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曾经1万多元一个的心脏支架,如今骤降至元,价格下降之多,可以说是地板价了!
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不知道,心脏支架在医疗行业里面属于高值耗材。
什么是高值耗材?
我们一般见到的诸如口罩、纱布就是耗材,但都很便宜,属于低值耗材,而高值耗材是指心脏支架、起搏器、人工血管等介入类医用耗材,也就是会被植入人体的器械。
这类耗材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价格也比较高。
在年之前,中国的心脏支架完全依赖于进口,一个支架要3到4万元。
一场手术下来,假如用2-3个支架,光手术器械成本就在10万以上,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支出。
那么,心脏支架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什么会那么贵呢?
心脏支架发展史
在说支架之前,先来了解下冠心病吧。
这种病通俗地说,就是给心脏运送养分的冠状动脉阻塞或是狭窄,导致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梗,在过去可是死亡率最高、发病人数最多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而想要治疗的话,主要以药物治疗,搭桥手术,植入支架这三种方法。但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搭桥手术难度较大,而植入心脏支架便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什么是心脏支架?
简单地说,它的外形实际上就是一个金属网编成的小圆管,直径大约3毫米。
医生们会通过手术用细导管,把它送至血管阻塞部位,然后进行充气放气等操作,支架就可以把血管壁给撑住,使得血管扩张开,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症状。
可以说这样小巧而精细的支架,就是这一手术中最为关键的耗材。
说起它的发展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年,一位德国医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球囊扩张手术,开创了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
但是这种手术并不是很完美,患者在手术后,还是有很高概率再次出现血管狭窄的问题。
到了年,法国医生雅克·皮尔和乌利齐·西格瓦特,通过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在法国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冠状动脉支架手术。
后来美国的一家医药公司,在年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可以广泛用于临床的支架,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但是它价格昂贵,在美国上市的价格,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元。
同时国外对支架的研发探索并未停止,最早的时候,支架就是单纯的金属网状小管,但是对人体来说毕竟是异物,时间一长人体就会产生排异反应,最终导致血管再狭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又发明了一种药物支架。
这种支架上面会涂一些药物,比如雷帕霉素,它在血管内特定位置会释放药力,从而可以抑制血管壁内膜的增生,降低血管再狭窄的概率,这种含有药物的支架也被称为“洗脱支架”。
临床试验表明,药物洗脱支架使术后再狭窄率降到了5%左右,但是药物支架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由于有控制药物释放的膜消除不了,所以容易形成血栓。
于是一种可溶性支架诞生了,这玩意相比前两代,可以说更厉害了。
它可以在体内自行溶解,被机体吸收。这样,当支架完成扩张血管的使命后便可以自行消失,避免了对人体额外的刺激,目前美国雅培、强生等多个公司正在研发中。
国产支架
由于欧美心脏支架技术发展得比较早,以至于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国用的心脏支架一直都依靠进口,但高昂的价格又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具体有多贵?
这么说吧,除了支架费用以外,再加上手术时的导丝、导管、辅助材料、检查费用等等,一台支架手术下来,差不多需要花费3万元左右,差不多能买一辆小汽车了。
但即使花费高昂,国内患者对支架的需求却并没有减少。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从年到年十年时间,中国冠心病手术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万例,年增长速度10%以上。
以每台手术支架使用量约1.5枚计算,我国一年要用掉万个心脏支架。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中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达亿元,其中高值医用耗材0亿元。而冠脉支架的总费用就达亿元左右。
这么多钱的大部分都被国外赚走了,寒不寒心!
好消息是,最近这几年国产支架的质量提高得很快,现在已经完全不输给进口支架了。
如今国内崛起了微创、乐普及吉威三大国产企业,国产支架已初步完成了进口替代,临床使用的国产心脏支架已达到75%。
另一边,国外医药厂商一看中国能造出来,就不得不降低支架价格,从之前4、5万一个降到2万多元一个。而国产支架的价格,也跟着降低到了1万多元一个。
但即便这样,还是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
于是国家医保局,在年11月组织了全国家医疗机构拼团购买心脏支架,一口气就抛出了万个订单,在一系列灵*砍价之后,很多医疗企业的心脏支架产品可以说是出现了跳楼价。
之前均价1.3万元左右的支架,现在下降至元左右。
那么不禁又要问了:一个小小的支架,为什么能挤出这么多水分呢?
小小的支架,本质上就是一段可伸缩的管状金属网,虽然是植入人体的产品,但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加工精度跟质量都是高要求的。
它的成本主要在于前期的研发投入,在产品未获得注册证之前,还要经历长期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还有注册审批环节等等,各环节均有高额费用。
此外,销售中间代理里面的水分也大,每多一环代理,就多一次加价,以至于最终到患者手中出现价格高昂的情况。
所以此次国家主动集中采购,就是要把各种中间流通费用节省下来。但最终价格降到如此之低,真的是仅仅是因为医保谈判吗?
讲真哦,医保谈判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最核心的还是在于国产支架的崛起,国产的质量功能也不错,虽然跟进口的在某些程度上有差距,但是并不大。
也就是说,这次降价的核心主要是我们自主研发带动的。
当国产支架只要几百元,而进口的在上万元,尤其是这两种支架的质量并没有太大差别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国产。
在市场经济下,所谓的市场定价就是如此,只有自己掌握了这一技术,才有这个市场的定价权。
就像液晶面板领域的搅局者“京东方”一样、为什么国家要不断的给它巨额补贴?还不是因为只有京东方这样的存在,我们才能打破韩国三星等厂商的价格垄断。
所以这次价格能降那么多,与其说是谈判换来的,不如说是技术突破带来的胜利。
至于说价格变低了,会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医疗器械植入类产品都是经过严格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的,同时量采时有专家对产品技术与质量评价的环节,能够中标的产品,其质量是靠谱的。
总结
当然了,如今国产支架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进口替代趋势已逐渐显现,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在其他医疗耗材方面,不好意思哦,中国还是牢牢的被国外垄断。
尤其是在高端医疗设备上,比如高端CT机价格通常在万元以上。
这玩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在肿瘤等疾病诊断上面,高一个清晰度意味着能看到更详细的人体组织信息。几十个像素点的差距,就能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
由于其开发技术难度大,以至于如今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均为国外品牌所占据。
再比如耳科用的磨钻,用的是瑞士彼岸的,代理这个牌子的一家上海公司模仿了几年也没有做好。
卖耳科磨钻的公司一般会免费送主机,为什么?因为他们卖磨钻才是最赚钱的,源源不断的耗材啊,送你一个主机算啥?
耳鼻喉科听力检测基本用的都是丹麦的仪器,耳机出现接触不良,人家不会修的,直接换,一个耳机一万多,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此外还有检验科实验室用的各种试剂等,如果这些都能够国产化,那么价格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对患者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消息。
另一方面,医疗产品不像我们平时买衣服,凑合一下没事,大部分人还是都会选择质量好的,哪怕咬咬牙贵一点都行。
因此我们离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提高国内医疗器械生产水平,加大研发才是降低看病成本的关键,这方面,中国还需要不断加油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