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崔方荣
医院超声医学科的工作电脑上,密密麻麻罗列着每天需要检查病例的详细信息,一天几十台介入手术和座无虚席、熙熙攘攘的患者等候区,反映出科主任曹小丽和团队每日工作的紧张与忙碌。
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超声检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患者诊断疾病首选且必须的手段,是筛查肿瘤的第一道关卡。为了术前确诊疾病,超声介入手术用细针穿刺取代了以前的外科开放式活组织检查,以微创的手术方式让患者免受创伤的痛苦,超声科的医生们用火眼金睛和灵巧的双手严守着疾病诊断的第一关。曹小丽主任带领团队忙碌在8小时内外,希望让每名患者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为治愈疾病增加更多可能。
曹小丽(前)为患者做检查
超声介入手术保全甲状腺,破解“过度医疗”难题
超声科大夫做手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件没听说过的事。对于“超声”技术,大多数人的认知仍停留在诊断方面。实际上,超声介入手术已经成为国际公认且已广泛开展的微创诊治方法,在临床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见曹小丽时,她正急匆匆地从手术室赶来,那时正是下午3点30分,距离早上7点上班已经过去了8个半小时,此时,她刚好做完了当天的第25台超声介入手术。在超声科的内网上,当天进行的手术从甲状腺结节,到前列腺肿瘤、乳房结节、心包积液、肺部肿瘤等,涵盖了人体的多个器官。用曹小丽的话来说“除了骨头,全身各个部位都可以做超声介入手术”。她所说的这种超声介入手术,实际上是在超声实时检测下用细针穿刺到肿瘤病灶,用微创的方法取少量细胞或组织送病理检查,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或者在超声监测下将引流管送入到病灶区,将体内异常的液体、胆汁、尿液、脓液或血肿引流出体外,达到治疗目的。虽然一次手术不过20分钟左右,但在医疗进程中,却是实现了从有创到微创的巨大进步。
到底进步在哪里?曹小丽举了一个例子:以甲状腺肿瘤为例,以前通过超声看到肿瘤的大小和形状,医生凭借临床经验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若想进一步验证,只能通过开放式手术,将肿瘤取出做活检,如果肿瘤是恶性,则肿瘤所在的甲状腺整叶会同时被切除,再对周边组织及淋巴结进行清扫;如果是良性,甲状腺组织也会因开放式活检而受损,从而影响甲状腺功能。“超声介入手术其实避免了过度医疗。”曹小丽说了几个数据,以前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为40%,而现在为70%。也就是说,因为有了甲状腺细针穿刺,对手术前恶性肿瘤的判断准确率提高了近一倍,也避免了良性肿瘤患者的开放式活检,确保了甲状腺形态及功能的完整。
超声引导下的精准诊断与治疗不只有甲状腺细针穿刺,还有微波消融治疗。采访中,曹小丽提起那个曾因为甲状腺肿瘤而退学的女孩。一年前,一名16岁女孩在父亲的陪同下就诊于超声科,女孩颈部中间那个突出的肿块像喉结一样,她接受不了外科手术后颈部的疤痕和术后的长期服药,也忍受不了别人看她的异样眼光,不得不休学在家。大夫们听闻心疼不已,曹小丽团队当即决定为女孩做甲状腺肿瘤微波消融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插入细针利用微波能量消融肿块,30分钟后手术结束,颈部肿块变小了,皮肤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针眼,不仔细看都很难发现。经过几次复查,至今肿块已经完全被消除,颈部平坦光滑如初,女孩也重返校园。“青少年处于成长敏感期,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我们接诊过多例这样的患者,庆幸的是能靠先进的超声技术解决孩子身体和心理的问题。”曹小丽说。
曹小丽(中)做介入手术
胸腔毫米间插管引流,36周胎儿劫后重生
超声介入手术处在手术救治的前沿阵地,曹小丽团队作为治病救人的先遣部队,在急危重症抢救中把住了“生与死”的关口。特别是那个他们曾救治的刚出生的小婴儿,劫后重生,让曹小丽忍不住在朋友圈感慨:“在病魔面前,人类的力量太弱小,需要医患一起努力,彼此信任,不让医者负重前行,患者才能迎来生机,大家都能够来日方长,安享余生……”
当天,曹小丽团队接到了紧急会诊通知,一名已有36周身孕的孕妇,其胎儿胸腔大量积液,肺已经被挤压成“一点点”,胎儿呼吸窘迫,危在旦夕。产科、儿科医生会诊后决定提前剖宫产出胎儿,并对胎儿立刻进行胸腔积液引流,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成活可能。曹小丽团队就担负着胸腔插管引流积液的重任。然而,棘手的问题出现了。胎儿的肋间隙只有5毫米,而引流导管外径就有3毫米,在插入时还要避开肋间隙的动脉,一旦戳破动脉血管,便会导致大出血危及孩子生命。
