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成功开展一例“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术,手术团队巧妙地将多种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复合手术室“一站式”提供医疗设备的优势,让病人得到救治。
主刀的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徐可介绍,该手术同时运用了介入手术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属粤东首例,目前全国医院亦不多。
●南方日报记者王涵琦通讯员*晴
全力施救病情复杂的患者
据徐可介绍,患者林伯的病情比较复杂。早在年12月,林伯就曾入院进行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今年7月15日,他被检查出乙状结肠肿瘤,医生准备于半个月后为他进行肿瘤切除术。10天后,林伯因为左侧肢体无力再次入院,完善全脑血管造影提示,他右侧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闭塞,磁共振平扫显示颅内多发脑梗塞。
“患者的病情很矛盾。”徐可说,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林伯要进行肿瘤切除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必须停用7天以上,否则会因出血多引发严重后果,但他同时存在颈总动脉闭塞的情况,药物一停很容易诱发脑梗塞。另一方面,医生予以两种强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林伯肢体偏瘫的情况慢慢好转,但却出现血便,而双抗一旦停用,左侧肢体无力的情况又再次反复。
林伯的情况无法单纯通过介入手术解决问题,徐可向患者家属建议,先通过开放手术进行颈动脉分叉部重建,将闭塞的动脉分为近端和远端两部分——远端通过介入方式开通血管,近端通过“手术+介入”的方式开通血管。
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国内相关病例的报道亦不多。家属经过商议,决定同意医护团队的建议。徐可表示,术前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向医院教授请教,做好了全力救治林伯的完全准备。
“小球囊”助力开通闭塞血管
近端7厘米,远端4厘米,林伯需要开通的闭塞血管很长,完全开通难度不小。徐可表示,手术较难的部分落在近端血管的开通上。
徐可在麻醉满意后,首先使用B超进行精准定位,根据定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行颈内动脉即远端血栓取出术。面对近端,即颈总动脉方向不通畅的情况,徐可想了个办法:使用Fogaty球囊进入颈总动脉,利用球囊撑开血管,再带出长段的血栓。
缝合血管后,徐可立马对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他已做好了如果颈内动脉仍不通畅,即刻转介入手段开通的准备。幸运的是,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到颈内动脉再到颅内血管已经完全通畅。
据了解,患者顺利拔管后,四肢活动好,也不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的情况。
徐可告诉笔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现颈动脉狭窄、颈动脉闭塞的患者越来越多。像林伯这样颈总动脉闭塞、颅内血管贫瘠、反复出现脑梗塞的情况,只能通过开通闭塞血管才能控制患者症状,为以后结直肠肿瘤处理提供条件。但此类血管闭塞无法通过单纯介入手段处理,需要术前、术中及术后反复使用B超、显微镜、DSA机无缝对接。
因此,医院具备复合手术室是此次能够顺利开展手术的重要条件。手术过程中,B超、显微镜、DSA机轮番上阵,这些医疗设备器材原本需要在几个不同的科室分别完成,现在可以合并在复合手术室里一次完成。
“复合手术室避免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缺氧和生命体征不平稳等风险,‘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救治为中心,让医疗器械设备及医护人员围绕病患开展工作。”徐可说,未来将结合设备优势,更好、更安全、更经济地处理复杂的脑血管病变。