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影响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通畅率的因素有哪些
TUhjnbcbe - 2023/1/19 22:18:00

静脉流出道完全阻塞的患者再通后更容易发生早期支架内再狭窄。高凝状态、更广泛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十天以上的低分子肝素治疗可降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摘自文章章节

下肢静脉流出道受阻可由各种解剖结构的变异引起,而许多解剖性的静脉狭窄并不会引起症状。外源性压迫导致的静脉流出道受阻则往往导致静脉流出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静脉性跛行、慢性水肿、皮肤改变甚至溃疡。静脉受阻可发生于左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和右侧髂总静脉。髂-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可导致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引起静脉疤痕形成、增厚、狭窄乃至阻塞,导致不良预后。

现有的针对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的研究均未对是否存在解剖性压迫进行分组,血栓形成后综合症的严重程度差异性较大,以上两者均可能影响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早期血栓形成。

背景和目的

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伴有症状的静脉阻塞后远期通畅率高。患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和阻塞区域更狭窄的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血栓形成率高。本研究旨在探究导致静脉流出道完全阻塞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早期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年至年间因股总静脉、髂静脉慢性阻塞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通过术前和术中影像筛选出一条静脉流出道完全阻塞的患者(III型)和多节段阻塞的患者(IV型)。记录了患者基本信息、术中和术后相关参数。支架是否通畅和血栓形成后综合症通过术后随访和影像资料评估。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名患者,包括43例III型(40.6%)和63例IV型(59.4%)。平均年龄为49.8±13.7,平均支架长度为.3±63mm。不锈钢支架应用于44%的患者,其余使用了镍钛支架。股静脉流入道阻塞的患者中,50%为轻度,26%为中度,24%为重度。52.8%的患者术后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95.3%的患者术后接受了抗凝治疗。

25.5的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了支架堵塞。干预前支架通畅率在术后3个月、12个月、3年分别为74.5%、63.9%、58.5%。干预后通畅率在术后3个月、3年、5年分别为93.4%、76.1%、76.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凝状态、IV型病变和抗凝治疗类型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IV型病变;(OR=3.;95%CI:1.,18.)和高凝状态(OR=3.;95%CI:1.,12.)可显著增加再狭窄发生率。十天以上的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再狭窄发生率(OR=0.;95%CI:0.,0.)。

表1.患者基本信息。

表2.高凝状态。

表3.手术细节。

表4.早期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

研究结论

静脉流出道完全阻塞的患者再通后更容易发生早期支架内再狭窄。高凝状态、更广泛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十天以上的低分子肝素治疗可降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本文由李晓晔博士编译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响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通畅率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