在如此狭窄的间隙插管本就是难事,加之动脉血管的干扰,对医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曹小丽团队和产科、儿科几度磋商,在与家属反复沟通后,决定放手一搏。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她看到刚出生的孩子可怜地躺在那里,带着气管插管连哭都没有一丝声音,面对小小的身体,心中没有一丝杂念。她全神贯注于手术,庆幸的是预估的并发症都没有发生,手术顺利,孩子转危为安。术后,孩子父亲泪如雨下,几次鞠躬不起,曹小丽也眼含热泪:“所有医生都一样,面对性命所托,必会竭尽全力。”
曹小丽团队进行MDT讨论
技术与态度的双重修炼,善意与温暖同在
曹小丽在同事与患者眼中是出了名的技术好,态度好。超声科常与临床各个专科对接,每当患者在超声检查中查出病症,问她下一步该怎么办时,曹小丽就会帮着联系相应的科室,推荐临床大夫对接病情,办理住院。每当患者感谢她时,她总是以“举手之劳,不必言谢”一语带过。
有一年,一名70多岁身患输尿管癌全身浮肿的老人,由于输尿管的肿瘤梗阻导致尿液无法排出,肾脏长时间处于重度积水状态,有肾功能衰竭的危险,需要进行肾脏插管引流将尿液排出体外,挽救肾脏功能。还没进手术室,曹小丽就听到烦躁的老人在门口大声训斥子女,在进入手术室后,消*使老人感到皮肤冰凉不适,一把将身边的曹小丽推了个踉跄,同时暴怒地嚷嚷着不做手术了。考虑到老人的病情,曹小丽耐心哄劝着,好言安抚着老爷子,患者的烦躁情绪慢慢平复,配合医生很快就顺利结束了手术。术后老人疼痛得到缓解,拉着曹小丽的衣袖涕泪横流:“闺女,我太难受了,刚刚态度不好,你别介意。”曹小丽就此又安慰了他一番,在她看来,对待重病患者,温暖的态度有时比精湛的技术更容易带给患者感动和满足。
正是这份温暖,让老人记在心里。以后老人到外科复查后,总会来到超声科门外,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忙碌的曹小丽听说有人在等她,出门便看到了老人:“怎么了,是不是术后有什么问题?”曹小丽心头一紧,没想到老人却说:“挺好的挺好的,我来拿药,寻思过来看看你,他们说你在忙,我也没事就在这等一会儿。”老人的感激之辞让曹小丽心里很温暖。“作为医者,我们对很多疾病都是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50余名硕博人才投身超声事业,团队协作攻克救治难题
由于超声科承担着全院的超声检查和介入手术的双重任务,工作量巨大,为不影响病人的诊治疗程,团队中定下了规矩:“预约病人不能超过27个小时。”也就是说,当天上午来的患者,最迟次日下午要约上检查。每晚加班到七八点对她们团队来说是家常便饭,一晚上经常检查多位患者,尽最大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在曹小丽带领的93人团队中,共有医师58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47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8人;有博导1人,硕导4人,受聘于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滨州医学院等高等学府;多名医生到美国、意大利和以色列做访问学者。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已招收培养规培学员70余人。在科研方面,超声科也是硕果累累。已累计发表SCI文章52篇,核心期刊80余篇,参编著作15部,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课题9项。年超声医学科成立了“烟台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进一步了规范了超声诊疗制度与流程,使超声诊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科室设有6个亚专业学科,每个亚学科都有学术带头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刘瑞华副主任带领血管超声团队开展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及肺动脉穿支定位、颈脑一体化评估颈椎动脉狭窄闭塞等技术;于洪娜和刘美娟副主任带领妇产超声团队开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筛查等技术;王丽红副主任带领心脏超声团队开展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及联合麻醉科成功开展烟威地区首例无痛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介入超声科薛杰主任带领介入团队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穿刺细胞学检查、囊肿介入治疗等新技术。
专家简介
曹小丽,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超声医师协会介入超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超声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美国ThomasJefferson医院及MDAnderson癌症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国际期刊《UltrasoundinMedicineandBiology》特约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