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些日子收住院的一位患者,前几天碰到心外科主任,问起来患者已经治疗完出院了。
心内科医生给心外科收了病人,要说这位患者还不是来看这个病的。
76岁的男性。某天不小心跌了一跤,腰背痛。
医院一检查,胸椎第11椎体骨折。一般来说,要是摔个“屁股墩”,也就是臀部着地,常常是胸11、12,腰1这些椎体发生骨折的。
因为腰背痛明显,又查了腹部超声,结果还真发现新问题了。腹主动脉有个动脉瘤。动脉瘤不是像肿瘤那样长个实体瘤子,而是局部血管有了病变,扩张膨出了,或者是有了夹层。这位患者是那种扩张膨出的动脉瘤。
超声发现了动脉瘤,只是初步,进一步还要做主动脉CT血管造影。
得,医院吧!
医院一做CT造影,肾下腹主动脉瘤没跑了,直径6.2cm,长度8cm。要知道,一般腹主动脉的直径不超过2.5厘米,超过3cm就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了。
患者的腹主动脉瘤直径6.2cm,整整超过一倍多,要算面积就更大了。肾下,在肾动脉下方,这对患者还是有利之处,后期治疗时可以尽量避开对肾动脉的影响。
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血管壁有了病变,扩张、膨出。病变的血管壁薄,就容易破裂,瘤体直径越大,破裂的可能性就越大。超过6cm时,破裂率可以达到40%。主动脉承受的压力多大呀,要是血压再高,动脉瘤破了,那就不可收拾了。
这位患者就有着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最高到过mmHg,现在靠药物降压,平时血压收缩压在-mmHg。主动脉瘤患者的血压,收缩压最好控制在mmHg以下。
患者还不光是腹主动脉瘤。造影发现,患者左侧髂内动脉,就是腹主动脉下面分叉之后的分支,也发现了动脉瘤,直径约3.7cm。另外,升主动脉也明显增宽了,到了5.3cm,一般不超过4cm。
按照我国的标准,腹主动脉瘤直径超过5cm就要干预了。这位患者已经到了6.2cm了,要干预了。
因此,患者不能先做胸椎骨折的手术了,要先做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的手术,拆掉这两个威胁生命的“不定时炸弹”。
可再一检查,又发现了新问题。患者有“低血钾”,血钾最低到了2.5mmol/L。这么低的血钾,分分钟心脏就可能停跳,谁敢手术啊!先补钾吧!于是,在急诊室输液吃药。可补了3天钾,效果不明显,低血钾还挺顽固的。
高血压病史、低血钾,懂行的人、甚至有些患者就想到了,会不会有其他的疾病?比如,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就会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
医生也为患者检查了,肾上腺超声未见异常。
总在急诊留观也不是事儿,医院就让患者先找个地方去补钾,然后再来手术。
这样,医院,要求住院补钾。
放着这么危险的腹主动脉瘤,要住到内科病房补钾?我没同意,要把他收到心血管外科。医院的血管外科是在心外科的。为这,患者还跟我掐了一会儿,执意要住内科补钾。直到我联系好收住院,这才感谢着去办手续。
补充一下,患者既往除了高血压病史,还有“帕金森病”,右下肢静脉曲张做过手术,左上肢外伤做过手术。但是患者没有吸烟、饮酒史。
入院后,给患者口服药补钾,做了常规的术前检查,排除自身免疫疾病,找来原来造影的影像资料。
入院第2天测得的血钾为3.1mmol/L,还是低。肾上腺CT扫描显示,双侧肾上腺增生。这就提示低血钾可能与肾上腺增生有关。因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以是肾上腺长肿瘤,也可以是肾上腺增生,确诊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先试行治疗吧!
医生在给患者口服补钾的同时,加用了螺内酯20mg,每日2次。螺内酯也叫“安体舒通”,是对抗醛固酮的药,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以提高血钾、降压。
还别说,加服了螺内酯,患者的血钾很快就补上来了,达到了4mmol/L以上。其他查了皮质醇激素等也都正常。医院不能查肾素,而且当时主要的问题是动脉瘤,原醛的诊断就往后放了。
医生还为患者检查了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指标,排除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因为那也是动脉瘤的病因之一,治疗上是有所不同的。
检查完成,血钾补到正常,做腹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的手术吧!现在的手术多数是微创手术。是经过动脉穿刺放支架或者栓子,就是把血管瘤的部位加固一下或者堵起来。这位患者做的就是“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髂内动脉栓塞术”。
腔内修复术用的是覆膜支架,支架上有层膜,支架一撑开,覆在支架上的膜把血流隔开了。这样,血管壁就不受冲击了。
手术成功。
患者康复出院,准备去做胸椎骨折手术了。
腹主动脉瘤,老年人,尤其高龄老年人比较多见,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还有遗传、感染、炎症等,长期吸烟也是容易得病的原因。这位患者血脂总胆固醇6.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1mmol/L,作为高血压患者,血脂控制不达标。腹主动脉瘤可以有腹痛、背痛,检查也可以发现腹部有搏动性肿块,听诊可以听到血管杂音。这位患者就是腰背痛明显检查的,腹部的体征也都有。早先腹主动脉瘤经典的手术,是把动脉瘤切除再换上人造血管。现在很多是采用微创技术,做腔内修复术,就是用带膜支架放在动脉瘤那一段血管里面,把血流隔开,所以也叫做“腔内隔绝术”。两种方法各有适应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