。有研究表明子宫动脉栓塞术不仅可以减少阴道出血,而且使子宫处于缺血状态,可促进子宫收缩,联合其他引产方案,可提高引产成功率,并降低剖宫取胎率。
02介入技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较小、止血快等优点
1、介入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关于CS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至今提出的主要有滋养细胞行为生物学机制、窦道和龛壁学说机制及炎症反应作用机制。现随着CSP发病率逐渐升高以及B超、MRI技术的增强,CSP的诊断已无太大困难,但关于CSP的治疗至今尚无统一标准。
目前CSP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为甲氨蝶呤全身治疗或局部注射;与甲氨蝶呤全身治疗相比局部甲氨蝶呤注射局部药物浓度高,滋养叶细胞死亡快,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快,不良反应也小。
手术治疗包括B超引导下清宫、宫腔镜下清宫术、经腹、腹腔镜或阴道妊娠物清除及瘢痕修补术、全子宫切除术,在本研究中,除B超引导下清宫外,其余手术方案主要为治疗失败后的替补方案。
而34例直接清宫组患者中有19例为外院误诊转入,治疗成功率仅14.71%,且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其余各组,因此不建议作为CSP治疗首选方案。介入治疗主要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技术凭借其创伤小、止血快以及可阻断妊娠组织血供等优点,在与手术方案联合治疗CSP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2、介入技术在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的应用
胎盘前置状态的病因主要与胎盘中孕期占位面积广、既往宫腔手术史、剖宫产史、辅助生殖技术及多胎妊娠有关。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前诊断水平的提高,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成为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孕周≥16周的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患者,既往仅能通过剖宫取胎终止妊娠。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介入栓塞技术联合其他方案引产使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经阴道引产成为可能。将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羊膜腔穿刺引产用于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引产,引产成功率高达82.14%,与单纯利凡诺引产相比,可有效控制出血量、提高引产成功率并降低剖宫取胎率。
根据介入时机分为预防性介入及治疗性介入,对于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或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考虑术中发生大出血可能性大,出血过多有可能延误介入时机,而且使用缩宫素会加大介入难度,因此此类患者建议尽快进行预防性介入治疗。
虽然介入栓塞可减少胎盘血供,但是对于胎盘延伸至宫颈管内以及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由于血供来源于髂外动脉及血供丰富,仍应当行剖宫取胎术,术前可行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来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3、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有研究显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与流产史、剖宫产史及年龄、产次、子宫腔手术史密切相关,其中剖宫产次数是引起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我国剖宫产率可高达50%,现随着我国二胎*策的开放,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
因而引起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发病率随之升高,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及母婴结局不良。因此控制术中出血是改善其预后的重点所在。既往控制术中出血的方式有:肌注缩宫素、按摩子宫、子宫压迫缝合、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若仍有活动性出血,则行子宫切除术,孕妇虽脱离生命危险。
但失去生育功能,给孕妇带来的心理创伤较重,不利于孕妇术后恢复。介入技术最初用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杂交手术室的建立,介入技术在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介入技术包括球囊临时阻断及血管栓塞,根据部位不同分为: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双侧髂总动脉临时阻断、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由于行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临时阻断术,在阻断盆腔组织血供同时,也阻断下肢血管的供应。
因此一般认为要求一次阻断时间应控制在40-60min之间,两次阻断间隔最短10min左右。而且腹主动脉球囊的放置对介入手术医生的水平要求很高,放置水平偏高,则会阻断肾脏血供。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有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增加新生儿X线照射的可能,因此相对而言,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更能为介入科医生及孕妇接受。
4、介入技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后出血量大于ml,采用药物治疗后出血仍无法等到控制,需采用手术治疗甚至切除子宫处理。导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撕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等,其中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为主,本研究中发病因素主要为胎盘因素。
目前关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缝合、盆腔血管结扎、介入治疗及子宫切除术。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止血快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其中主要以子宫动脉栓塞术为主,对于术中紧急情况下,可先行腹主动脉或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通过对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凝血功能异常、瘢痕子宫及宫缩剂联合使用等均是导致介入失败的关键因素。
03了解术后并发症,对于有生育愿望的患者,应该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推广,关于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亦日益增多,其中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得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